第110章鸣人的觉醒
“卡卡西司令,给我们说说这个航母是怎么样的吧?”
几名队长一个比一个兴奋,期待的看着卡卡西。
希望听到神秘的巨型战舰是如何的。
卡卡西笑了笑:“那好吧,我就给你们说说……”
接着,卡卡西开始给他们介绍起来。
航母上有两条跑道,一条直的与一条斜的,斜的那条就是斜角飞行甲板。
设置这两条跑道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航母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作业。
如果只有一条直通甲板的话,飞机起飞时只得让停放的飞机挤在飞行甲板后半部,而将前半部用作起飞的跑道。
然而,这样做不仅影响了飞机的滑跑距离,还必须等飞机起飞腾出跑道。
空中的飞机才可以降落,并且稍有不慎,后降落的飞机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飞机。
斜角甲板又叫斜、直两段甲板,位于飞机甲板的左侧,与舰艇艏艉中心线呈6~13度夹角。
有了这个角度,飞机降落就可与停驻的飞机和起飞作业区分流,同时还可实现弹射和回收作业同时进行。
回收区的角度相当重要,角度愈大,对驾驶员着舰的难度就愈大。
此外,斜角甲板的设计还可使降落区免遭左舷前弹从喷气火焰挡板引出的热气流,从而降低空气紊流的干扰。
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装有供飞机降落用的阻拦索。
然而极少数航空母舰的斜角甲板上也装有一两座弹射器,其目的在于在没有飞机降落时供飞机起飞之用。
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准备起飞时就已将喷气发动机全速运转。
此时它会向后喷出高温高速燃气流,对后方的飞机和工作人员危害很大。
这时,弹射器的后方会升起导流板,使飞机喷出的燃气流向上偏转,避免影响到后方的飞机。
为了降低燃气流的灼热温度,导流板后面都装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格状水管。
机库为储存和整备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地方,又分成“开放”和“封闭”两种。
采用开放结构的航母舰体为机库,甲板上方再额外建造机库墙壁、甲板支撑柱等结构,再加上飞行甲板。
开放机库的优点为通风良好、伤害管制佳,炸弹若击入机库中爆炸造成的冲击波会释放到外面。
结构较轻、容纳飞机多以及可依舰载机尺寸作修正。
航母自启蒙时期一直到二战中期多为开放结构。
封闭机库则为机库与船体结构整个一体成形,飞行甲板为封闭强化结构,这种机库的优点有防御力强、结构坚固、核生化防护佳等。
由于封闭机库容易累积易挥发的气体、受到攻击或者是意外而着火的舰载机不能直接丢入海中等问题。
一度很难被船舰设计师所接受。
然而当舰载机喷气化后航空燃料变得相当安全,加上后来发展的消防灭火与监控装置协助,封闭机库因而成为了主流。
机库内除了航空飞行联队的维修人员外,还有隶属于航母的飞机中期维修部门。
可负责进行较大工程的维修作业并分作引擎部门维修舰载机的引擎、综合部门修补破损的机体结构或机翼、电子零件部门整备精密电子设备,如雷达、感应器、救难装备部门维修飞机驾驶员的安全设备。
升降机是将舰载机自机库运输至飞行甲板的装置。
早期配置于全通飞行甲板的舰身中线的前中或后方,通常为2至3具,也是甲板上最脆弱的部份。
如果升降机故障或是遭到破坏会导致飞机无法起降,进而丧失战斗力。
此外,炸弹也可能被击穿升降机,升降机又与堆积弹药与燃料的隔舱接近,一旦引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自胡蜂号航母起开始将升降机位置调整到舰侧,这除了不妨碍起降作业以及安全外。
还有着飞机翼展超过升降机宽度时亦能使用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超级航母的“福莱斯特级”曾在斜角甲板前方设置一个升降机,目的是要让飞机降落后立刻收入机库。
然而后来发现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少,另外航母航行时泼上来的浪会波及到舰载机,故自小鹰级起又将该处升降机位置调整至舰舷侧。
现代大型航母的升降机宽20多米、深达15米、可负重100吨,升降速度约为一分钟自机库搬上一架飞机至甲板。
武器库是用来储备各种炸弹、鱼雷、导弹与火箭的区域。
位于船舰底部、水线之下,为船头尾各一处,中间则为机库。
这些武器多以半组装方式收纳。
为了将其送至甲板,武器库有着比飞机升降机更小的专用升降机以尼米兹级为例。
共有九个武器升降机,其外型如一个从甲板向上开启的门。
若为不需用到的情况则可盖起来成为甲板的一部份。
将武器从库中升到上一层甲板,由各层作业员进行阶段性的组装。
再由该甲板的其他升降机往上送部分通到机库,以防止弹药意外诱爆的情况。
另外还有连结到舰岛右侧后方的一个武器集中区域,此处被称作“武器牧场”。
若弹药爆炸可利用舰岛作遮掩,以降低对甲板上飞机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