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租调加倍 - 躺赢的阿玄 - 花下残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躺赢的阿玄 >

第58章 租调加倍

老妇人仔细想了想,缓声道:“我们家每年交十石稻子。”

王道姝愣住了,这怎么跟她预算的不一样啊?

朝廷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租税纳粮三石,丁男课半数,这个数怎么奇奇怪怪的?

王道姝试探着问道:“那你的两个孙子多大啦?”她看了看旁边乖巧坐着的四个小孩,最大的才和她自己差不多,他们明显不可能纳税的呀。

老妇人笑道:“大的十五,老二十三岁。”

王道姝的手蓦地收紧。

十五岁,刚好到次丁的年纪,可朝廷明确规定,次丁要单独立户才需要缴纳和丁男一样的税,否则不需纳税,他们这很明显就是一家人啊。

桃花眸里闪过一丝茫然,王道姝又重新算了算,怎么着,也应该是六石吧?

她抬头望向里正,“她说的是真的吗?家中只有两床丁男,却要纳十石租税?”

里正讪讪,许久方低道:“是。”他小时候跟着别人认过几个字,对朝廷颁布的一些关乎自身的政令还是有所了解的,清楚的知道丁男应该课多少。

这些农户不同,基本上都不识字,上面收多少,他们就交多少,从不敢有任何异议。里正虽清楚,他却只是个小吏,根本不敢提出来,也不敢问,交的和这些农户是一样的。

阳夏县君是不管食户之事的,虽然对他们不错,他也不敢将这件事告诉管事,让管事去求她,并且管事也求不到她面前。

现下阳夏县君将这件事了解清楚了,他心里还是很纠结的。既庆幸上面终于有人知道了这事,盼着能得到解决;又担心阳夏县君兜不住这件事,最后他还要被清算。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里正说:“我们这里租税一直都是按五石收,调则是绢三丈,桑绵五两。”

王道姝问道:“你们这种桑?”按制,植桑的地方应该是绢二丈,桑绵三两。

“是。”里正低低答道。他也没想到,阳夏县君竟然懂这么多,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心里恐惧的情绪渐渐少了几分。

王道姝有些无措,转头看向王沁和崔令,“阿兄――”

崔令和王沁先前一直没出声,就想看看她自己了解多少,打算怎么处理,现下看到她这迷茫的模样,又开始心疼了,柔声道:“你先出去走走,我们再跟他们说说,好不好?”

王道姝用力点点头,扶着红狸的手站起来,和崔鹞一起到门外。她用力的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来,眼神也清明了几分。

她刚才只是太茫然无措了,长到这么大,一向被家人保护的很好,最多不过是和一些小姑娘有点争执。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黑暗面,霎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鹞,今天的事,上面处理好之前,你千万别说出去。”王道姝握着崔鹞的手,沉声道。

崔鹞虽不是很懂这些,却从他们几人严肃的神色上看出了端倪,认真道:“我就当做没有听到,不会说出去的。”

王道姝闭了闭眼,虽然是帝后特许让她过来查查,可他们多半是哄孩子,给她找点事干,提升她的成就感。恐怕他们也没想到,她能找出这么大的事吧?她现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告诉皇帝。

她只是县君,赋税是四分取一,剩下三份归朝廷。这些人虽然是她的封民,但她收到的税一直是按照朝廷规定的比例,有着详细的记录,绝对不是这个算法。低头苦笑一声,和崔鹞一起在村落中走了起来。

红狸领着卫士和侍女将她们围在中间,透过人群,王道姝看到路上跑来跑去的孩子,身上的衣物并不干净,都是打了补丁的,大部分孩子看起来都很瘦弱,和王道姝的苗条不同,是那种羸弱的瘦。

王道姝心里忽而涌起一阵悲哀,在土地这样肥沃的地方,百姓尚且如此困顿,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情况了。

招手唤来管事,问道:“这里的地,一亩可以产多少稻子?”

管事虽然不需要种地,这种小事还是了解的,“一般是一石多,如果是好的地可能有两石,收成特别好的时候三石也有可能。”

纵然知道现在的一亩比她上一世的要小很多,但还是觉得太少了,这产量跟她们北方的差不多啊。她有时会跟着崔意华去他们在京城附近的农庄避暑,略微了解过一点。

让管事退下后,王道姝开始仔细换算着,她从小读史书,对大致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努力想了想,忽而发现这里似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南北迁徙事件?

难道说这一世和上一世一样,北方的工具更加好,因暂时还没传到南方,所以两边的产粮才大体持平。

王道姝突然觉得自己抓到了症结所在,迫不及待的想去找崔令和王沁帮忙。

正准备往回走去,忽然听到一声呵斥,王道姝抬眼看去,只见一个流着鼻涕的孩子撞到了一名部曲身上。

那部曲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看那孩子的目光透着几分寒气,孩子被吓得呆愣在远处,眼中氲着些许薄雾。

王道姝轻声道:“阿六,别吓到她了。红狸,给她拿颗糖吧。”她也没责备部曲,任谁被不认识的人拿鼻涕抹了满身,都会不高兴的。

红狸应声上前,半蹲在那孩子面前,轻声道:“妹妹不哭,阿姊这里有糖,你要不要吃?”

小姑娘咬着手指,不确定的看着红狸手心里的糖。这样精致的点心,她从来没有见过,她想拿,又不太敢拿。

“不要怕。”红狸轻声安慰她,“这是阳夏县君给你的,阳夏县君你知不知道啊?”

从丰乡阳夏县君府上跟来的侍女又翻译了一遍。

小姑娘眼眸倏尔睁大,用力的点点头。几个月前她阿弟出生,阳夏县君派人来送过一篮鸡子,可好吃了!她阿耶阿娘都说阳夏县君是好人。好人给的东西,她应该可以拿吧?小姑娘小心翼翼的从红狸手心里拿了一颗糖。

王道姝还不知道她已经被小姑娘打上了好人的标签,谁家生孩子送鸡子是她两年前定下的规定,并不是她专门说给谁送。

红狸温柔的看着乖巧的小姑娘,忍住了摸她脑袋的想法,柔声问道:“你一个人在家吗,你阿耶阿娘呢?”虽然这附近都是认识的人,也还是挺危险的。

小姑娘将糖含在嘴里,甜蜜的滋味让她忍不住眯了眯眼,含糊道:“阿娘在田里,阿耶去江边上了。”

江边上?王道姝有些疑惑,这还是有点距离的,她问那小姑娘,“是去捕鱼了吗?”地里的东西还是要先弄好吧,不然租调都交不起。

“不是。”小姑娘摇摇头,“去挖土。”

侍女低声解释道:“现在是夏天,汉水要涨潮,江堤几年没有重修,很多男子都被抽去加固江堤了。”这里离汉水很近,若是发水灾,第一个要被淹。

“是去服徭役了?”王道姝问道。

侍女说:“应该是加役。”前段时间管事明明说县君的封民全都服过今年的徭役了。

王道姝又问那小姑娘,“你阿耶去多久啦?”

“很多天。”小姑娘不过五六岁的模样,不太懂事,努力回想许久,说:“阿娘说快一个月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