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工具人庶长子二十 - 主角他舅 - Fahrenheit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主角他舅 >

第151章 工具人庶长子二十

如今秋收告一段落,但想在明年春耕时用上改进型蒸汽水泵,就得提早做好准备,比如疏通和新挖水渠,修建蓄水池等,尤其过些日子土地会上冻,无疑加重了施工难度拖慢了施工进度――这个世界的北方冬天那是相当冷,零下十几度乃至于更冷一些的日子要持续一个月以上。

大儿子设计的新蒸汽水泵有大侄子亲自背书,大加赞赏,皇帝自然信心十足:从大侄子这儿甜头吃得太多了,只要与新技术新发明相关,皇帝天然信八成,剩下两成那是出于谨慎,拍板前怎么也得读一读计划书是吧。

话说皇帝的皇家商队这小一年里一直和西域诸国频繁贸易:用棉布粮食买香料矿石,两边合作互利,赚得盆满钵满,彼此都很满意。

腰包满底气粗,皇帝行事自然大手笔。

京郊所有皇庄都成了试点,可以想见仅凭皇庄里的庄户和匠户绝对做不到,所以皇帝也神来一笔,来了个开创性举动:征用农夫,给报酬。

尚晖看了皇帝命人张贴在各处的布告,不禁要为这位便宜叔叔大力点个赞:不苛待百姓的皇帝就算不错,能主动惠民的皇帝委实凤毛麟角。

蒙璋更是感慨,“不止是男女主,皇帝和燕王这样的人物我也舍不得他们落得原本剧情那样的下场。”

布告里写明的报酬是:完成指定任务的农夫和厨娘一天的报酬是二十个大钱,管一顿午饭,有手艺的匠户考验合格一天则可以拿到四十大钱。

目前酥油烧饼一文钱三个,鸡蛋三文钱四个,所以二十个大钱足够一个四口之家一天的花销,不仅肉蛋都吃得到,说不定还能攒下一点。

要知道在许多时代,徭役别说没报酬,食物和工具都要自带。

现在是农闲期,京郊人口众多,于是布告一出,几个报名的地方全部排起长队,能排到大路尽头的那种。为防万一,这次还有军士维持秩序。

顺顺利利地招够了人,连成一片的数个皇庄在短时间内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而大多憨厚又壮实的庄户人――体格不行的报名时就被刷掉了,经过一整个上午的重体力劳动,他们在午饭前不仅汗流浃背更累得稍微有点虚脱,然而见到午饭时他们的眼睛全都亮了:每人一个鸡腿,半条鱼,两个鸡蛋,一碟子炒杂菜,一碟子咸菜,四个杂面馒头,菜汤随便喝。

同时午休时间包括用餐时间,半个时辰再加两刻钟,报酬日结。

这句话的重点在最后四个字。

受用了一顿丰盛午餐的汉子们下工固然累得话都不想多说,但是跟着管事们来到账房,直接排队领到了当日工钱……

汉子们喜气洋洋地回家了,第一天他们和家人都还想着攒钱,然而三五天后他们开始断断续续地拎着东西揣着工资回家了。

普通人赚了钱,你说他们会做什么?储蓄,然后消费。而皇庄附近的米粮店杂货铺布衣铺子以及卖建材的铺子,不巧都是皇帝的产业。

最后水渠和水池都在春耕前完成,皇帝一看账目:嗯?怎么还小赚了点儿?

自此皇帝算是被激发出了基建热情,而尚晖则深藏功与名,继续每天的数理化教师生涯,最多就是跟“产假”休完忙着和皇后一起编写教材的蒙璋念叨一下。

眼见着男朋友轻车熟路地再一次深刻影响了皇帝,燕王、大皇子、唐预以及男女主身上的气运几乎一天一个样,蒙璋也激起了好胜之心:因为她的小系统,之前她的定位更像是清道夫,致力于清除各个世界的危险因素和负面变数,而鲜少有要求她改变世界进程,当然是良性进程的任务。

