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飘忽的身影
依我的本事能不能正确调用这个经,我根本心里没底,师父在把招魂经授与我时再三讲过,哪些情况下才可以用到,哪些情况下万万不可调用。
招魂经一般是有人家病故了人,请道士去做法场时才用,而用招魂经必要跟抚灵经搞搭配的,而且是要抚灵经先念在前,招魂经要用在后,招魂经就是把一些魂灵给招引来。
道士本来是要驱灵的,怎么还要把鬼灵给招来呢,那不是自招麻烦吗?
但做法场时必须要用,这是为了把死者的亡魂介绍过那些老的魂灵,让新灵融入那个地下大家庭去,先念抚灵经后,这些受招的魂灵就知道是道士的善意,也就不会作祟起恶了,如果忽略了抚灵经直接用招魂经,就好像你把一些土匪给叫来,他们认为你随便打扰他们是在轻慢他们,显得你嚣张,所以会对你很不满,搞不好他们是要冲你发脾气的。
而现在我不念抚灵经,直接就念起招魂经,也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冒险也冒了,我即使先念抚灵经也没用啊,做法场时桌上放满了祭品的,我现在两手空空拿什么安抚他们,只有硬着头皮上。
一会儿就看到远远近近地有一些影子晃悠,甚至山壁上的树梢上也有影子在探头探脑,很明显这个山坳里的魂灵很多,也许历史上不只发生过一次大战,因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通道,在半山腰的公路未建起来时,人们经过这里只能走山坳底下,趟着水行走,有时被敌人搞了埋伏,两边抛下石块,弓弩齐发,或者是枪炮齐鸣,下面就成了火海地狱,一场大战结束山涧里就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
那些晃悠的魂影大多数是我忽略的,我只盯着朝南的山壁,而且是山壁与小石子滩接壤这一块。
果然不出所料,我想看到的情形出现了。
靠近涧滩的一处山壁上先泄出一点烟状物,然后是一个一个的脑袋从山壁里长出来,如同快速长出的蘑菇。
我欣喜地想大叫,耶,王墨,你真是太牛了,真被你想到了。
那些脑袋代表了被封在里面的鬼灵,他们正从山壁的缝隙中努力地探出头来,但他们的身子是出不来的,因为当时他们死时被封在了里面。
毫无疑问那里原本有一个洞。
是一个山洞,也许在一场大仗时有一方的兵士逃进洞,然后被另一方炸塌了洞口,或者是先把洞中的人全杀死后再封了洞的。
我是先要找到有这么一个洞的存在,既然是存在的,那我另一种推测就可能成立。
那辆面包车是不是就从这个洞口进出的?
当然现在看去山壁上根本不显洞口,那是有伪装而已,只要揭去伪装就可以显露洞口。
这个洞通向山的另一边,那边的出口有可能是在公路一侧的山壁上,也就是面包车只要进了这个洞口就能沿穿山洞到达另一面的公路上,而从公路上开进洞口就可以穿山而来到达这里。
这是唯一的可能性。
至于洞内那些魂灵,就算后来再把洞口挖开,他们也出不来了,因为他们死时灵魂被封在里面的,除非有法师进行了招魂仪式,将他们招出来。
我现在做的就是此目的。
不过我也得小心,因为不能保证这些封在洞中的魂灵是不是有攻击性,他们是战死的,属于烈魂,被封在里面几十年其至百多年,一旦出来肯定要把那些丧气和怨气发出来。
而在他们面前,只有我。
好在我背上带着桃木剑的,实在看情况不对只能亮剑,不是诛灵驱灵,而只要摆一个态度就行,谅他们看得懂我不是好惹的。
反正我这个行动处在大险与无险之中,结局是什么尚不能预料。
我停止招魂经的念,诵起谶语来:
“关隘重重涧水清,几度血滚风带腥,一壁之中封幽恨,难责他人空途径。既已清封畅如咽,无奈留滞难脱禁,非关正题暂陌路,容待他日遂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