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故里
贺谨雨在乌篷船上喝下第三盏茶之后,终于对四处湿漉漉的环境忍无可忍,扯出了个牵强的笑容,“你先前坐了那么久的船,还没坐够吗”
沈文不明所以,“你不觉得雨天泛舟烹茶,别有一番情调吗?”
贺谨雨若是知道他观赏个风光那么能折腾,怎么可能答应他沿途停留!
“不觉得!我只觉得这里潮气太重,重得让我觉得浑身都很不舒服。”
贺谨雨头疼地说。
沈文活了两辈子都没哄过姑娘,听武阳说贺谨雨有看话本子的习惯,才偷摸找来几本,对着学习。
可是,瞧这情况,贺谨雨似乎并不向往话本子里的内容这个策略又失效了?
沈文秉承着不懂就问的态度,不再忸怩,“那你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
贺谨雨脱口而出,“我想要尽快到达我们可以彼此解脱的那天,想要尽快稳定局势好摆脱贺家!”
她眼神里的坚定和话语里的毫不迟疑,刺得沈文心痛。
沈文早就知道贺谨雨死前遗愿,可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
因为,他分明感觉到,贺谨雨并非对他的一切都不为所动。
然而,贺谨雨依旧那么说了。
不过他的痛楚没有持续太久,他知道贺谨雨前世对自己心死,早就做好了慢慢赎罪的打算。他不急,他们还有一生的时间,这是……他用命换来的。
这一闪而过的沉痛,没有逃过贺谨雨的眼睛。
贺谨雨似乎发觉沈文心里仍有自己。但她无法接受,她还是希望能够摆脱世家。
尤其是在沈文纳了一堆妾氏之后,她更加深刻地明白,安心做深宅妇要付出的是什么。
后面的行程,沈文依旧走走停停,不过好在他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天一个想法,而是老老实实地带着贺谨雨四处随意走走看看。
路过临县的时候,沈文带着贺谨雨去了当地的茶楼用饭,刚好看到了楼下经过的迎亲队伍。
街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让贺谨雨他们也听到了一耳朵。
大概就是成亲的这家是个商户,娶得是有官家背景的小姐。这小姐家里是看不上商户的,可耐不住小姐夜奔,死活要嫁。如今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老套的故事。”
贺谨雨抿了口茶,简单地评价了一句。
沈文望着她,神色很是复杂,“若是你,会为了心上人舍下家族吗?”
“不会。”
贺谨雨想也不想就回答。
“你不是不在乎家族身世,甚至还想拼命摆脱……如今要你放下,你怎么却不肯”
沈文不解。
贺谨雨没想到,他竟然那么执着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她放下茶盏,看着花轿晃晃荡荡地往前走,轻笑道:“我不是不愿放下家族,而是根本不会这样在意一个男子,更别提为他放弃什么。”
沈文露出失落神色,喃喃道:“不会吗”
“说到郎情妾意,我倒想起一件事来”,贺谨雨打量着沈文的神色,“太子与薛氏女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沈文皱了皱眉头,“这件事情你别管。”
贺谨雨俏生生地笑起来,“你瞧,每次遇上朝堂之事,你总是讳莫如深。本质上来说,我们是一类人。于我们而言,‘情’永远不是最重要的。”
沈文还想解释。
贺谨雨心烦意乱地打断了他的话,“行了,这些天你也该玩够了这郎情妾意的把戏。后天就能到封城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赶路吧。”
剩下的路程,沈文干脆连马车也不进了,骑着马跟在马车一侧。
小萍和小荷感受到了这份不同寻常的气息,猜想他二人应该是闹了别扭。
可是她们实在不好开口管主子的事,只能更尽心地伺候贺谨雨,让贺谨雨心里舒服点。
张嬷嬷眼看着,二人关系缓和了之后又变成了这样,心里始终放不下,规劝道:“世子妃,您别和世子置气,这一趟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世子对您怎么样,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不管发生了什么,较真的结果都是害了自己。”
贺谨雨知道她是一番好意,却不知从何解释,唯有继续闭目养神。
张嬷嬷见贺谨雨不为所动,也不好再说什么,默默地叹了口气。
当夜,贺谨雨一行本想宿在封城外的驿站,却遇上了来城外接应的贺家马车。
贺温博亲自来了……
既然如此,沈文也没什么理由拒绝,随着贺温博连夜进了城。
城门的守卫应当是提前收到了消息,在贺温博的马车快到城门时,就大开城门迎英亲王世子入城。
贺谨雨再次见到贺温博时,心里很是感慨。
她这个父亲看起来与两年前相比并无变化,相比于赵氏的憔悴,贺温博甚至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了。所谓十几年的夫妻情深,如今看起来无比可笑。
不过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疏离却守礼地唤了声“父亲”。
一旁的贺明熠则是淡淡地,连句父亲也懒得喊,骑着马始终跟在沈文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