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第168章 - 嘉年 - 左篱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嘉年 >

第168章 第168章

另一边,曹『操』将案上最后一份公文批阅完毕,起身向屋外走去。到郭嘉住的院子时,刚好碰见一个从屋中出来面『色』古怪的仆人。他看见曹『操』,脸唰得又白了一分,曹『操』心疑,叫住了他。还没等曹『操』说什么,只是眉头一皱,那仆人便吓得一五一十全告诉了曹『操』。

“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仆人连忙告罪离开,心中暗暗庆幸没有被曹『操』迁怒。他走的太快,以至于全然没有看见,曹『操』听到他的话时,脸上的无奈与隐藏的更深的痛『色』。

推开屋门,却没有如其他屋室一般有扑面而来的暖意。明明是他千叮咛万嘱咐最不能缺了火盆的屋子,现在的温度却与寒冷的屋外相差无几,曹『操』扫了一眼就知,是有人刻意浇灭了放在墙角的火盆。他绕过屏风又往里走,就看见郭嘉只穿着一身单薄的中衣,赤着脚在冰冷的地上走。见曹『操』来了,他愣了一秒,随即笑着打招呼道:

“明……”

一个“公”字还没出口,曹『操』就把郭嘉横腰抱起。郭嘉要反抗,曹『操』先一步抓住他的手,被冷冰冰的触感惊了一跳,愈发强硬的将郭嘉塞回到被子里,想了想,又把身上披的裘衣盖了上去。他试了下郭嘉的额头,还好,没有再烧起来。

“为什么不喝『药』?”方才仆人向曹『操』禀报,郭嘉将煮好的汤『药』全拿去浇了火盆,现在看郭嘉又穿得那么少在这里胡闹,不由更加生气。

“嘉生气啊。”哪知郭嘉先委屈了起来,“之前嘉不想生病的时候,动不动就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为什么现在嘉想一病不起了,老天又偏偏不让嘉病了。”他的手悄悄地探出被子,还没怎么样就又被曹『操』一把抓住。这次曹『操』索『性』直接把郭嘉的手攥在掌间,既防止他再做什么,又能帮他暖手。

郭嘉无法,只能弱声道:“反正如果明公让嘉喝『药』,那就说明嘉的病没好。那日明公答应了等到嘉病号的一日,不能食言。”

郭嘉的手实在是太冷了,如同冬日里久积不化的冰雪一般,让曹『操』触之就觉得心尖疼的厉害。他宁肯他不知道郭嘉做这些事的原因,这样他就能和往日一般责怪郭嘉的胡闹,半『逼』半哄的让郭嘉喝『药』。而不是现在这样,面对郭嘉,他竟心痛的一句话都说不出。

郭嘉是多聪明的人啊,只要他想做的事,总能想出千条万条的计谋。可只有在这件事上,他被『逼』到无计可施,黔驴技穷,只能用这种近似于孩童胡闹一般的方法来做最后的挣扎,可最终仍无法改变。

曹『操』只能说起刚才在堂上的事来转移话题。说到这些正事,郭嘉果然严肃了不少,也不再想方设法地去掀身上盖的被子。曹『操』心中暗舒一口气,最后道:

“子桓比孤预想的还要出『色』,加上子文与子建的辅佐,孤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他都足可以应付。”

“那司马懿呢?”郭嘉问道,“明公杀了他吗?”

曹『操』摇头,在郭嘉愈发冰冷的目光中继续道:“孤清楚,司马懿并非忠臣。但正因如此,倘若之后再起祸『乱』,司马懿必会全心全意辅佐子桓。只有子桓得势,司马懿才有机会得到他想要的。”

“所以,明公觉得这样就可以放心了?”郭嘉挑眉,“马腾虽然臣服了朝廷,可他那不安分的儿子和握着西凉兵权的韩遂呢?青州徐州那些心怀不诚的豪族呢?蠢蠢欲动等待时机的江东呢?还有宫中,明公难道不想等着自己女儿出……”

郭嘉越说越急,曹『操』只能用唇去封死郭嘉的话。

一秒的怔楞过后,郭嘉立刻狠狠咬了回去,直到口中生出了铁锈味才肯罢休。

可除了血腥味,曹『操』分明还触到了什么湿咸的苦涩。

“奉孝,”曹『操』叹着气,『揉』了『揉』郭嘉半埋在被子里的头,“你……”

“去做吧。”从被子中传来郭嘉闷闷的声音,“去做你想做的,不必顾虑任何事。”

曹『操』一愣,随即意识到了什么,唇边渐渐弯起一个弧度:

“好。”

