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冯家兄弟 - 庶子乔颐 - 媚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庶子乔颐 >

第161章,冯家兄弟

天阴沉沉的,外面在下着小雪,今年过年的天特别的冷。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日,街上的铺子大多已经关了门,好点的东家都会给店里的掌柜和伙计们放了假,让大家回家过年去了。天下了点小雪,街上没什么行人买东西,小贩们大多不摆摊做买卖了,钱是赚不完的,在外面跑了一年,辛辛苦苦做了一年的买卖,这个时候也该回家去与家人团圆,过一个团圆年。

“医馆里就你们几个在,冷冷清清的,不如你带他们到我那边去过年吧,你原先在府上的屋子,我都还让人给你留着。”前两日他就给医馆里做事的两个伙计和厨娘放假回去了,两个小药童也都回家去过年去了,所以这几日医馆里就只有秋鸣意还带着冯成兄弟两个在这里。

乔颐就问秋鸣意要不带两个小的到明王府去,大家一起过年还热闹些。

冯成兄弟俩就是他那一日留下来的一对兄弟,哥哥叫冯成,弟弟叫冯果,冯成有十二三岁了,弟弟冯果才是五六岁大的年纪。乔颐是后来才从秋鸣意那里得知这两个小孩的来历,说来这两个孩子也是可怜的,爹死了、娘跑了,就留下他们兄弟两个。

这年头一般上面的爹娘在,下面的兄弟们大多是不分家的,因此大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头。平白多出两个侄子要养活,下面的叔叔伯伯们肯定就不乐意了,原本大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再平白多出两张嘴吃饭,大侄子这个年纪还能帮家里干活了,但是小的那个还什么都不会干,就是吃白食的,于是大家的心里肯定就有了计较。

冯成一个半大的小子,爹死的时候都还不到十岁大,知道家里头的大人们嫌弃他们兄弟两个,冯成每日就加倍的努力干活,吃的也没有家里的大人多,每日到田里去干活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的弟弟。尽管日子过得艰难,冯成都没有想过要离开那个家。

官府每三年征一次徭役,怡好今年官府的官差送了消息到各村子,说是让每个村子符合服役的人家都出人,朝廷服役的要求是,家中有两个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就要出一个人去服役。若是家中有银子的话,也可以花钱去买,不用人去也可以。

而冯家有四个成年的男丁,就要出两个人。底下四个儿子,死了一个,如今还有三个,再加上冯父,家中就要出两个人去服役,这年头去服役就代表着有去无回,家中自然是谁都不想了。但是冯家又没什么钱,因此众人商议了之后,就决定只出一份钱,然后让一个人去服役,就想让冯成顶替一个人的名额去服役。

以冯成的这个年纪不够十五,是不用去服役的,但是这年头服役人员不会查得很严,只要每户肯出人就行了,上面的人也不会管你出什么人。若只是如此,冯成还不会带着弟弟跑出来,只因他听到家里的在商量着让他去服役,还要把他一手拉扯大的弟弟送人,这个说是送人,只是为了名声好听,实则家里头就是要把他弟弟卖了,就连价格都跟人家谈好了,刚好拿的那个钱拿去交给官府,取消一个服役的名额。

一听家里人说要卖了他弟弟,冯成肯定是不干的了,想到自己去服役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弟弟要被家里头卖给别人。所以这么一说,等于是家里两个服役的名额都是他们兄弟两个顶了,一个去服役,一个卖给家里换钱,因此冯成一气之下,趁着有一日去田里干活就带着才几岁大的弟弟跑出来了。

只是外面的日子并不如他想的那般简单,别人见他这么大点的孩子去找活,大多是不要的,遇上那黑心的,不止是是骗了他去干活,连工钱都不给,兄弟两个在外头的日子过得十分的艰难。要不是冯成自己机灵,有一次他们兄弟俩个都让人拐去卖了。

尽管是日子过得艰难,冯成从未后悔自己带着弟弟逃离那个家,俺怕是他们死在外面都好过让那家子人卖了换银子。

听人说京城如何的繁华,冯成想着天子脚下怎么都饿不死人,就一路带着弟弟跑到了京城来,混成了街上的两个小乞丐。直到那一日在街上与人起了冲突,弟弟被人推了一把还磕破了脑袋,冯成带着弟弟找到一心堂来,后来留在了一心堂这里。

起先冯成对医馆里的人也充满了防备,但是在一日日的相处之下,见到秋大夫和乔大夫对他们兄弟俩个都很好。虽然不知道乔大夫为什么留他们下来,但是在这里有饭吃,有衣穿,冯成就带着弟弟留在了医馆里面干活,人也特别的勤奋。

这几日厨娘回去了,做饭的活都被冯成抢去做了。

秋鸣意这些年跟着养父在外游医,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听到许许多多不幸的事,像冯成兄弟两个所遇到的事,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不幸人中的一个。从冯成嘴里听到他们家中的事,冯母的那个做法实在是太偏心,而冯家人也却不是好的,若是他们兄弟俩个留在冯家,早晚都是会

