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开城门 - 庶子乔颐 - 媚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庶子乔颐 >

第098章,开城门

直到六月末,京城的这一场瘟疫才得以完全控制,城中因疫病而死去的人越来越少。

每日从城中往外拉尸的车子越来越少,拉出去的尸体越来越少。城外几个焚烧尸体的大坑才渐渐的熄火了,坑中还有零星的火花在跳跃,这一场瘟疫在死去了这么多人之后,才慢慢地接近了尾声。

城中的一些商铺和茶馆酒楼重新开了门,街上出现零散的小摊子,有小贩出摊做生意了。

“开-”

到二十八的这一日,城门重新打开了。

原先堵在城门口的车马和队伍不知何时都已经散去,那些高门世家的人都悄然地返回家中去了,装作从未到城门口去嚷嚷过那般。这些世家的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单早已经列到纸上,这一张纸已经放到了明王府的案桌上,等待明王殿下查看。

街上仍有官兵在巡视,一旦发现有神色不对之人一律都带走。

城门处的守卫严格,有重兵把守,对过路车马和行人都进行严格的搜查,以防止有染上疫病的人出城或者是入城来。

自那一日城门关闭后,不少的百姓被关在城中不得归家,直等到如今城门打开了,这些住在城外的百姓们纷纷的排着队想要回家。也有等在城外的车马和队伍是想要京城的,如今城门好不容易打开了,这些人都纷纷排着队进城。

“爹,爹……阿娘,爹回来了……”

站在门外的小儿远远的见到父亲回来,往屋里喊道。

在屋里的妇人听到了,忙的放下手中的布巾,匆匆的赶了出去,往小路跑了过去,夫妻两个人手拉着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两眼泪汪汪。

“回家,咱们回家了。”妇人摸了一把脸上的泪,拉着相公和孩子回家去了。

直到这一场瘟疫过去之后,停了这么长时间的早朝才恢复了。

尽管皇帝不想承认儿子这一次处理瘟疫一事处理得很好,但是事实就摆在那里,容不得皇帝不承认。弘帝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夸奖了儿子处理瘟疫有功,此事做得好,当赏。

“父皇,此次的瘟疫能够得以控制和治理,并未是儿臣一人的功劳。”明王提到了相国寺的圆慧大师和僧人,还有下面的将士和士兵们,最后还提到了他的小王妃行医救人一事,最后说道:“儿臣以为,此番当记众人之功,而非儿臣一人。”

站在大殿之上的百官们听到明王的这一番话,不少人的心中对明王都是带着赞赏,明王回京之后的所作所为众人都看在眼中,为人处事不骄不躁、行事稳重,心胸宽广,有容人之心,这都是作为一个储君必备的要求。

在不少大臣们的眼中,他们都认为只有先后所出的明王才是正统,才是最应该被封为储君,日后接管这大燕的江山之人。这也是为什么萧贵妃和安王努力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让朝中所有的官员们支持他们的原因,并非是所有的官员都不懂得明辨是非、颠倒黑白。

嫡就是嫡,庶就是庶,庶子永远都不能爬到嫡子的头上去。

若是庶子可以爬到嫡子的头上去,那不是乱套了?此事事关到正统,事关到他们这些大家族族长的位置和世家几百年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不是满朝的官员都支持安王的原因。

有大臣站出来说话,“皇上,此次城中的瘟疫得到控制,众人都出力不假。不过微臣以为,此次明王领导有方,处理瘟疫一事得当,当记明王一大功。”

“是是。”下面有官员应和道。

听到众人的话,谢安的心里怄得要命,若是当初父皇让他负责处理这一次瘟疫的事,那么现在被众人夸的就是他了,功劳也是他的。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瘟疫,有什么难的?就这么便宜了谢胤,让他趁此机会笼络人心。

他努力了这么多年,才拉拢了这么些人支持他。谢胤一回来就轻易得到了这么多大臣的支持,这让谢安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凭什么他什么都没做,就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就因为他是先后所出,占了一个嫡子的位置,谢安的心里很是不甘心。

若非独孤那个女人,当初坐上后位的就是他的母亲,明明父皇爱的是他的母亲。就因为他的母亲的出生低微,独孤那个女人有一个好出生,轻轻松松的就抢走了本该属于他母亲的一切!而谢胤现在又要来抢走本该属于他的一切!