一个“好”字尾音还没结束,郭嘉就搂住曹『操』的脖子吻了上去。原不同于刚才的撕咬,这一次郭嘉吻得很小心,不让牙齿碰到曹『操』被咬破的地方。又吻得很深,似乎是在害怕着什么。在一瞬之后,曹『操』已经反客为主掌握了主导权,唇齿交融,直到快要耗尽最后一口气,他们才慢慢分开。

“明公,”一番纠缠,郭嘉呼着温热,身体好像也不再那么冰冷,“嘉不想等到病好了。”

曹『操』双目微微发红,在郭嘉带着雾气的双眸中,清晰的看到如自己一般滚烫的**。他俯下身,咬住郭嘉白皙而修长的脖颈。

“好。”

――――――――――――――――――――

杨修与司马懿双双下狱,最后却都因证据不足被释放。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众人皆『摸』不准这其中的机巧,只得不了了之。不过很快,他们就察觉到,曹『操』将大部分的的重任都交给了曹丕,而被按理说应该因为被冷落郁郁寡欢的曹植,反而兴致盎然的在邺城附近游山玩水,就连一心想要帮曹植争夺嗣子之位的杨修,似乎也彻底放弃了之前的打算,陪着曹植『吟』诗作赋,绝口不谈政事。

看来,嗣子之争,是彻底落下了帷幕。

而当曹『操』回到邺城时,情势却又古怪了起来。因为这一次,随曹『操』回邺的,不仅有与曹『操』寸步不离的郭嘉,还有已经稳坐尚书台十多年的荀。

想到之前皇后遇害之后日日罢朝的皇帝,再看看如今邺城的兵强马壮人才济济,不少人暗暗摇着头:

这天,怕是真的要变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逐渐到了深冬,寒风凛冽,冰冷彻骨,人人龟缩在厚厚的裘衣下,不敢『露』出一点缝隙。终于在这一日,曹『操』下令,在府中召请邺城大小官员。

“孤欲向陛下请旨,还阳夏、柘、苦户二万,以三县万五千封三子,以子文为鄢陵侯,子建为平原侯,仓舒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诸卿以为如何?”

百官敛『色』垂目,生怕估错了形式,身首异处。

“丞相,攸以为不妥。”沉默突然被打破,众人下意识向郭嘉看去,却见郭嘉与他们一样站在原处,再回头一看,刚才出声的,竟然是一贯谨小慎微的荀攸。

“公达有何看法?”

“丞相自减食邑分封诸子,合乎春秋之义,并无不妥。然诸位年长的公子中,独二公子尚无爵位,如此这般,攸恐『乱』嫡长之序,兴祸『乱』于萧墙。”

“陛下已命子桓为五官中郎将,置官署,领副丞相一职。孤再为他请封,怕是不妥。”

“攸有一个办法。”荀攸低垂眼眸,面无表情道,“自桓灵以来,皇室倾微,百姓流离,丞相身赴国难,先平黄巾,又克陶谦,迁皇室于许都,奉帝命以讨不臣。致使袁术枭首,吕布就戮。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幸赖丞相执大节,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俾国家拯于危坠。至于北平乌丸,南定荆州,江东献珍,西凉俯首,亦全赖丞相之功。丞相平定四海,保V皇家,班叙海内,宣美风俗,虽伊尹格于黄天,周公光于四海,盖不如是。攸请丞相晋位魏公,立二公子为魏世子,以明辨嫡庶,奉答天命。”

果然到这一刻了。

无论百官是否认同,曹『操』与荀攸一唱一和引出的这番话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唯独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说话的人。他们本以为,如此危险的话,曹『操』会交给最信任的郭嘉来配合。但又一想,郭嘉身后并无家族,同样的话绝没有荀攸说来有力量,因为这代表着,荀家对此事的认同乃至支持。

他们不约而同的悄悄看向站在一旁的荀。既然荀家都已选择拥立曹氏,那荀是不是也……

“公达的话,诸卿如何看待?”

“嘉以为所言甚是。嘉叩请丞相晋位魏公,以奉答天命,泽佑万民。”

郭嘉先俯身跪下。接着,其他回过神的官员也接二连三的匆忙跪下,向曹『操』叩首高呼:

“臣等叩请丞相晋位魏公,奉答天命,泽佑万民!”

偌大的堂中,所有人都跪伏在曹『操』面前,除了一人。

荀看得到荀攸眼中迫切的恳求,看得到郭嘉唇边轻浅的戏谑,看得到曹『操』紧蹙的眉头,更看得到匍匐在地的百官或是不解或是担忧或是嘲讽的目光。可他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见,他向中央走去,步履蹒跚。在场有人记得,荀常年在尚书台处理政务,一坐就是七八个时辰,久而久之落下了腿疾,每到寒冷的时节就会发作。而现在,正是严寒时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