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 娶妻如玉 - 朱大概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娶妻如玉 >

第124章

沈越听到沈学士的问话,心里就是一哆嗦――给吓着了。原来他借着沈太师遗作引人注目之际,命人悄悄把署名《静华诗集》给印了出来。

那书更是费尽了他的心思,从封面到排版,无一不是亲力亲为。里头的配图刻板,更是经他几次筛选,务求能达到原画传神之意,最重要的是,沈越尝试的彩色印刷,真的成功了!

成书之后,除了自己小两口暗暗偷乐,自然不敢不送林如海,更让林如海盯着他给自己的诗作配图,一个不如意便直接不让回家。

为了试试大家的接受度,沈越悄悄放了些到京中各书肆寄卖。因为是这个时代极少出现的彩色配图,刚一送到书铺便得人关注,等着细味诗文之后,更是人人追捧,纷纷打听这位静华先生家居何方,要结识一二,还打听这静华先生什么时候能出下一本诗集,他们先出银子提前预定行不行。

那些书铺又纷纷捧着银子求上印书馆,求的还是加印,指着名要《静华诗集》。什么,精装的封面不好做?普通的也行,只要是彩色的《静华诗集》就行――京外已经有人得了消息,纷纷进京求购呢。

沈越很是不客气的让张义尽快加印,哪怕不印沈太师的,也先印《静华诗集》,理由都是现成的,人家给的银子多。

这些银子沈越提出六成做了黛玉的稿费――他们家的玉儿,难道白给印书馆打名声吗?要不是皇子们搀和一脚,这银子全是他们家的好不好!

皇子们听沈越说日后若有人的书也能卖得好,同样可提六成做稿费,也都没有意见――他们虽然不认识这位静华先生,沈越能同意印书馆印他的书,肯定是信任此人的。

能得沈越信任的人,印书馆又没亏本,那他们提意见有用吗?知道没用,就不如痛快应下,省得下次沈越再有主意,不带自己玩了。

这头一笔稿费,已经由小两口另存起来,想看看借这本诗集能得多少银子――别笑话他们没见过银子,在他们眼里,这稿费可和庄子、铺子的产同不同,是真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现在家宴之上,沈学士突然问起配图怎么能有颜色,一定是看到了静华先生的诗书――沈太师遗作取其端庄大气,除了封面有祥云纹外再无一图,黛玉的诗集才每张皆有配图!这诗集即传到沈学士手中了,他可是曾点评过黛玉诗作的人。虽然已过去好几年的事儿了,可一个人遣词用典的习惯是不会变的。

在不知道沈学士对自己给黛玉印诗集是什么态度之前,沈越只好含糊其辞。“这个,都是工匠们弄的,我也不大清楚。”

沈学士深深看了他一眼:“有些事情要适可而止。”说完再隔着屏风,用力看后头的女眷们席一眼。

沈任却觉得长子处处都好:“越儿现在一天编书都编不过来,圣人也是时时关心,他不知道工匠所做之事,也是常情。”

沈学士有些无力的看次子一眼:“市面上现在卖着一本《静华诗集》,其诗灵气有余、阅历还欠着些,你也可看一看。”

黛玉早把沈学士的话听到耳中,小脸儿都有些发白,房氏只当她忧心儿子又被沈学士教训,三分满意七分宽慰的拍拍她的小手:“太爷只是提醒越儿,不碍的。”

李氏却是看过《静华诗集》的,笑向房氏道:“那诗集我也看过,确如太爷所说,灵气十足,用典也很精妙。而且我看静华先生之诗,竟大有女儿巧思,可见是位体贴闺阁之人,也不知道是否成亲,哪位女子嫁了静华先生,可算是有福气。大爷还说,静华先生之诗意气洒脱,让我多学上一学。”

黛玉的小脸就更白了些,大哥大嫂竟也看过了?别人没看过她的诗作,大哥也曾由父亲指导过,还曾与自己和蔼哥哥同作一个题目的诗作,应该知道这静华先生就是自己,怎么竟还让大嫂学一学?虽然有些不解,可是得了别人的称赞,心里还是有一些小欣喜。

屏风那头沈超已经向着沈学士道:“老太爷在世之时,便对静华先生赞赏有加,能得老太爷称赞之人,想来不同凡俗,这样的人物埋没了着实可惜。”

沈学士看了长孙一眼,发现人眼中的坚持,闷闷的自己喝下杯酒,向着沈越说一声下不为例,便不再提。沈信与沈任都有些奇怪,可也不好再问,都以别话岔开。

回房后黛玉还心有余悸:“蔼哥哥,不会再有人发现吧?”

沈越安慰的向她一笑:“你可知道现在多少人想求静华先生新作?大嫂是不知道你的诗风的,都那样真心赞叹,你自己心里欢喜不欢喜?”

黛玉有些不好意思的点头:“欢喜自是欢喜的,可是总怕别人再知道了,会指指点点,说我失了女德。”

沈越笑向她道:“这个就要看你自己如何做了。”

黛玉中他说话大有深意,便知他想出了解决之道,忙上前轻摇他的胳膊:“要我做什么?”

