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俞氏走错一步
王氏心想着呆会必定找那管事的说说,明明叫他将请帖送给秦秀才的娘子,怎么请帖却落到了秦秀才母亲的手中,她眼下最是讨厌处处管制着儿媳妇的婆婆,眼下看到俞氏,她更是不喜。
俞氏见刘氏当真生了气,一时间说不出理由来,只好跟着刘氏往梧桐院去。
王氏看着两人的身影离去,气得将石桌前的吃食一扫落地,“下贱的胚子,竟敢与我抢人,当真不把我这个主母放在眼中。”
然而说归说,王氏自是知道婆母向着这位宠妾,而丈夫又尤其听婆母的话,先前婆母没有跟着他们来时,她还觉得丈夫是一个极为有担当的人,对她也是温柔小意。
可是自从婆母住到了府上,她丈夫便与她似乎隔着什么,在家中为了使婆母高兴,丈夫会刻意在婆母面前指使她,婆母知道她是京城里的贵女,生怕她压了丈夫一筹,还凑使丈夫管制她。
如今家中,她与丈夫想要亲近几分,都是偷偷摸摸的,指不定在两人亲近之时就被刘氏的眼线发现,继而丈夫被婆母叫了去,着实令王氏烦恼不堪。
王氏发了一通气,坐了下来,叫了那管事的来,质问道:“我让你将请帖给秦秀才的娘子,你倒好,直接将请帖给了那俞氏,俞氏蠢就算了,还当着我的面与那刘氏交好,当我不存在呢?这宴席是谁开的,是谁让她进来我齐府的,她怕是没有搞清楚,你现在就守在府门前,一但看到那秦家婆母从梧桐院出来就转告她,以后我任府的宴席她不必参加了。”
王氏语气严肃,那管事的连忙领命退下去往府门守着去了。
而这边俞氏和毛氏一路心神不定的跟着刘氏进入了梧桐院,一入院中,便将两人给晾着了,叫两人在花厅里坐着喝茶,刘氏自是出门去了老夫人身边伺候去了。
就这么俞氏婆媳两人在梧桐院里干坐了一个下午,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刘氏,心中有些没有主意,直到那刘氏身边的婆子过来传话,天黑了,两人可以出府了,两人才如释重负的出了梧桐院。
出府门前时,便是先前送信的管事上前将两人拦住,传达了王氏的话,这一下俞氏心头慌了,她知道今个儿没能在那小道上拒绝了刘氏,她便走错了一步,没想到王氏发如此大的火,以后知县府上的宴席她们是无法再参加了。
俞氏只觉得羞辱,原本巴结的心思没有了,想到那小妾刘氏将她们婆媳两人晾了一个下午,她就心头郁郁,坐在马车上再细细想来,俞氏发现上当了,这明显是正妻与妾室在相斗,她却成了对方相斗的工具,当时她就该果断的与那刘氏保持距离的。
俞氏后悔自己事先没有想到这一层,原本高高兴兴去的宴席,却是灰头土脸的回来。
毛氏看着俞氏脸色不好,便劝道:“娘,一定是知县夫人生那小妾的气而迁怒咱们,或许过段时间她气消了,便会见咱们了呢。”
俞氏一听,脸色更加的不好,看向老大媳妇,说道:“你还没有看出来么?”
毛氏一脸的疑惑,她看出来了,刚才不是也说了,为何婆母听到她这话不但没有松口气,反而更加生气了呢?
俞氏看到毛氏那一脸的疑惑,她直摇头,“我不知道怎么说你好了,你与刘婆子好好学习吧,接下来庾县的宴席咱们不必参加。”
老大媳妇不如老四媳妇精明,果然如此,若是今个儿带着的是老四媳妇,想来就不会遇上这样的困境。
但是想到这儿,俞氏又反而更加的讨厌起老四媳妇来,她精明是精明,却是不服她的管束,一心只想着与她四儿和离,看她四儿辛苦的,对她百般宠爱,却还是得不到这小妇人的心思,想到这儿俞氏就心肝痛。
相较于知县夫人的怒气,她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老四媳妇的和离,免得在她眼皮子底下,看着就遭心。
回去的路上,马车走了一半,俞氏便叫长工赶着马车去往繁华的街头,她要寻个抄书的秀才写份和离书,对方是秀才也是能做个公正的。
马车到了闹市停住,毛氏不明所以,只知道自己说的婆母很是不高兴,她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儿,但是眼下婆母来了市场又是何意?
毛氏陪着俞氏下了马车,就见俞氏的眼神在街头寻找,好半晌也没有要走的意思,她就越发的疑惑起来了。
俞氏终于看到前头有人围着一个书摊,那摊位前坐着一位穿着棉布长衫的寒碜书生,瞧着此人便是那帮人写家书抄书之类的人了。
俞氏便朝地边摊位走去,毛氏跟在她身边不敢出声,心里却打鼓,婆母这是何意?
俞氏到了摊前,便说要一份和离书,这书生朝俞氏看了一眼,便习惯的问清出处,对方一听到男方的名字是秦楚,他便呆住。
秦秀才要和离,秦秀才为何不自己写和离书。
这位穷秀才有些犹豫,他可是在县学挂了名的,虽不能像城里的富家子弟那样每日来回县学,但他们一但遇上学识的问题,便会入县学问问教导,自然也曾见过秦秀才几回。
知道秦秀才可是有才之人,不仅在庾县出了名,便是在福城也是大名气,尤其对方还拜了盛大儒为师父,想来整个巴东郡的读书郎中都听过他的名头。
这位秀才不下笔,想要委婉拒绝,没想俞氏却拿出二两银子往桌上一放,那可是够这位秀才一个月的笔墨费用了,这笔生意令人动心了。
俞氏见他还不干脆,于是从怀里再拿出一两银子,“现在就写,我是秦楚的母亲,你也不必担了这罪名,尽管写便是。”
那一听,便朝俞氏仔细看去,倒与秦秀才有几分相似,瞧着是真的了,于是那人也不犹豫了,挥笔写了起来。
和离书都差不多是那么一段文字,只是要写两位当事者的身世,还有他身为秀才郎在底下做个证,和离书出自他之手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