被家里人卖掉。

只是这半大的小子还带着一个几岁大的弟弟跑出来外面,只能说他们运气还不错,才能一路跑到京城来,后面还遇到他们。

因而他把这件事与乔颐说了,两个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把冯成兄弟俩个留下来,左右他们都想找多几个孩子回来教他们学医,教个三五年也能给他们干活了。

不过这个决定他们并未与冯成兄弟两个提起,就是想考察下冯成兄弟两的品行如何,要是那等偷奸耍滑之人,他们肯定是不会留下的了。不过距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大的那个还算是勤奋,小的那个年纪还小,看不出来品行如何,但是从那孩子成日跟在兄长的屁股后面,也是个乖巧听话的。

“这……”早在前几日乔颐就问过他要不要到明王府去过年,只是秋鸣意的心里到底有他的考量,一来这医馆里肯定是需要人看着,二来是这两个孩子,他不好带到明王府去,那里是什么地方?岂是他们这些人能随便去的。

因而乔颐再一次提起,秋鸣意还是委婉的拒绝了,“我带着他们两个在这里过年也好,前日我买了肉食回来,还准备着做顿好吃的与他们兄弟俩个一起吃呢。”

乔颐对他们这些人,不代表他们可以这么没规矩了。

其实是秋大夫想太多了,王府里面没规矩的人多了去了,不差他们两个。但是这会儿乔颐并不知道秋大夫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肯去王府过年的。

“那好吧,一会我让人给你送些吃食过来。前日府上的师傅做了扣肉,你到时候放到锅里炖小半个时辰,炖到肉软了端起来吃就行了。”见秋鸣意实在是不愿意去王府过年,乔颐就只好作罢了,也不勉强他们。

秋鸣意也就没有拒绝,笑着说道:“这个好,上次吃过一次之后,我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再尝尝。”他不是一个口腹之欲太重的人,但是说到王府做的这个肉,实在是味道一绝,吃过一次就让人念念不忘。

两个人都笑了。

“这几日若没什么人上门来找,你们就关了门,与那两个小的在后院里头过年,好好休息个几日。”在乔颐的观念里,大夫也是个人,也是要放假和休息的。

但是秋鸣意并不是像乔颐这样想的,他觉得既然自己是名大夫,是替人看病的,这人生病哪挑日子的,随时都有可能会哪里病痛不舒服找上门来找大夫的,因此他觉得不管什么时候病人找上门来,他都要在这医馆里头与人看病才是,哪有休息的道理。

两个人在观念上的不同,想法自然就不一样,不过两人倒是没有在这件事上辩论过。

秋鸣意知道乔颐是关心他,因此每次听到乔颐让他关门休息,他嘴上应着,实际上每次都还是开着医馆的门,让外头的人知道这里是有大夫在的,随时过来都可以找到他。

虽然乔颐不在医馆这边了,但是他还是知道秋鸣意这个人不会听他的话,搞得他这个老板好像是周扒皮似的,整日都压榨员工给他干活。

外面的马车在等着了,两个人说了几句话,乔颐就出了医馆的门,上了等在外头的马车。

赶车的是王大虎,乔颐对王大虎说道:“咱们走吧。”

王大虎现在每日给他们少爷赶车,送他们少爷来来往往的。每日跟着他们少爷到医馆里来,医馆里有什么活需要人去干的,他也会帮忙去干活,对于一些常见的药材他都认识。偶尔听到他们少爷说起哪样草药有什么功效,要怎么用,他都记在脑子里。

而相比于王大虎的勤奋好学,初六就还停留在刚学会煲药,没有把药煲糊的阶段了。不过相对于从前经常把药煲糊,现在他都已经进步许多了。

主仆三人回到王府里,乔颐又吩咐王大虎去给医馆那边的秋鸣意几个送些肉和菜过去。想到那里还有两个孩子,乔颐还特意的吩咐了一句,“我记得家里有不少的点心,你顺便送点点心过去。”

这过年家里什么东西都有,除了别人送的,还有他们府里自己备的,糕点点心这些自然就更不少了。

“好。”王大虎应道。

因此刚回到王府,王大虎提了东西后,又赶着马车出门去了。

“哈哈这会肉有了,菜也有了,还送了点心来,你们真的是太客气了,替我向你家主子道声谢啊。”秋鸣意见到王大虎送来的东西,知道乔颐肯定是刚回到府上,就吩咐人送来了。见到这里面有点心,想来应该是乔颐惦记着医馆这里的两个孩子。

“好,回去我一定把秋大夫你的话带到。”王大虎和秋大夫也熟,送了东西过来之后,他就回去了。

两手提着不少的东西,见到那边两个孩子在看着他,秋鸣意就喊冯成过来帮忙提东西。见哥哥过去帮忙提东西,小的那个也跑了过去,虽然他还帮不上什么忙就是了。

见这会儿天色有些晚了,正好没什么人上门来,秋鸣意不就关了门,只留下一扇门板没关上,到了后面的厨房去做饭去了。

这一日,在这小医馆里面,秋大夫带着两个小孩也在准备他们的年夜饭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