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疑心 - 每天都怕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 梅子留酸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3章 疑心

一场雨后,雨水冲刷了空中漂浮的尘埃,让炎热的卫国凉快了许多。

林知非用完晚膳,同林璇走在去书房的途中。

穿过悠长寂静的长廊,湿漉漉的枝头停了两三只圆滚滚的鸟雀,它们睁着芝麻大小的黑眼,扯着嫩嫩的嗓子叽叽喳喳啼叫。

淡淡的花香夹杂着松香,在浸过雨水后有种淡淡的湿润感。

走进书房,林知非坐到桌榻旁,轻轻点了点案上棋盘:“阿璇,同为父手谈一局如何?”

林璇乖乖坐下,把黑白棋子捡进盒中:“自是可以,不若阿父先行?”

林知非白子先行,林璇随即跟上,一时间只有清脆的落子声与香炉里幽幽暗香的薄烟痴.缠。

林知非一向奉行中庸之道,他性格冲淡平和,待人处事皆不偏不倚,但他骨子里人仍有几分锐利。

人说观棋如观人,他的棋风便是一切波涛皆掩于静流之下,只消对手稍不注意便会被波涛淹没。

眼看林璇成功避开一处陷进后,林知非继续下棋,只漫不经心的开口:“小半年不见,阿璇的棋艺倒是精进了许多。”

林璇心知她父亲定是有话要是,便只谦逊的笑笑:“父亲谬赞了,阿璇多日疲于琐事,倒是许久未曾磨练棋艺了。”

林知非微微勾唇:“为父冷眼看着王上所做所为,只觉得阿璇眼光甚好。他所做之事皆为卫国百姓谋福祉,其心志诚,倒是没有枉费你一番引导。”

卫恒对外虽说是他的弟子,但实际上他在尧城郡忙于案牍,真正教导他的反而是同他一般大的林璇。起初林知非还担心卫恒被林璇耽误拖累,后来他却发现卫恒的才识、胸襟见解都在寻常人之上,他才放心下来。

只是,卫恒身上却是有着与自己女儿相似的痕迹,或是一些小习惯,或是一些想法,许是相处太久,他们之间的默契总是惊人的相似。

想到卫恒,林璇唇边不由浮现一抹笑意:“王上自幼聪慧,一点就通,许多事他自己心中便十分明朗,阿璇还没有做什么,他自己就明白了。”

“这倒是。”林知非点点头,他随意放下一粒棋子,抬眼看向林璇,“那个改进过的纸张为父已经瞧过,那纸张价格若真是那般便宜,那便成了对天下人都有利的东西,不知你打算如何推广?王上心中可有了章法?”

这是林知非最为关心的东西了,作为一名传统的儒生文人,他是希望天下士人都能习文识字,知礼懂礼。

林璇看着棋盘上已经不能挽救的局势,苦笑的叹了口气:“阿璇果真输了。”

她喝了口清茶,视线追着袅袅的熏烟:“那纸张此时不宜推广,推广之法我已经有了想法。阿父一定知道,再过不久,帝都的使官便要到卫国巡查收税了吧。”

林知非心里隐约猜到林璇的想法,他皱眉道:“你不愿让陛下知晓纸张改进之事?”

林知非是忠心与郑都那位陛下的,而卫恒将来若有能力,便可能同帝都的陛下争一争帝位。这念头自从林璇有心让卫王称王之时,便早已经生出了。

凭心而论,若是一国之主很有实力,那他又怎能容忍帝都的陛下把紧握着自己的生死呢?纵观历史,史上战国一点也不安宁。

所以卫恒要有实力,还不如扫清三国,一举统一天下,自己登上帝位来得畅快淋漓!

既然以后可能是敌人,郑都的使团也快要到,林璇又怎么会在这个时间段推广纸张,把这士子阶层的好感,平白给了郑天子呢?

林璇眉眼间泄露的锐意被林知非察觉到,似是发觉了她的心思,林知非沉默了下来。

“王上同你要做的事,为父心中有几分猜测。为父也知凭你们之才,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够实现它。只是战争本就是恶事,流血的永远是百姓,不到万不得已,那墨家造出来的火.药还是不要用了。”

“战争不可避免,只是王上爱民,自会体恤百姓。”

林知非看着自家女郎言辞间都是对卫恒的欣赏和喜爱,实在像是那有了心上人后,胳膊肘不断往外拐的女郎。

心里酸酸的,林知非脱口而出道:“阿璇,你可还记得你是个姑娘家?”

他真怕自家女儿同王上日久生.情。

林璇怔了怔,然后笑了起来:“父亲,这么多年了,我已位列九卿之一,我是不是姑娘家,这不重要了吧?”

就是是现在,她对着别人说自己是女的,恐怕别人只也以为她在开玩笑。

眼看林知非神色愧疚,林璇立即道:“如今的情况女儿十分满意,出入朝堂,可为百姓做一些小事,看着卫国越变越好,女儿心中十分快活。若是重新做回困于内宅的女郎,女儿只怕要不适应。”

林知非看着神采耀目的林璇,只消想一想原本能大放异彩的女儿,最后却埋没与内宅之中,心中便生出无限婉叹。

这或许是顺应天意的选择吧,他家的女郎就应该这般耀目且璀璨的活着。

*

卫国战事消停了下来。

卫恒实施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又鼓励百姓耕织,他任命了许多羽人,召回各郡有些经验的老农,教他们如何制作曲辕犁和高转筒车。

曲辕犁需要铁来制作,钛矿为国家所有,寻常百姓并不好得到,卫恒便用国库拨下资金,令威盟军的人带着铁矿去各郡监督曲辕犁与高转筒车的制造。

威盟军护送银钱,他们是卫恒和林璇的死忠,又是原尧城郡的郡兵,所以他们知道王上此举都是为了卫国着想,若是有人不长眼的敢阻挠,便是那世家大族,他们也是不惧。

在各种铁血手段治理之下,卫国进入了火热的春.耕时节。

一批批粟米种植进了水田,大豆蔬菜水果栽种在旱地,当夏日的风吹来之时,各种作物绽开了生机,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庄稼农人,每每经过自家田里看着开始进入灌浆期的粟米,纷纷露出了笑颜。

这粟米涨势势头很好,心中估算交完税后,自己所剩的粟米量,这些农人便越发有干劲了。

一切都开始平稳下来,眼见卫国日日恢复生息,本来因前太尉杨浩之死而对卫恒心怀恨意的吕谅,也对他少见的缓和了脸色。

今晨早朝之时,吕谅一派的官员面上便有了喜色,只因郑都的使团即将到达卫国。

每年五六月,便有从郑都来的使官去到卫国、赵国、燕国清点三国上贡给郑天子的赋税。每到此时,三王纵然心中十分不愿,但碍于祖宗家法还是不得不把赋税交予使官。

今年恰好特殊,今年恰逢郑天子五十寿宴,需三位诸侯王一同至郑都觐见。而卫恒又初登基为王,于情于理更要去拜见郑天子,以及见见别国国君。

自家事自家管,卫国的国事平白由郑都的使官插上一脚,莫说卫恒了,就算是卫国本地官员,面上笑嘻嘻,心里也却是不爽的。

扫过议政殿中的百官,卫恒淡漠道:“帝都使官即将到来,介时则需要人去迎接他们。孤看来看去,便感觉相国十分适合这一差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