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却说贾代善得知,贾赦一句话让所有在金陵的贾姓族人不得不乖乖为贾代化哭灵,不光没有觉得他所做之事过份,反而从胸中生起一股子自豪感来:
自己是多么会调/教人呀,几世里都把贾赦这么一个原著里一无事处的混帐,调/教得能理事、能掌家!什么是成就,这就是成就!也难怪原主就算是死了,还想着让自己的儿孙成器。
感慨完了,他也理清了给贾赦回信的思路,那就是表扬,狠狠地表扬。不难看出,这贾赦其实就是个中二病长时间未愈加缺爱患者。只要自己给了他足够的重视与鼓励,不怕他不头拱地的完成好自己交待的任务。
贾赦在贾代化入土之后的行为,有力地印证了贾代善的推论:等着贾代化一入土,贾赦的表演又开始了。他鼓动着贾敬以新任族长的名义,召集族人们开祠堂祭祖。本来这不年不节的,并不是祭祖的时机。可是他却说贾敬已经新任了族长,怎么也得让祖宗们知道知道,日后给自己上香的人是谁。
好吧,这也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可是这货在开祠堂的那日,还真带着那日在岸边记下来的名册,一个个地甄别起族人的资格来。好些贾家的族人心里一定在骂娘,前几日哭灵的时候,你怎么不拿出这个册子来?若是真不打算把自己当成是贾家的人,何苦让自己白白地当了几日的孝子贤孙?!
不过按贾赦自己向贾代善的解释,他与贾敬的首要任务可是让贾代化入土为安,身边还有礼部的人跟着,总得让贾代化的丧事办得热闹体面不是。所经贾代化的丧事就是那哭声,也得比别人家出殡高些,才不负宁荣两府的国公门第。
不过那些族人也知道自己当日所行之事并不厚道,现在让人家为难一下更是应有之义,所以一个个也不管年纪多大,都跪下来自承错失,求贾赦能看在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的份上,原谅他们一回,并保证下次绝不再犯。
据贾赦说,当时贾敬看到一地胡子斑白的族人跪着生嚎,就心软了,还想着替他们求情来着。可是贾赦自己表白道,虽然他也是一个心软的人,可是这些人敢在他敬爱的大伯的丧事上如此做为,他只能硬下心肠来,回绝了贾敬的讲情。
不过他也知道事情不能一直这样僵持着,就提出了自己与贾代善给他的人一起商量好的解决办法。在所有的族人都跪下请求的时候,他才做出勉为其难的姿态,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那就是让那些自持年高有德却不迎接贾代化灵柩的人,拿出自己家产的一成归入族产添置祭田,算是他们向老族长赔礼,也为全族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那些族人自是不干的,可是其他的族人却是高兴不已。现在他们不答应的话,就是与全族的人做对,是不愿意为族中出力。能起到这个效果,也是贾赦小心地让跟着的人调查了几日之后的结论――那天看似没去的人不少,可是算下来却都集中在那么几家自认为有头脸的人家,老子支使儿子、儿子支使孙子,才耽搁了。
毕竟贾家这些族人在金陵日久,与宁荣两府的关系渐远。也不过就是一二户家里有些家底的旁支,才与宁荣二府有些年节往来。正是这往来让他们在族人与官府面将挺直了腰,可是却不想着给贾代化的丧事一个好看,这就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呀!贾赦可不就要让他出出血!
不管对哪个族人来说,这族中祭田增加,都是一件好事――不光是四时致祭与修缮之用有了着落,那余下的才是大头,每年收获之后都能按人头分给族人。就算是管着祭田的人会从中得利,可是祭田多了,分的总会比往年多些。
再说这些被要求交出一成家产的人中,有两户正是族中的族老,也在管理祭田的四人之中。他们这些年管理祭田,可是没少从中得了好处,现在让他们只拿出家产的一成,族人们还觉得便宜了他们呢。
众怒难犯,这就是贾赦无师自通的新技能。说无师自通也有些勉强,毕竟贾代善给他的那些人,一定给他出了主意。不过他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也是个不小的进步,所以对他的得瑟,贾代善也就一笑而过,还在信中就此又表扬了一次。
可是你以为贾赦会就此止步?若是如此的话,贾代善也就不会觉得他已经放飞自我了。接下来更丧心病狂的事儿来了。大家监督着那些人交出自己一成的家产之后,还是很顺利地进行了祭祀。可是在祭祀结束之后,贾敬在贾赦的殷殷注视之下,拿出了一条新的族规。
那就是今后族中祭田的管理,不能再由着原来的四人一直连任,而是由族人们选举,每两年换一次人!刚交出自己家产的人都快要气疯了!
