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 古代奋斗日常 - 铁锅花肉炖煸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古代奋斗日常 >

第82章

霍家大宅。

今日是第一次见先生的日子,桐哥儿紧张的一夜都没有睡好,鸡刚打第一遍鸣就起来了,仔仔细细的把自己收拾干净,就安静的开始回忆起往日学习的知识。

自从卫云跟霍成成亲以后,桐哥儿也跟着叔么和卫小弟学了不少字,特别是卫小弟上了学堂以后,每天晚上回来都会抽空教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就连后来的狗蛋他们也没落下,因此桐哥儿不仅认识不少字,连三字经都已经读完了。

就是不知道先生会教些什么,会不会考校他。

这样想着,桐哥儿就觉得自己心里有点慌,忍不住把之前学过的东西又好好复习了一遍,觉得自己没有遗忘什么,这才在小侍的催促下往先生那里去。

霍家的主子人少,霍成索性就让大伙住的都离得不远,因此桐哥儿没走几步,就看见了程先生住的小院。

这处小院算是目前霍家住着人的院子里离主院最远的地方。程先生毕竟是女子,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但院子偏也有偏的好处,无人打扰环境清幽,正是念书的好地方,程先生很是满意。

程先生之前回来时跟桐哥儿见过一面,却给桐哥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他,实在是程先生长的不够面善,才会让他铭记于心。

桐哥儿控制着自己按着仆从教的礼仪行礼问好:“见过先生,先生早。”

程先生颔首淡淡应了,一双平和又慈祥的眼睛跟那张刻薄的面容越发格格不入起来,“昨日主君已经跟我说过了,听说你三字经已经学完了?”

桐哥儿点头,轻声道:“跟家里的弟弟刚学完,但还并不是太熟练。”

“嗯。”程先生严肃的看着桐哥儿,声音里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认真:“今日是咱们头一次见面,我接下来说的话很重要,你一定要慎重考虑以后再回答我。”

桐哥儿心里一突,面上却是慎重的点了点头。

程先生心里笑了一下,继续道:“伯爷请我来教小少爷,却并没有说明具体要教什么。伯爷说了,想学什么,全看小少爷的想法。”

桐哥儿一时有些懵,他原本以为是先生教什么,他就学什么,怎么如今变成了让他自己选了?

见桐哥儿这样子,程先生也不意外,想了想才继续开口:“小少爷大约一时也想不出来,我就跟小少爷说说以往的情况。这小哥儿和女子读书,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念些浅薄的书,知道一些道理即可,重点是在如何持家和如何伺候讨好相公上头。另一种嘛,就是跟那些汉子一样,四书五经什么都读,虽不能科考,的很多并不比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差。”

“小少爷若是选择了前者,那我能教小少爷的就有限,伯爷怕是还要另外请教养么么来。但若是选择了后者,那么就不必另请,只是小少爷要比前一种多吃许多苦罢了。”

她程燕语可不是只会教人念书的,持家修身她可是都会的,唯一不会的就是如何去讨好汉子而委曲求全自己。

霍家的情况韩公公跟她说过,说白了就是暴发户,桐哥儿和村里那些目不识丁的小哥儿并没有太大区别。但程先生还是想问问看,看这个小哥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就算是他给弟子的第一份考验。

程先生没有等太久,连半刻钟都没有,桐哥儿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选第二种,还望先生教我。”

这半刻钟里头,桐哥儿实际上思考的时间连一半都没有,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对程先生这番话的理解上,但可惜到最后他还是有些奇怪。

在他看来,小叔跟叔么大老远的请程先生过来,本就是为了让他念书明理的,若是他选了第一种,那小叔他们又何必费这么大力气请程先生来,平县就可以找到合适的。

是以程先生说的第一种情况,在桐哥儿看来简直是有些莫名其妙。叔么跟他说过,求人不如求己,自己能立起来比什么都好,犯不着对别人百般讨好委屈自己。

程先生不知他心中所想,对桐哥儿的回答却是满意至极,只是面上却是分毫未露,仅仅是面色淡淡的点了点头,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上课之旅。

