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上等的南珠 -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 湘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8章 上等的南珠

然而想是这么想,俞氏却还是想起老四媳妇,这宴席能不能去,该不该去呢?可是想到老四媳妇乘着她四儿走了后便立即出了远门,她便是不喜的。

在毛氏的劝说下,俞氏同意了,宴席就在后日,说是桃花宴,这贵圈里总是这个宴席那个宴席的,她也分清这宴席有什么区别儿。

既然要去,婆媳两人便准备准备,毛氏终于能跟着婆母出门了,很是高兴,便故意将这消息在廊下说出来,使二房三房媳妇都听到,没想底下二弟妹三弟妹对这宴席不太上心。

如今吕氏一心只想留在城里,而史氏却一心在她的生意,去不去赴宴什么的,她也不操心,只对做生意感兴趣,而且她这生意一但做成,以后怕是能做成大生意来。

毛氏讨了个没趣,只觉得两个弟妹不思上进,还是在村里头的那个思想。

正在秦家院里婆媳两人准备打扮得端庄的出席陈家贵女的桃花宴时,而远在渊城的于书燕这一路上日夜兼程的跑了两日到了渊城后便暂且住了下来。

先前带着他们一同前来渊城拿南珠的青衣男子住进客栈后便偷偷地出了门。

于书燕倒是不怕其出门,刘乙早已经乔装好跟在对方身后,要说周寅的易容之术是真的了得,在这一点上她不得不佩服惊才绝绝的七皇子,人家便是在宫里看了几本医书便能捣鼓出这易容之术来。

那青衣男子出了客栈后却是往渊城最热闹繁华的伎坊去了,进入伎坊,那鸨妈一看到他很是热情,瞧着模样就是老熟客了,刘乙瞧着心头就不舒服,却是跟在这人身后,上了三楼花魁的房中。

原来这位青衣男子用藏有暗格的盒子将珍珠藏了起来,一共六小盒,却是交给这老相好花魁管着的,许是一般人都会想不到,如此贵重的东西,为何敢交给风月场所的花魁帮着管,这样的场所,一但发现有这么珍贵的东西在此,自是难留。

好就好在这青衣男子的小盒里有暗格,不经指点看不出名路,同时此人看人还挺准的,又会哄人。

想来青衣男子也想早些完成这桩生意,便匆匆将那些小盒子带上了马车,很快便回了客栈。

刘乙见对方没有因此而跑掉,便是放下心来,开头来渊城的三日,这人还东走西走的,倒是将刘乙吓着了,很是谨慎,跟着此人来渊城,生怕此人半途跑掉了。

青衣男子将盒子带回客栈后,却并没有直接来找于书燕,倒是过了一日才来的,这一次他提着一个小袋子,袋子瞧着也极为普通。

于书燕与之相对而坐,房中没有外人,那青衣男子便将那南珠拿出来,于书燕瞧着他手中的南珠,颗颗饱满又圆润,无瑕疵,虽说数量并不多,但瞧着他恐怕也不是真正的南珠商人,多半这东西也是意外所得。

青衣男子看着对面的一对兄弟,说道:“如何?够你们做几串佛珠了。”

于书燕与周寅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那人皱眉,“怎么?还嫌少?”

于书燕却是点头,装做纨绔子弟的模样,“就这一点,还是不够啊,我家三姑六婆最是多,我若送了这个不送那个,容易生气。”

青衣男子面色一暗,沉默了一会儿,一脸郁闷的从怀里又拿出一小袋,这一袋却是五分重的,一眼看来颗粒便要大些,只是数量是真的少,可能只能做一串了。

“原本这个我想留下做成念珠送给一位朋友,既然你们这么说,便一并卖给你们了。”

于书燕看到这么大的南珠,双眸一亮,感叹道:“想来这些南珠得来不易,不知阁下以后可还有,我瞧着就欢喜,我家里就是银子多,最喜欢这南珠了。”

那青衣男子却是摇头,“此物甚是难得,我也是意外所得,想来二位公子以后若有机缘再说吧,如今南珠都被人把持,南边的渔民为此死了不少,能得到这么成色好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

对方这话里话外莫不是在威胁他们不成,意思是别想动他了,不过他们是做生意,可不是来惹事,虽说对方以后或是没有了,但是万一还有的话也不失为一桩生意的。

于是于书燕便说道:“以后若阁下还有货,大可去那庾县的祥瑞客栈,我与那祥瑞客栈的掌柜认得,在那儿留了个口信。”

那青衣男子犹豫了一下,便是点头应下。

眼下这些货,青衣男子出价一万两银子,于书燕估摸了一下数量,心想着能做出几串佛珠来,随后她说道:“想来阁下若是收了一万两银子,那我岂不是白费了心机,这一趟跟着阁下前来也不容易,随后转了手,还得好好保管,这样吧,五千两银子,如何?”

那青衣男子一听,差一点气出一口老血,一万两变成五千两,若是这样,他是绝不会拿出那五分重的大南珠,贵就贵在这一串了。

青衣男子不甘心的说道:“你可知我这五分重的南珠,若是做成一挂念珠,便是一串就有一万两。”

对方说得咬牙切齿,于书燕却是笑了,“阁下所说的一挂念珠也不是这么容易的,阁下给的数目可够?”

她看向那小袋五分重的南珠,对方却是被她的话呛到,若不然他岂会舍得拿出来,岂会只出这个价。

两方僵持下来,那青衣男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八千两银子,若是你们不收,我便不卖了。”

青衣男子作势要收,没想于书燕几人却是不发话,瞧着模样就算他拿走,他们也不会阻止的。

那青衣男子慢吞吞的将两袋子拢紧,见对方还不开口,接着又坐下,“你们不像是那大事不管的贵家子弟,反而像极了精明的商人。”

他们其实就是商人。

青衣男子最后出了一个数,“七千两银子,一文不少,不然我真的不卖了,我倒是悔了,以后买卖,先谈好价格再拿出来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