没这样欺负人的!
于是哭的、叫的,声称要给京中写信向贾代善告状的,把个祠堂闹得如菜场般热闹。贾敬也让这些人给气着了。他没想到,自己刚接任族长,为了防止有人贪族人的利益才想出的这么个点子,竟让这些人说成是什么不守祖训、欺压族人!
于是他再也没替这些人求情,由着贾赦对这些不知足的人发威:“我还以为大家都是族人,一些小小不言的过失,能放过就放过了。可是看来是我想得太浅了。看到诸位这么想管理祭田之事,若说这其中没有什么私弊,我还真是不信。如此就只能先把这祭田历年来的帐目查过了再来说话!”
那些闹得欢实的人,就如同让人卡住了脖子一样,胀红着脸说不出反驳的话来了!能没有私弊吗若是不能从中得些好处,他们干嘛要费心费力地管着祭田的出产?若是不能从中得了好处,那他们家里的日子,凭什么会比别的族人好得多?整个祠堂里一片死寂。
就算是没有跟着闹事的另外两个管理者,也一样是让贾赦这话给惊得说不出话来。不过这寂静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接下来就被族人们热切的议论之声给打破了。他们也觉得这些年来祭田所得分配不公,可是都因人微言轻,这四人又时时做出与宁荣两府关系亲密的样子,还与两府里留着看老宅的人走得很近,只好忍气吞声。
现在贾赦想着查祭田的帐目,哪里有不愿意的?所以除了那四人还有和他们关系好的人家没有说话之外,四处都是要立刻查帐的声音。
贾赦很兴奋,贾赦很得意,贾赦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他虽然也看出贾敬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可是有意想着树立贾敬在族人之中的威信,自己躬身向着贾敬又请示了一番。贾敬就算是读书读得有些认死理了,可是还能看不出那四人那么明显的慌乱?于是那头点得十分痛快。
你让我老子最后一程走得不高兴,那我就让你们全家从此以后都别想高兴!没错,这就是事后贾敬向贾赦说的,当时他心里的想法。
看到此处,贾代善就提笔给自己的便宜大儿子提个醒,可别小看了读书人,他们心眼小着呢,平日里嘴上不说,可是报复起人来从来都不会手软。也是这一提醒,倒是让贾赦与自己将来的妹夫相处得十分和谐,不过贾代善此时还不知道罢了。
还是据贾赦说,听说他们要查帐,看老宅子的下人就想着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插上一脚。可是经过带来人的几日明察暗访,贾赦早已经对他们失去了信任――能看着那四人侵吞祭田产出,这些年来却没有向主子汇报,光是一个失职根本不足以说明他们的罪过!
于是贾赦从薛家借来了积年的老帐房。就是那个并称四大家族的薛家,此时他们家里薛姨妈的丈夫还不是家主,只是一名比较出色的长子。加上他们府里与贾赦也算是拐着弯的亲戚,所以贾赦借人十分顺利。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是什么龌龊都出来了。那四个人不光是自己侵吞祭田的产出,拿着族人该得的利益四处打点,还有些打着两府旗号强买强卖、欺压良善的事情也一并曝了出来。而那看宅子的奴才们,侵吞修缮老宅的银子之事,也没能掩住。
贾赦因此在信中请求贾代善,他想着先从金陵的庄子里挑些人出来看守老宅,可行不可行?至于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贾赦没有提起宁国府,贾代善也能理解――宁国府现在主子都在金陵,带过去的人就不少。再说人家想着换自己府里看守老宅之人,有贾敬这个家主就可以决定,不用再请示他这位堂叔。
看来自己给贾赦的权柄还是小了些,让他有事不能自专。不过贾代善此次却没有增加贾赦权利之意,还是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的时候再说吧,要不这人还不得把天给捅下来?!