而这一次她就想好好影响一下皇后,争取把皇后也培养成皇后界的泥石流。

却说有蒙璋参与,预备推广的教材勉强算得上由浅入深,但依旧相当枯燥。

让粗通文墨的小康乃至于富户读书人家的女孩子学习这个,差不多让小学生直接学高中教材,不仅仅难为人,这样的教材负责任地说完全推广不下去。

所以蒙璋的建议是,讲一段知识,配上一两道能够提起兴趣的应用题来。教材可以出一个系列,第一本不如浅显一点,以引起兴趣和思考为主,完全可以根据反馈来调整难度。

这种科普基础数理化常识,外加基础工具书功能的教材理当寓教于乐,而且真按照她的建议来,这本“小册子”的学习难度起码降低了一个大档次:差不多从高中直接跌到了初一。

却说她们商量教材编写事宜,是在太后的慈宁宫。

太后固然瞧不上娘家越发没人情味儿,但韩家一直都是一二流世家来的,太后以及韩灵依接受的也是这个时代的顶格儿精英教育。

所以太后比皇后更能精准地判断这教材修改后再推广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并对以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老太太七十好几,眼白略有些浑浊,但直视侄孙女的时候仍然气势惊人。

蒙璋迎着这位心明眼亮又开明包容的老人家的目光,一点都不躲闪。

太后从这澄净的眼睛里读出了坚定,她在心里叹了口气:侄孙女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她还能做拦路虎吗?孩子们将来遇到挫折,说不得她要出面帮帮她们扫清障碍。

皇后很有自知之明,从太后的燕王世子妃这祖孙俩的眼神“对决”中就已经琢磨出了些滋味,有些东西她想不明白没关系,等晚上她去问她丈夫就是了。

皇帝听完哈哈直笑,“近朱者赤,咱们这个侄媳妇跟铎哥儿学了不少。”

燕王世子是有口皆碑的好老师,将来也要教她的儿子,皇后想起那些“传言”也忍不住笑,“听说他给老大他们讲课,太傅和翰林们都在隔壁静静听着。”

皇帝想起来也笑:“老大都是当爹的人了,非得跟兄弟们凑在一处……那词儿怎么说来着,蹭课。”

皇后很能以公心评价诸位皇子,更是该夸就夸,“老大不去蹭课,那个灌溉水泵哪里来?”

提起蒸汽水泵,皇帝难免得意了一下,“说得很是。”

话说皇帝自然比皇后看得更远更深,这小册子说是给女子看,其实完全可以针对识字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少。

皇帝自己掌握了好几处大工厂,自然清楚雇佣到合格的工人有多么艰难。天赋好识字多的男子都去科举了,有了功名当然不会回头来厂子里做工。

所以思来想去皇帝也得照燕王父子的建议去办:招到人之后让他们去培训。使用的教材就是小册子的再简单版本。

因为不涉及科举考试的内容,注定在士林之中反对的声浪微乎其微。

同时勋贵世家从锅炉水泵蒸汽纺织机这老三样里获利不菲,官员们自然不愿意为这种事儿来跟陛下唱反调:现在消息灵通一点的,都建了厂子,反对陛下教学徒的策略,他们家里的厂子还要不要雇人?

至于皇帝,捏住了矿山和冶炼技术,开厂子就得买设备,那就是乖乖给他送钱,之后还有商税人头税……

所以自掏腰包培训学徒,自掏腰包雇佣民夫干活……怎么算都稳赚不亏。

而且这才几年,土地交易的数额和规模不仅增长明显放缓,在小皇子五岁的时候交易量直接跌回了先帝刚继位那会儿。

皇帝成了天下第一壕,果然开始试着推行养廉,禁军边军的饷银更是水涨船高。

在陛下赏金和封爵的激励下,成国公提拔的一位将军带着精锐出关,在草原上把昔日诸王之乱首恶的小儿子捉了个正着。

随着这一位的落网,许多陈年旧事也一一浮上水面,比如成国公的三儿子卢琨的确不是成国公亲子。

不过儿子养了许多年,成国公是真心喜欢这个沉稳又精明的儿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