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铁狼求亲 - 长公主不想死 - 衣青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长公主不想死 >

第75章 铁狼求亲

顾铮是在回京途中收到这份圣旨的。

他盯着“理国政、预机务”六个字看了一会儿,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眉心。

纵然早已预料到贺卿的野心,他也没想到她会直接将这件事昭告天下。这般行事,着实不像她的风格。是自己未曾看透过,还是掌权之后人就变了?

他扫了一眼桌上装订成册、油墨未干的书。那是傅瑞写的西北游记,路上已经看到一半,剩下的一半却忽然失了兴致。

这半年,局势的发展可以说是完全超出他的预计。他前来江南之前,制定的所有目标的超额完成。

就算顾铮再自信,也不敢说这都是自己的功劳。事实上他很清楚,这其中,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贺卿的周旋谋划。所以这个结果,实在是令顾铮刮目相看,再次刷新了对她的认知。

一开始,顾铮只以为她是个不甘寂寞,但实际上志大才疏的皇族,急吼吼想要插手朝政。但随后的事情证明,她的志大不大尚有待考证,但有才能却是毫无疑问的。

结果紧接着贺卿又急流勇退,不再插手朝政,反而又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为他打开了一扇门,将他引上了一条新的道路――科学。

因为她身上的种种疑点,顾铮越发关注她,也就发现她总是能有推陈出新之想。

他知道贺卿身上或许有秘密,但人生于世,谁没有自己的隐秘呢?即使这秘密可能有些惊世骇俗,顾铮也毫不犹豫地替她遮掩了,自觉地不去追问,不去触碰。

可惜时局如此,容不得贺卿安稳地去做那些事,到底还是介入了朝堂斗争之中。

但她在政治上的智慧,却同样令顾铮惊叹。

这几个月,他们一在西北,一在江南,其实并没怎么沟通过,却配合得格外默契。那种像是遇到知己,又像是遇到宿命的敌人的感觉,让顾铮都隐隐兴奋起来。

非常期待回京之后的再见。

而这道旨意的出现,明显打破了这种和谐。

顾铮怎么都不敢想这些旨意会是张太后自己主动颁发的,所以其中一字一句,在他看来简直都是会吃人的东西。尤其是那一句“理国政、预机务”,将贺卿的野心明明白白地彰显出来不说,也是将她架在火上烤!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武则天的。

因为这场女祸,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对后宫女子充满了警惕,甚至定下“后宫不得干政”这种“祖宗规矩”,将她们完全圈进在深宫之中,没有半分自由。

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时代,风气已经与唐时截然不同了。贺卿若真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必定千夫所指。

所以在顾铮看来,这一步走得着实糊涂。

但最糟糕的,却还是这样会导致张太后和小皇帝离心。朝中保皇党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的。平日里看着不显,但他们若是豁出去想要毁了她,也不是太难的事。

就算小皇帝现在必须要依赖她,等十多年后,他亲政时,难道就不能清算?

所以贺卿等于是把自己走近了死胡同里,进一步效仿武则天必然不会有好结果,退一步替小皇帝守着江山也未必能得善终。这就是彻彻底底一步臭棋,顾铮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果然他最初对贺卿的看法并没有错,这个女人就是“不安分”。

只是不安分到这个份上,大楚立国以来,也是头一份了。

这么一想,顾铮简直咬牙切齿,想弄开贺卿的脑子看一看,那里是不是都进水了,才会出此下策。

他也很难分辨自己此刻的心情,有些可惜,但更多的,却是没来由的愤怒。愤怒于贺卿的不知珍惜自身,愤怒于她辜负了大好的局面,更愤怒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过分在意。

在这样的愤怒之中,顾铮回到了京城。

因为周身都是低气压,连傅瑞等亲信都不敢靠近他,更何况是其他人。就连船工都在这种气氛之下,变得加倍卖力,导致回京的时间比原本预计的早了一天。

好在消息是早就通报过朝中的,而这几日,都有官员到码头这边来等候,所以迎接得并不怠慢。

不过,前来迎接的官员和内侍本以为领了个美差,既能在顾铮面前露脸,又有可能拿到大红包,毕竟江南的事办得着实漂亮,而且其中油水也是肉眼可见的多。如今大功告成,正该风光无俩。

哪知现实和想象简直是两重天的差距,顾铮甚至只露了一面,全程冷若冰霜,就像是他在江南不是大获全胜,而是折戟沉沙。不过这才像也开拓了一些思路:莫非真正的情形,远没有折子上说的那么好?

众人不由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何必为这么一个破差事打破头?

顾铮这样的高官从外面回京,一律都是要陛见的。皇帝就算再忙,也一定会腾出时间来见他,,不用像普通官员那样在驿站一等就是不知多少时日。即便如今秉政的不是皇帝,这规矩也不能改。

因此一行人护送着他回到京城,径直前往宫门处投帖,然后很快就被请了进去。

不出预料,他在咨平殿见到了贺卿。很显然,有了那一道旨意之后,原本只是在张太后背后摄政的贺卿已经完全走到了台前。她坐在原本应该是皇帝所坐的御案之后,态度自如得好似理当如此。

殿内众人忙忙碌碌,显然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氛围。

顾铮却是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不由瞳孔微缩。

之前太皇太后也好,张太后也好,在咨平殿内接见朝臣,都会十分自觉地设屏风阻隔,以示内外之别。但现在他人都到这里了,贺卿还是端坐不动,宫人内侍也视之寻常,显然贺卿这么做,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历朝历代,女子监政都被称作“垂帘听政”,正是为了避讳。但即使如此,还是会有些荒谬的传言出来。而向贺卿这样不管不顾,索性连帘子都不设的,从古至今,只有武则天一个。

传说宋英宗时,因为皇帝身体不预,所以由母亲曹太后垂帘听政。后来因曹太后不愿意撤帘,宰相韩琦便当众令左右撤去帘子,太后不敢与朝臣碰面,因此慌忙走避,于是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虽然仁宗无子,英宗乃是从宗室过继,但却也是曹太后亲手养大。然而到了权力争夺时,岂有母子之别?

贺卿如此不谨慎,简直是主动将把柄送到别人手上。

顾铮加重了脚步,走到贺卿面前,沉声行礼,“见过殿下。”因为贺卿已经恢复了大长公主的身份,而且是以此身份摄政,所以他的称呼也改了。虽然贺卿至今仍旧一身道袍。

“顾相来了。”贺卿这才抬起头来,面上露出笑意,命人看座上茶。好一番寒暄之后,她才殷切地道,“顾卿在江南种种,着实辛苦了。”

“臣尽忠国事,不觉辛苦。”顾铮道,“倒是西北之战,能够那么快解决,才是不世之功。全仗殿下周旋指点,臣不及也。”

“顾卿谬赞了,此乃众将哿ν心之功,我不敢窃据。”贺卿微微挑眉,没想到顾铮竟与自己商业互吹起来,实在不像是他的做派,也不知喉咙里卖的什么药。

顾铮只是想要劝谏而无从入手。

这一次再见,他发现贺卿的确是变了许多,至少这种上位者的姿态已是浑然天成,摆出来的谱也很像那么回事。如今彼此之间有君臣之份,说话反倒不能如从前那般直白随意了,只好先找个不远不近的切入点,然后慢慢将话题引过去。

没想到贺卿那么配合,不过这话一说,又让顾铮有些闹不明白了。她这不是头脑挺清楚的吗,为什么又会做出这种决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