而在外头听了一会儿的卫云也彻底的放下心来,今日是第一日,他心里放心不下,便过来看看,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了程先生问桐哥儿的那番话,顿时心提到了嗓子眼,心里也是着急的很。

好在桐哥儿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这世上最可靠的只有自己,唯有自己强大起来能够保护养活自己,才不会在漫长的时间里有活不下去的可能。至于夫夫之间的相处,更从来不是用一方的讨好来维系的,而是真心换真心。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的特别快,一晃三年就过去了,霍家的日子也过的越发有滋有味。

没人来捣乱,霍家又有地又有钱,腊肉的生意虽然在清远县做不了,但在平县还是做得的。霍家一开始在城里的那家既卖点心又卖饭的铺子早就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而一分为二。

如今点心铺是点心铺,酒楼是酒楼,虽然相邻却互不干涉。卫云收了几个城里的小乞儿,又寻摸着买了几个被发卖却有着好手艺的放到店里,既是大厨又是这些乞儿的师傅,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卫云这几年不停的忙活,霍成也没闲着。

西瓜如今已经是李家村许多人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了,大家伙普遍种的不多,大多只有一亩,最多的也不过是两三亩,而这正是霍成想要的结果。

民以食为天,西瓜的成长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充满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因为不是本地物种以及精通的人只有苟六哥一个,风险比起其他农作物来说,要高得多。

霍成不是不愿意大伙多种,而是不愿意大伙在尚湍馗霰Vち甘车那榭鱿旅つ恐种病K淙灰豢始会有许多甜头,甚至有可能一夜暴富,但人心都是贪婪的。

有了一两就会想十两,有十两就会想百两,从卖西瓜里面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大伙只会疯了一样的盲目买地扩张种植。而一旦遇上老天爷不赏脸,这些尚未站稳根基积累一定资本的村民就会彻底出局,下场凄惨。

除此之外,霍成还有另外的考虑,虽然平县和周边几个县能够吃掉许多西瓜,但这玩意儿毕竟不能长期存放,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外面的人有多多,多有钱,多么愿意吃瓜,李家村能抓住的,来来回回就只有那么一群人。

吃的人只是小范围的增减,相应的,西瓜也只能小范围的增减,一旦供应量激增,大伙吃不下这么多,种西瓜不仅不能挣钱,怕是还要赔钱的。

这番理论霍成跟村长说的很清楚,这也是这几年虽然不满的人一直有但都没有掀起什么风浪的原因。

霍成也知道这样的局面不会太长久,但他已经尽力了,之后再有什么,那也是村民自己的选择,他问心无愧就可以。

托他的福,整个李家村如今不可谓变化不小,一跃成了附近十里八村都有名的殷实村,村里的汉子也好,小哥儿、女子也罢,抢手的很。

村子里也不再跟过去一样泥瓦房遍地,而是随处可见都是青砖瓦房,大伙的日子也总算有了点惬意的意思在里头。

这会儿正是农忙,整个李家村都沉浸在农忙的气氛中,太阳毒辣,晒得正在地里干活的众人汗流浃背。

农田不远的池塘里,两个穿着短褂短裤的小萝卜头正凑在一起,小屁股高高的撅起,一耸一耸的不知道在干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左边那个才脱力般一屁股坐在地上,露出一个锃光瓦亮的大脑门,“哎呀,累死我了,这虾怎么这么难捉!”

他身旁的小孩儿也其实早就撑不住了,这会儿见他坐了下来,连忙也重重坐了下来,托着腮叹息道:“是啊!真的好难啊!平安,你阿么真的非常想吃虾吗?”

光头小孩儿用力的点点头,“特别想!”

“可是虾好难捉啊!”小孩儿哀怨的望着眼前这条小河。

说是小河,实际上只是村里那条小河的分出来的一条小溪,是大伙人工搞出来浇地用的。

他俩人小,小河不敢去会被大人打屁股,只能跑到这里。但抓了这么久只有这寥寥两三个,俩小孩儿都有些泄气,可是一想到这是阿么/云阿么想吃的东西,俩小孩儿再不情愿,也只得打起精神继续捞下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