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见陶老夫人 -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 湘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86章 见陶老夫人

前头秦家婆媳刚才刻意的落下几步,就是想知道他们送的什么礼,在得知送是巴东郡的特产时,俞氏忽然发现她们也可以这么送,既省钱又合主人的心,想不到于氏还是蛮聪明的,就像当年叫她送云母做礼是一样的。

两家人一前一后进入陶老夫的院里,才过垂花门,就听到里头传来笑声,院里的下人很恭敬,各司其职,一看就是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便是下人似乎都要斯文的多。

来到堂外廊下,里头的说话声已经传出来了,还有人在笑,似乎说到开心处。

秦家婆媳本要进去,打门帘的婆子见状,上前蹲下,将木屐放于客人的脚边,这是要客人换了鞋进去,在京城里的大户家里都有这习惯,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俞氏和史氏才发现,有些不好意思的换了鞋子,往后头一看,于书燕与母亲却是在旁坐下换了木屐已经身姿端庄的准备要进去了。

俞氏心想着于家人还懂得这规矩呢,而且她发现以前不太带得出门的许氏,如今瞧见似乎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倒是怪了。

许三娘旁边站着的正是静安姑姑,她在许三娘耳边说道:“大户家里的规矩,下人就不能进去了,我就在外头等着,里头若有要服侍的,各桌几前都会有位下人在暗处,老夫人只需要召个手,下人会意就会过来,也不必声张,若要更衣方便,也不要觉得尴尬。”

许三娘正心头慌着呢,里头传来的笑声中似乎坐了不少人似的,转眼见到这么多的贵夫人,听女儿说还有诰命在身的贵夫人就相当于前朝当官的大人一般,是有俸禄还有权力的。

许三娘听了静安的话,心头安稳一些了,松开静安的手,与女儿一同进去。

果然一跨入堂房,里头坐了不少夫人,就瞧着她们的气质与谈吐,皆不是普通人,一举一动皆是雍容。

平素许三娘被静安逼着学,她不以为,如今看到这些贵夫人后,她心想着回去后要好好的学,不能给儿子女儿丢脸。

嬷嬷上前将两人引入座位中,却正好在陶老夫人之下不远,离得陶老夫人最近的多半都是交好的,或者家世好的,而秦家和于家却再次成了特例。

四人上前向陶老夫人祝寿行礼,陶老夫人看到同乡人很高兴,自打她年纪大了后,就再也不曾回去过了,经不过那样的车马折腾,所以家乡于她也只能想想就算了。

陶老夫人叫四人坐下,于书燕与母亲便大方的一同坐下,看到旁边坐着的秦家婆媳似乎有些不安,她便在下头伸手握紧了俞氏的手。

俞氏有些意外,下意识的想甩开她的手,但俞氏还是犹豫了,今个儿是个特殊的日子,应以和为贵。

下人送来的糕点,于书燕不想秦家婆母干坐着,伸手上前给婆媳二人的碟子里夹了两片尝尝,也不显得尴尬。

俞氏看了于书燕一眼,倒也没有说什么,旁边的史氏却是向于书燕投以感激的一眼。

陶老夫人看向四人,问几人的在京城可还住得惯,皆一一答了。

此时陶府管家将于家送来的家乡特产送了过来,陶老夫人一听是家乡的特产,立即叫身边的嬷嬷将之打开,她要尝尝。

里头有一种带辣味的糕点,陶老夫人一看到,忍不住眼眶一热,说道:“我未出阁之时最喜欢吃这糕点,那时母亲见我贪吃,不愿意吃饭,还曾告诫过我,有时候午夜梦醒,还曾被先母劝诫过,如今再想来,先母的劝诫尤在耳边,似是昨日之事,时间当真过得好快啊,想必这糕点在巴东郡便是三岁的孩童也要拿起来吃几口吧,一边吃一边喊着辣也管不住嘴。”

“老夫人说的是,我在巴东郡的时候,我母亲还做给我吃,我小时候不爱吃辣,被这辣糕辣得哭,母亲就心疼我,便做甜糕给我吃,可是甜糕里的糖难能可贵,父亲就会为了我多打几条猎物,让我一次吃个够,便是我大哥也省着自己舍不得吃。”

于书燕很自然的就接了话,陶老夫人一听,哈哈一笑,“你这么一说,我就想你小时候必是父母兄长的娇娇,我年幼是,父母与兄长也是将我捧在掌心。”

陶老夫人瞧着于书燕挺投缘的,再看这母女得体的穿着,还有大方的气质,她很满意,说什么寒门出身,往上数,谁不都是寒门起来的,大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要看不起寒门。

这些贵夫人听到两人转眼接上了话题,也都相继附和起来,有些人却在心里笑,吃点儿糖还舍不得,还得多打几只猎物方可,这生活太过寒碜了。

于书燕见陶老夫人对待他们寒门没有半点门第之见,她放下心来,也不戒备了,而是随和的说着,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不知不觉与陶老夫人聊了好一会儿巴东郡的情况,包括永安寺的香火旺不旺,灵不灵,都能聊好久的。

做为贵女娇娇,去得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陪着家中长辈去上香吧,所以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于书燕聊着的时候,秦家婆媳是沉默的,她们一时间还不知道怎么插话,其他的贵夫人们却是都陪着笑,还有人竟与许三娘聊上了。

聊了一会儿,时辰也到了,吃宴看表演开始,管家过来传话,陶老夫人起身,正好得意孙子陶子宁过来接人,陶老夫人一看到这个孙子就高兴,也不让身边的嬷嬷扶了。

陶子宁来老夫人这儿是因为听到于家母女过来了,他担心两人不习惯,特意过来解围的,没想一进来,场中气氛很好,没有半点尴尬,再看向于家母女,却发现两人很逢源,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难堪,这下放心了。

站在陶老夫人身边,一袭紫衣的陶子宁很是显眼,不少贵夫人侧目多看了一眼,陶家这位后辈虽说还没有出士,却在京城很有名气了,他的诗作在京城里已经有流传,便是皇上也曾赞赏过他的诗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