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与卿书 - 夏诺多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与卿书 >

第9章

丁可酒量一般,三杯啤酒就能飘。趁着大家又闹别人去,她撑着脸看和赵子卿的聊天栏,这人发来三个字――“别喝醉。”

肖唯和丁一蓓都不让丁可沾酒,她平时也不好奇。只是同学过生日这种场合难免喝几杯

她乖巧回复赵子卿一个“OK”。

赵子卿把手机搁在一边,荧幕上是俯拍的美国99号公路。他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上一次在十年前,那会儿国内没有资源,他托人辗转从国外弄到这张碟片。

他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不算深刻,只记得其中一个关于日落的桥段。台词很少,男女主角沿着公路走了很远,戏份的华彩都集中在光影和神色的转换之间。

那天丁可说她很喜欢这个片段,她从一个很偏的角度说了几句她对这个电影的看法,让赵子卿重新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

片子到了尾声,赵子卿从故事中抽离,发现给自己热的牛奶凉透在手边,竟全然忘了去喝。

他养的兔子不知何时自己钻出笼子蹦Q到他脚边,绒毛贴上他的脚背。他俯身,把兔子捞起来置放在膝盖上,爱抚它的头。

这只兔子是赵云棠一时兴起买回家的,结果养了三天就丧失了耐心和新鲜感。她嫌养兔子麻烦,把小东西硬塞给单身的赵子卿,说能和他作伴。

兔子如今已经被赵子卿养的十分粘人。

赵子卿抱着兔子,想起那天丁可头顶上的“兔尾巴”,便拍了张电影结尾的画面给丁可发了过去。

丁可第二天早上醒来才看到这张照片,迷糊中,她按下一行字――“如果喜欢,可以写影评给我。”

室友催她去上课,她没时间斟酌,点了发送。

丁可上早课的时间是赵子卿上班的点,赵子卿今天有个早会,这个时候已经在单位停车场停车。

他看着这条消息,在车里多坐了两分钟。想起来丁可对影评这种东西的极端看法,便问她:“确定?”

丁可一边刷牙,一边回复:“不用太长。”

赵子卿看着丁可这个极具网感的头像兀自笑了一下。事实上他有很多年都没写过影评了。

丁可因为去北京,落了几节课,今天课上老师开她玩笑,说她拿了奖又上了热搜,可以转行了。

班里同学也跟着起哄。

丁可只好在课后犒劳大家,买了一堆零食分享,又答应请老师吃饭。如今她又开始出现在新闻里,八卦的娱记们少不了要来叨扰她这帮损友。

下了课,丁可和室友一起去食堂里吃饭。赵子卿在这时发来五张照片,是他的影评。

这可能是丁可看过的最别致的影评了,因为是手写的,其中一张纸上还透了滴墨。她一时之间觉得自己穿越了。

会议漫长,赵子卿利用这段时间亲笔写下电影观后感。他用的是单位发的笔记本和钢笔,写到一半,钢笔的墨胆没墨了,他还偷偷溜回办公室上了墨。

丁可边走边看,这人选择手写,字必定是好看的,但她心思不在赏字。

赵子卿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再看一遍,平心而论,能让我记住的镜头依然不多……

丁可“噗嗤”一笑,反倒是这样的一句开头,很快就吸引她读下去。她从第一句开始认真欣赏,三千多字洋洋洒洒,看得聚精会神。

室友解圆见她看着手机乐,问她:“傻了?”

丁可把手机递给解圆:“圆圆你看看这人的文笔,这哪里是影评啊。”

解圆把文章读完,丁可的饭也买好了。两人坐在角落的空位上,解圆无心吃饭,一声感叹:“绝了。”

这的确不像是一篇影评,因为这简直是一份深度极简电影艺术赏析。

赵子卿自认文笔一般。他是工科生,后来转行从事文化产业,是因为爱电影艺术,才定了心在行业里扎根。

他有很喜欢的电影评论家,他们有着凝练有趣的文风,笔下的文章有时比电影还要精彩。为了不露怯,他下笔之前想过借鉴他们的写法,但提笔写下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却有了自己的灵感。

这是丁可钟爱的影片,她既然能提出这个要求,赵子卿就不想糊弄。

“我记得你挺喜欢这个片子的,这简直是写到你心坎里去了嘛。”解圆冲丁可眨眨眼睛,“这人谁啊?”

“一个朋友。”丁可这一次这样介绍赵子卿。

一直到傍晚,赵子卿也没收到丁可的回复。他意识到手机变成某种羁绊,将其调成静音,扔进置物格里。

北京的雪停了,积雪零零落落洒在城市各个角落。他开车经过一所高校,想起来,丁可那天是来这里领奖的。

她那天站在校门口,像一朵雪。

就在这时,罗晓秋的电话打了进来,赵子卿的手机屏幕和车载电话同时亮了。与此同时,他收到一条微信。

接听电话的时候,他打开微信,丁可发来四个字:给个邮箱。

“在忙?”罗晓秋见赵子卿沉默,在电话那头问。

“没,您说。”路遇红灯,赵子卿正巧及时回复了丁可。

“你跟程远走得近,明儿程家给宝宝办满月宴,你代表咱们家去。老太太虽然已经托人送了礼到孩子太爷爷那里,但那是她跟程老之间的关系。你得按照我和你爸的礼数随礼。”

“好,我知道了。”

罗晓秋又说:“马上元旦了,你小姑提的那事儿你上点儿心,既然答应了,也不能真让她费神去安排。”

“我心里有数。”

挂了电话后,赵子卿自个儿感叹,他爸妈大概是他们这帮小辈儿人人都羡慕的开明父母了。他即将三十而立,父母不催不念,看着谁家抱孙子都不眼红。

他二十八岁的时候问过罗晓秋一回,罗晓秋就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也曾认真问自己,他到底喜欢什么样儿的姑娘?或许是遗传了赵家人的散漫性子,他脑子里竟然就“随缘”俩字儿。

下一个红灯的时候,赵子卿收到邮件提醒,发件人上有DK两个英文字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