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 被骗嫁给昏君之后 - 西兰花炒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8章

有子万事足,生下太子之后,王琼姿有很明显的感觉。皇后名义上的地位虽然尊崇,但实际上,一个得宠的嫔妃的话在宫里绝对比失宠的皇后好使,以往王琼姿在宫里的地位是仰仗于李逸的宠爱,可是小太子一封,众人便再也不敢小瞧皇后。

大周自建国以来,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几乎没人敢挑战这条祖规,可以说,只要太子不犯大错,未来的皇帝之位是稳稳妥妥的。这小太子就是王琼姿的尚方宝剑。

俞氏进宫来看望女儿,抱着外孙看了又看,怎么都爱不够,突然心里酸涩起来,眼睛就有点红,忙把孩子给乳母,掏了帕子出来擦眼睛。

王琼姿见她这样子,不解道:“娘,你哭什么,有了外孙,该开心才对。”

俞氏擦干净眼泪,笑道:“娘这是喜极而泣,娘是真高兴啊。琼儿,你有了太子,好好抚养他,以后万事无忧,娘以后总算是可以不为你担忧了。”

王琼姿拿着拨浪鼓去逗太子,回过头来说:“万事无忧也说不上,养孩子挺难的,总不能把他养着荒唐不羁的样子吧,最好也不能像他爹一样。”

“你、你这孩子,说什么话呢!”

幸好屋里只有葫芦一人,俞氏才放心些,强调说:“皇上勤政爱民,是个好皇帝!”

王琼姿窃笑,“勤政”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像先帝那样宵衣旰食,早中晚朝一起上,算是勤政,但是先帝所学全部出自于书本,这一生就没有踏出过繁华的京城一步,对于真正的民间疾苦并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与圣贤书中并不一样,因此他勤政,但是国家治理的并不算好,百姓的日子也更谈不上好过。

李逸与他父皇相反,于上朝一时并不热衷,有时候甚至觉得就是个形式而已,很多事情只需与内阁商议就行,再就是批阅折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民间,切切实实地了解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可惜,世人认为皇上就应该安分地待在紫禁城。

想想成婚近三年,李逸的作所作为,王琼姿颇感欣慰,虽然他还是一样爱玩,有时候想要偷偷懒,但这是人之常情,而且他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一些政策措施实施下去,颇有成效。开放海禁,设置市舶司,倭寇大规模侵犯沿海地区的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多都转为海上经商往来,国库收入充盈后,便可整顿军队,不至于像先帝朝甚至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清量权贵土地的事情也打击了不少兼并土地的恶行;王琼姿也借由李逸的手将高产的红薯、玉米、土豆等粮食在全国推广,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百姓的温饱问题。

想想这些事情,王琼姿不禁开颜,事情真的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有赖于李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小昏君”,当然也少不了自己时时督促他。王琼姿理所当然给自己揽功,教导主任就教导主任吧,虽然在学生心中不是个那么好的名词,但是每个学校少不了教导主任啊。先帝与太后对李逸这个独生儿子的宠爱太过了,先帝早逝,太后渐渐演变成扶弟魔,不可能劝李逸什么,朝中大臣们则动不动就倚老卖老教训他,王琼姿觉得还非得自己去劝他不可,不过眼看着李逸越来越自觉,她也不必像最初成婚时那样经常劝他了。

有了宁儿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李逸每天下朝后都会先来坤宁宫看看宁儿。

宁儿太小,憨吃憨睡,但是每天都有一个人逗他,抱着他玩,他很快就能认人,见到李逸就伸开双臂,咿咿呀呀地叫唤。

王琼姿有时候就吃醋,“我这当娘的天天陪着他,他好像更喜欢你一些。”

李逸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不是好像,就是。你知道原因吗?”

“什么?”

“因为我们都是男人,男人跟男人之间自然更好些。”李逸如是说。

王琼姿看着眼前这个不满两个月的……男人,道:“他跟你好,等日后有个女儿,一定跟我更好。”

生宁儿的时候,她很害怕,可是把宁儿平安生产下来,王琼姿突然觉得再生一个孩子也不错,男孩子五岁就要出阁读书,天然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多,若有个女孩子,她会一直陪着自己。

李逸笑道:“好,等你身子彻底好了,我们再生一个女儿,咱们一人一个玩。”

