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编年史(下)
阖闾四年
阖闾计划攻入楚国郢都,孙长卿劝阻说,“民劳,未可,待之。”阖闾纳言。
伍子胥提议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游击楚军,阖闾纳言。
此后楚军连年奔波,不堪其苦。
阖闾六年
孙长卿和伍子胥将楚国囊瓦带的大军围在豫章,阖闾再次看到了攻占楚国郢(ying)的曙光,询问孙长卿和伍子胥两人的意见,得到的仍是“郢不可入”的回复,阖闾再次纳言。
三年匆匆流去,因为孙长卿屡屡强调信息和间谍的重要性,吴国便在楚国收买、遣派大量的线人,大量的楚国信息源源不断的流入吴国。
直到阖闾九年,楚国朽木将枯。
朝堂上,楚国主弱臣强,派系林立,内耗严重;
民生上,贵族与平民阶级对立锐化,起义四起;
经济上,因为吴军的连番游击,经济萧条,百姓苦不堪言;
军事上,囊瓦手握大权,军队腐败,武器落后,军队战斗力低下。
这天伍子胥求见吴王阖闾,带来一个消息。
伍子胥道,“王上,臣得知唐两国与楚结怨,我们或许能得到唐国的援助。”
唐国是楚国的属国,阖闾不解,问其原因。
伍子胥道,“之前唐公得到了两匹罕见的XZ骏马,去朝见楚王熊珍时,便把XZ马献给了熊珍一匹,楚国的相国囊瓦私下里向唐公讨要剩下的那匹,唐公拒绝,囊瓦便把他拘禁在郢都整整三年,三年之后,唐国的其他人把那匹XZ马从国公侍从那里偷来,献给囊瓦,唐公才终得回去唐国。回唐国之后,唐国人把此事编为歌谣广为流唱,唐公誓要报仇。”
阖闾大笑,“天意助我!”
很快,吴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唐国,求见唐国国君,唐公打开国书,上面写着:
“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贵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与君同谋。”
唐公合上国书,道,“愿尽绵薄之力,成吴王之愿。”
不久,类似的一幕又发生了。
这日蔡国使者来到姑苏,以王子为质,表达了愿和吴国联手攻楚的意愿。
与唐国相同,蔡国也是楚国的属国,原来蔡侯有两件银貂鼠裘和两枚羊脂白玉配,便将皮裘和玉佩各献给了熊珍一件。囊瓦向蔡昭侯讨要剩下的,蔡昭侯不给,囊瓦干脆也把他扣留在了楚国。
三年后,等到唐公回国以后,蔡国人效法唐国人的样子,也把玉佩和皮裘送去郢都献给囊瓦,蔡候才得以离开。
蔡侯回到蔡国后,国内非议不断,他曾请求中原上国晋国出讨楚国,可惜晋国国君口头答应,手下全无动作。蔡昭侯堂堂一国之君,每想起此事,几乎悲愤欲绝。
后来蔡候从唐公那儿听闻唐国与吴国联兵的事情,于是以自己的亲子为人质,让其来吴国,寻求吴国出兵攻楚。
阖闾只能长叹:“天要亡楚,不得不为!”
当即修书给蔡候,蔡候的回复很快就到了。
“寡人愿以举国之力,攻伐暴楚!”
阖闾九年六月,周敬王十四年,在周天子的支持下,吴国率领十八国与楚国交战,吴国将军队驻扎在淮河北岸,在汉水与楚军隔江相对,囊瓦自恃兵多,率领大军度过汉水跟吴军交战,屡战屡败,大败三次,小败无法计数。
这天夜里,囊瓦想逃跑,却被部下发觉,楚国士气低落至极。
十月,双方在楚国的柏举之地再次对阵,阖闾的弟弟夫概向阖闾请求说,“囊瓦暴虐,贪而少恩,其臣下、士兵莫有死志。主动出击,敌方定败。”
阖闾拒绝,“我们有更稳妥的谋划,不要轻举妄动。”
夫概不服,以自己的五千名部下进攻楚军,楚军居然被五千人打败,主将囊瓦趁乱出逃。
孙长卿当机立断,率领大军紧跟其后,将楚军彻底打垮,多名楚国将领组织楚军,开始撤离,吴军紧跟不放,继续作战。
一战,楚败!
二战,楚败!
三战,楚败!
四战,楚败!
五战,楚败!
楚军无人能挽狂澜,吴军五战五胜,直入楚国郢(ying)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