不,他绝对不允许。太子之位应该是他的,这一切都应该属于他的!

“明王你说说,你想要朕奖赏你什么?”皇帝开口问道。

“能为父皇分忧,为百姓做事,是儿臣应该做的。”谢胤并未开口说要奖赏。

听到儿子的话,弘帝的心里才算是舒服了些,就是嘛,为朕做点事怎么啦?你是朕的儿子,为朕做点事不是应该的吗?还要什么奖赏。不过心里这么想,皇帝的嘴上还是说道:“既然如此,此事朕就记在心里,回头一并赏。”

“谢父皇。”谢胤拱手行礼道。

这个时候,支持安王一派的官员们也不敢跳出来挑衅惹事,事实就摆在眼前,此次明王处理瘟疫一事有功,京城的这一场瘟疫才能这么快就控制住,没有危机到他们自身。

这段时间众人都躲在家中不敢出去,生怕一不小心就感染上了瘟疫,没见外面死了这么多人?他们是不想活了才往外面跑。不过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官员都想带着家中的女眷们逃离京城,只是在后面城门关闭了,有重重官兵守着城门,他们任何人都不能出去。

不过如今城中的瘟疫已除,回去他们终于可以放心的睡个好觉了。

吕相侧过身,悄悄的看了一眼站在对面的胡相,最后双手合十,老实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周遭的官员说话。胡庭筠站得笔挺,连一个眼神都没有吝啬给吕崇卜,他不是不知道吕崇卜在看他,就是知道,他才懒得去理会。

这一日的早朝上,两位丞相谁都没有开口说半句话。

本本

虽说后宫不能干政,早朝上发生的事还是很快的就传到了萧贵妃这里来。知道皇上亲口夸了明王谢胤,并且允许要奖赏明王,就连朝中的许多官员都说明王此番治理瘟疫做得好,萧贵妃气得脸一阵扭曲,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支簪子都摔成了两半。

真是岂有此理!

她努力了这么多年,才成功的让皇上厌恶独孤九琴,和厌恶那个女人生的儿子。说什么都绝对不能让皇上喜欢明王,皇上只能喜欢她所出的两个儿子,日后太子之位当是她的儿子的,绝对不能给谢胤任何的机会。这一次是她算漏了,怎么她不知道乔家那个庶子还懂医术和懂得如何治理瘟疫?

下了朝后,谢安就到了他母亲这里来。

一见儿子的这个样子,萧贵妃就知道儿子是在不高兴,挥手让屋里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都下去,只留下两个贴身的侍女在屋里伺候。

“母亲,当初我就说让我去,你偏就不让我去。”谢安的嘴上没有责怪自己母亲当初拦着不让他去负责处理瘟疫一事,实则心里就是在怪罪自己的母亲。

现在好了吧,让谢胤出了这么一次大风头。

这出风头事小,谢胤因此得到朝中不少官员们的赞赏和支持,还有宫外的百姓们的民心所向,对他造成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自从谢胤入了朝堂后,他想办法处处打压和算计谢胤,谢安发现谢胤每一次都能顺利的躲过,并且还能反手将他一军,真是奇了怪了。

“安儿,你当知晓此事危险,母亲如何能让你去做呢?”萧贵妃知道儿子的心里在责怪她,但是重来一次,她还是会阻拦儿子,不让儿子去做这件事。

宫里和宫外死了多少人,萧贵妃的心里都有数,瘟疫这种东西是能去碰的吗?见儿子不高兴,萧贵妃好言哄着儿子,说道:“这一次不过是他侥幸罢了,下一次他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安儿,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要抓住你父皇的喜爱。这天下,谁能大过皇帝?选谁为太子,不过是你父皇的一句话。只要你父皇喜欢你这个儿子,你被选为太子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谢安一听,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见儿子的面色和缓了,萧贵妃继续说道:“你能懂这个道理就好。安儿,你也不看看谢胤娶的是什么东西?那是能与你相比的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