沈越拍拍自己的肩膀:“哎呀,这一天抄书,倒抄得膀子发酸。”黛玉便给他揉捏,然后他又手腕疼,胸口软的闹个不停,直到把黛玉有耐性磨没:“我现在便自己去向太太请罪,明日再进宫向皇后娘娘请罚。”

“平日你折腾我多少,不过让你揉捏几下你就恼了。”沈越一把将人拉住,怕她走圈在怀里:“你且听我说,此事还真得你进宫一趟。”

不过几日,宫中传来消息,皇后娘娘有感秋日萧瑟,怕太后人老寂寞,要在宫中办个赏花宴。那花便由内务府与黛玉的花房一体供应,据说除了菊花外,别季之花也很不少,是晚秋难得一见的盛事。

最重要的是,京中有人悄悄传言,皇后娘娘这办赏花宴是假,替还没指婚的七、八、九三位皇子相看是真。没见这次懿旨特意点明,请诸位夫人携女参加?一时这宫宴的帖子竟人人争抢起来。

到了宫宴那日,黛玉早早来到坤宁宫,向着皇后道谢:“劳动母亲替蔼哥哥想出这样的好法子。”

皇后见她头上五凤八宝钗中间金钢石闪耀,耳边两颗金钢石一样生辉,便取笑她:“即知劳动了我,可想过要怎么谢我?”这主意与其说是替沈越想的,不如说是替自己儿子造势,自己怎么会不尽心。

听到皇后问自己怎么谢她,黛玉想都不想:“不管母亲说什么,女儿尽力替母亲去做更是。”她与皇后相处日久,皇后开始时待她还有些隔膜,后来也就现出真心来,娘两个也时常说些私房话。

皇后听了点点她:“你不过是困于内宅,能替我做什么?我知道你这金钢石是沈越让内务府作出来的,便让他也照样子孝敬我一套。”

黛玉听了有些不甘:“母亲,怎么这女子就得困于内宅?唉,我知道多少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不过是自己有时白想想。这首饰倒还容易些,等到过年的时候,管教母亲戴上。”

皇后有些无奈的看着黛玉:“你既然知道是白想,何必还费这样的心思?不过是白增自己的苦闷。”说了自己也有些怅然:“你还算好,我多年闷在宫里,也没你这么不甘愿。算了,不说这个,你知不知道这金钢石不易寻,都是海商带回来的,要赶上机会才有?”

“母亲替他解了这样的难题,蔼哥哥自要好生感谢母亲,正巧他在南边也有庄子,让人寻海商也方便。”黛玉很理所当然。皇后见她竟把沈越信到十二分,不由有些出神,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相伴信圣人一回呢?

这时几位皇子妃也来给皇后请安,因今日皇后遍请内外命妇,各王府的侧妃们也有品级,难得的可以进宫,俱都跟着正妃们一起,来给皇后请安。

皇后除了对自己的亲儿媳妇笑得和善些,对别的皇子妃不过淡淡的赐座看茶,然后只看着皇长孙与黛玉说话。

黛玉在皇子妃们给皇后见礼时,早已经避于末席,却还是被由着大皇子妃带着进殿的皇长孙,看了个正着:“姑姑。姑姑今天真漂亮。”

“嘴再甜也没用,怎么今日又没上学?”黛玉把脸板了起来:“业精于勤荒于嬉,日后宫中但有宴席,皇长孙便要逃学不成?”

皇后与大皇子妃对黛玉盯着皇长孙的功课已经司空见惯,可是一众请安的人当中,却有人出言了:“小沈夫人,皇长孙虽然年幼,可也是龙子龙孙,小沈夫人如此开口直斥,太不恭敬了吧?”

这一声问责,可是实实在在把整个坤宁宫大殿之内的人都说愣了。要知道,黛玉虽然没有公主的封号,却是皇后当众承认的嫡女,那她就是皇长孙的亲姑姑,而皇长孙还跟着黛玉的父亲读书,黛玉出言督促皇长孙的功课,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现在却有人当着皇后的面儿,说黛玉对皇长孙不恭敬,你让一个做姑姑的恭敬侄子,脑子有病吧?大家都在寻找那个开口斥责黛玉的人,想看看是哪个出门忘记吃药的人。

在一群面带疑惑的人中间,找出一个面色理所当然的人还是很容易的,那人就站在二皇子妃身侧,显然是二皇子的侧妃。

这个人黛玉认识,正是那位顾清婉!

这个发现让黛玉有些郁闷,她是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过这位顾家嫡女,怎么见了两面,两次都要针对自己?

“二皇子妃,你不知道玉儿的身份吗?”皇后冷冷的开口了,她不屑对一个侧妃张口,不代表不能训斥二皇子妃,这个也是她名义上的儿媳妇,做婆婆的训斥两句不是该当的吗?

二皇子妃脸色也不好看,这个顾侧妃仗着娘家得二皇子看重,在府里的时候就对自己多有不敬,现在又让皇后对自己有了意见。虽然自己正经婆婆是淑妃,可是淑妃自己在皇后面前也得伏低做小,自己哪儿能承受得住皇后的怒火?

“回母后,臣妾知道玉儿妹妹是母后的嫡女。”二皇子妃脸色苍白的站了起来,向着黛玉行了个礼:“玉儿妹妹,是嫂子对下头的人太过宽纵,让玉儿妹妹受委屈了,请玉儿妹妹原谅。”

皇后轻哼了一声,对二皇子妃严厉道:“你是皇子正妃,也该拿出些气度来。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也少带到本宫面前碍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