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他为数不多的幼年记忆中,就有女王的一席之地。那个凶悍的女孩,提着根棍,一边冷酷无情地敲他的头,一边逼问:“服不服?服不服?”
蒯祺记得自己铁骨铮铮,被打得落泪,仍未说一个字。但是,可恶的长辈常拿这件事打趣他。
“七郎,服不服?”
“七郎,你说一声大王饶命!”
直到他加冠之后,长辈才收敛些。想到此处,蒯祺变了脸色,担忧道:“那女……郭娘子小时就那么凶悍,如今得了势,只怕来者不善。”
话音刚落,蒯越和蒯良一起转头,表情奇怪地看着蒯祺。
“难道她改好了吗?”三岁看老,又在曹家那样凶悍的人家如鱼得水,如今不知要狂成什么样子。
蒯越说:“郭娘子小时就是讲理的人,近年来观其言行,仁义醇厚,爱护百姓。她来了,是好事。”
蒯越越说心中越安,郭女王身份贵重,是影响曹家三代人的重要人物。她来这里,说明曹氏不会轻易放弃南郡。
“讲理?她讲理,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蒯祺震惊于父亲和叔父的视而不见。
蒯良疑惑地看了眼蒯祺,说:“当年郭娘子与你几个姊妹钓鱼观花,你淘气得很,把姊妹们的水桶踹翻,还把鲜花掐了扔到地上踩,又要夺郭娘子的钓鱼竿。
气得你几位姊妹把你按在地上,动弹不得,郭娘子拿钓鱼竿敲你,和众姊妹问你还敢淘气不淘气?你说,她们以少欺多,不服。
郭娘子站出来,与你打架。她比你小两三岁,三下五除二,摁着你打。你哭得嗷嗷叫,说着,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蒯良说着,蒯祺脸上红了白,白了红,整个人僵住了。蒯越在一边笑得直不起腰。
“不可能,这不可能!”蒯祺面红耳赤,嚷道:“我怎么会求饶?”
蒯良指着自己的脸,道:“你阿翁这张脸因为这事都被你丢尽了。”过后,蒯良便严格教育蒯祺,才养成个人样。
蒯越笑道:“别笑话孩子了,说正事。郭娘子要给阿母问安,蒯家当以贵客之礼待之,再把几位侄女叫回来陪贵人。”
蒯良想了想,说:“叮嘱族人务必恭敬。”
到了那日,郭柔由侍卫侍女簇拥着来到蒯府,蒯越率领子侄在大门外迎接,蒯氏妇人在二门处候着。
郭柔与蒯越等人寒暄过后,见一青年面色赤红,神情不自在,笑了一下,问蒯越说:“这是贵府的七郎?长得与小时仿佛。”
“正是。”
蒯祺不情不愿上前拜见,郭柔看了眼他,对蒯良道:“令郎与幼时一样懂事知礼。”
蒯良讪笑:“郭娘子里面请,三娘等姊妹听闻郭娘子来,早早回了府,老夫人昨晚问了几遍郭娘子。”
“老夫人身子可还好?”郭柔一边走,一边问。
来到二门,蒯氏妇人簇拥着郭柔见了老夫人。老夫人头发花白,两个孙女搀扶着,一见郭柔,眼睛蓦地出现久别重逢的喜悦,含泪激动道:“郭娘子!”
“老夫人。”郭柔笑着行了礼。
蒯越的妻子蔡夫人和蒯良的妻子黄夫人连忙扶起郭柔,送至老夫人身边坐下。老夫人拿手摩挲着郭柔的后背,含泪不住道:“好孩子,好孩子!”
不免悲喜叙阔一番。老夫人又让孙男娣女出来见客,当见到蔡夫人时,郭柔下来,握着她的手,叹道:“明公性急忿然,受奸人蒙蔽,错杀忠良,使荆州失去庭柱,悔之晚矣。然人死不能复生,夫人节哀。”
蔡瑁是蔡夫人的堂兄,有功被杀,恨曹操,不敢;恨孙刘,鞭长莫及。蔡家只能咽下苦果,一条路跟着曹氏走到黑。
“都怪周瑜小儿奸诈狡猾,设下离间计冤杀了兄长。”蔡夫人忍不住落下泪来。
郭柔叹息:“然人死不能复生,蔡夫人宜保重身体,节哀。”
蔡夫人擦泪道:“沙场无情,这都是兄长的命。”众人一起劝。郭柔又见过少时的玩伴,凭借着少时的记忆和情报,认出了三五个,一时间屋内活络起来。
蒯家女眷对郭柔有了几分亲近之意。宾主尽欢,天黑方散。去罢蒯家,又接连去了蔡、黄、张等荆州大族。
郭柔又设宴回请世家女眷,如此忙了月余。待摸清荆州的世家情况下,郭柔写了封信给曹操。
曹操看罢信,眉头皱起,王朝云问:“何事让明公如此不悦?”
曹操:“女王这丫头竟然做起我的主来。”
王朝云觑着曹操的神色,将信拿来看了一眼,然后笑了:“荆州有佳女,咱家亦有佳儿,姻缘天成,难道不是好事?”
原来郭柔观察了荆州的形势,短时间难以融入,但东边孙权虎视眈眈,有西进之意,便想起了联姻,故而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曹操接来信,沉吟半响,道:“也罢。来人,请夫人和杜氏过来。”
不多时,两人便来了。王朝云将事情说了,杜夫人心思一转,便知此事应在了自己两子身上,心道,两子年幼,与其找得力的岳家依仗,不如交好二公子夫妇。
想罢,她笑着对曹操说:“妾有两子,资质平庸,不如诸位兄长多矣。
前日读书,读到触龙说赵太后一节,妾虽鲁钝,但也深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但凭明公吩咐,且少君推荐,必是品貌俱佳,何乐不为?”
曹操素喜杜夫人通透,听她果然欢喜应承,便笑了:“就衮儿罢,年岁相当。这黄家女的舅舅是蒯越,她的母亲与女王相熟,想来教养不差。”
杜夫人连声笑道:“好好好。”卞夫人向她道喜。曹操立刻叫王朝云铺纸研墨,提笔写了一封信,允了此事,命人快马加鞭送到荆州。
杜夫人和卞夫人见他事多,携手去了。忙至午后,吃罢饭,见春光融融,曹操便出去散闷。
行到一处亭外,望见碧水如玉,粉樱似雾,便知春至。
过了石桥,到了岛上,穿过亭子,忽见青石板上铺着狼皮褥子,上面躺了翘着腿的小儿,旁边睡着一只乖巧的狸奴。
曹操大吃一惊,忙叫左右:“快找太医,丽奴这嘴难道被猫抓肿了?”原来丽奴的嘴巴不知为何又红又肿。
丽奴睁开眼睛,慢悠悠将“嘴巴”一拔,原来是块柿饼,继续咬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柿饼,举着问:“大父吃柿饼吗?”
曹操又气又笑,接了来,见春光正好,青石板也大,遂赶走了狸奴,与丽奴一起躺下晒太阳,“怎么在这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