说来这金陵城中,让他这样一闹,天也差不多出了个窟窿了:那四人个可是没少结交官府,现在被查出其中之事,那金陵官场上的人怎么还能坐得住!好在贾赦还算知道轻重,对上门来求情的、说和的人,都一律感谢了人家对贾家族人这些年的照顾。至于那四人与人家的交往,也让他定性为了正常的礼尚往来。
官府的人松没松口气不好说,可是那些与族人有勾连的官员名单,可是让贾赦原原本本地都写给了贾代善。至此贾代善已经十分满意。
若说贾政是让人压制着,不得不进步的话,人家贾赦完全可以说是自学成才。虽然贾代善也给了他些人,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心腹幕僚。可是贾赦在没有贾代善施压的情况下,能把幕僚的意见听进去,还能自己发挥,大出贾代善的意料。毕竟这位在原著里,可是连自己亲儿子说几句劝说的话,都还以老拳的人。
当然也不是都是让贾代善满意的地方,比如前面提到了,贾赦自认为婉转地为贾母求情之事。不过想起那位离开的史兴,贾赦收到了舅舅的信,他又是孝顺的,本身也不知情,自然无法判断那人信里写得是不是实情。
就这样边重新看信,边琢磨着措词,还得不时地想些与自己前面所写不重复的表扬之语,直到晚饭时分,代善才算是把给贾赦的回信写完。他在信中还嘱咐贾赦,不要急着回京,他已经是荣国府的世子了,他的老婆孩子也好着呢。等着陪贾敬过完这守孝的第一个年,开春天暖了再回京也不迟。
将信封好,让人明日送出去,代善才有心思用晚饭。等贾政过来定省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父亲的心情似是不错,可是明明舅舅走的时候,父亲那脸色还不好看得紧。
于是贾政问道:“父亲看起来高兴了些,可是有什么好事不成?也让儿子跟着欢喜欢喜。”
代善看了他一眼,觉得有个对照更有利于他进步,就道:“是你兄长又从南来了信,他此次的差事做得不错。扶助着你敬大哥把族里的事情都料理得妥当得很。就是你日后回金陵科举,也不至于有人掣肘。”
听到贾代善如此直白的夸奖贾赦,贾政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可也知道自己父亲刚刚对自己的印象改观了些,万不能在此时功亏一溃。因也做出欢喜的样子:“不知道如何做到的。听说金陵还留下了不少族人,想来很有些年高有德之人。说不得兄长也是得了他们的扶助。”到底没忍住心中的酸意,最后还是想着把贾赦之功压上一压。
谁料代善竟道:“年高或是有的,可是有德却是未必。”就将那些原来管祭田之人所行之事,一一向着贾政说了,也把贾赦如何应对的,说给他听。
贾政忍了又忍,还是道:“兄长此举,虽然也算是还了族中清明。可是即已经让那些人先出了一成的家产,再查他们的帐,是不是有失忠恕之道?”
代善想呵呵他一脸。去你的忠恕之道,如果这个便宜儿子还不换下脑子里的想法,怕是会如原著一般,放个外任,跟着的奴才媳妇都插金戴银了,他还得伸手向家里要钱。看来明天抽空还得和谭震说一说,洗脑工作还得加强!
面上已经没了笑容的贾代善,冷声向贾政道:“你觉得应该向这些人讲究个忠恕之道,可想过没有,这些人贪墨的可都是其余族人应得的。是这四个人家里人多些,还是普通的族人多些?你向他们讲了忠恕,那置普通的族人于何地,为何对他们就不讲忠恕了?!”
算法十分简单,就看你是让极少部分人满意,还是让大多数人都满意的问题。就连封建帝王还知道一个得民心者得天下呢,要不贾赦的差事能办得这样顺当!
贾政不过是想着从礼法上压贾赦一头,也是多年的习惯使然。可是不想竟然碰上了自己父亲的逆鳞,生生让自己以后的日子又水深火热了几分。此时他已经醒过神来,自己与兄长在父亲心中的位置,早已经掉了一个个,怎么自己就以为得了父亲几日的好脸,日子就又回到了从前,可以当着父亲的面,指摘兄长的短处了。
何况看父亲的意思,此事还真不算是什么短处,反而出彩得很!
带着这些疑问,他回去向谭震请教不提。代善这里也另有事情要做――他想起了史兴今日来庄子的起因,贾敏。
说来对自己眼前的这三个孩子,代善关注得最少的就是这个闺女。这也是他一直在梨香院里养病,而贾敏以女子之身,往来不如两个便宜儿子之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知道贾敏日后的良人还算是靠谱的,对她的将来还算是有几分把握。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他还是忽略了贾母对闺女的影响力。可能在贾敏看来,一向与自己接触不多的父亲,和对自己表现得疼到眼里的母亲之间,该帮谁该瞒谁,是非常好选择的问题。可是偏偏,她这个选择,很有可能使她失去自己这个父亲的欢心,更会在将来失了娘家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