这话说的仿佛孩子成了他们的玩具一样。不过王琼姿现在还真把宁儿当玩具,小小的婴儿,白胖软萌,一股奶香味,可爱极了,坐月子的时候她每天跟这小婴孩玩一点都不闷。

李逸将孩子抱在怀里,手臂时不时托着他的襁褓往上举,宁儿咧嘴直笑。李逸的心都要融化了,他对王琼姿说:“因他太小,册封太子的典礼就先不办,不过我打算大赦天下,为他祈福。”

大赦天下,即将一些犯罪或者流放的人减罪,再有就是减免百姓赋税,施恩天下。

王琼姿觉得非常好,小孩子太过柔弱,希望宁儿能够健康成长。

某日,李逸从朝堂上回来,脸上喜气洋洋,洗过手,抱了宁儿,道:“这孩子可真是我的福星。琼姿,你知道吗,边关传来吉报,邵廷玉大胜蒙古人,将鞑靼的二皇子给擒获了,而且还深入蒙古境内烧荒捣巢,蒙古人元气大伤,只怕三年内不敢再大肆犯边。”

王琼姿:“……”

龙傲天不亏是龙傲天,才到甘肃一年多,就收拢了兵马,树立威望,屡得大功。有他龙傲天在,何愁边患不平?

“等甘肃那边彻底平复下来,再把他调到辽东去对付女真人。”王琼姿提了一个建议。

李逸觉得甚好,“可以,只是马上就要新年了,邵廷玉押解鞑靼二王子回京献俘。你说,我该怎么赏赐他呢?”

邵廷玉这次功绩不可谓不大,至少要给他封个爵位了。

李逸虽然是问王琼姿,但是心里早有一套想法,“我打算封他平西伯,赏赐良田百顷,白银万两,京城豪宅一座,怎么样?”

按功行赏,王琼姿觉得没问题,龙傲天打仗,总是拿自己的命在搏,比那些外戚之流不知好多少倍。

宣和五年,王琼姿在怀孕生子中读过,只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宣和六年的新年。

宫里依然张灯结彩,热热闹闹。今年楚王进贡一批宫灯进京,绢纱灯,羊角灯,走马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御花园与主要宫殿都挂满了,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引着宫人纷纷出来看灯。

王琼姿也去凑了一回热闹,好看是好看,但是她担心,这些灯都是用蜡烛或者灯油,宫殿的材料以木头居多,极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她将主要宫殿的灯给撤了,只留御花园与寿宁宫,然后着令了三班人马,轮班时刻不停的巡逻。至于坤宁宫,也只留了两盏灯。

但这两盏灯极其精美,四壁绘有春时四景,在灯的四角坠有四颗拇指甲盖大的夜明珠。

晚上挂在卧房,朦胧的灯光与夜明珠的光辉交映,美不胜收。

这盏灯价值千金,再加上楚王进贡的其他灯,王琼姿在心里算了算,人力无力算下来,仅新年进贡这一项,楚王就花费了不下万金。这些还没算上之前送李逸的那些老虎狮子大象。

王琼姿问李逸:“楚王这么有钱吗?”

李逸伸手弹了弹夜明珠,笑道:“那些个藩王都富的流油,楚王肯定有钱啊。”

王琼姿想起上次马大成说的事情,道:“你同意恢复楚王府卫兵了?”

“同意了。”李逸不以为意,“这本就是王府的制规,藩王都有的,先前楚王的父亲老楚王犯了一点事,给虢夺了,现在恢复也行。楚王这人还算老实,比那些天天向我哭穷的藩王好多了。”

王琼姿倒觉得天天哭穷的藩王才不算什么,这位楚王经济实力如此雄厚,还不停地讨好李逸,到底有什么目的,她暗暗把这件事记在心里。

春节的前三日就是各种祭拜祖先,接见内外命妇,大宴小宴不断。永安公主李媛这次做为出嫁的公主与驸马一同回宫给帝后拜年。

李媛嫁人后,自有自己的公主府居住,她固定地一个月进宫四次给王琼姿请安,民间有新鲜的玩意儿就带进给给皇后解闷,其他时间就在自己的公主府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京中的名山古刹闲暇也会去逛逛,各种有名的酒楼的菜肴也尝了一遍,除了一个驸马不是十分得意,凡事自己做主,说一不二,日子可以说过得比宫里好上百倍。

冯妙青与李媛同在宫外,两人相交很多。眼看邵廷玉即将要回京,王琼姿不欲李媛通过冯妙青与邵廷玉扯上关系,便暗示李媛与冯妙青保持距离。

李媛乖巧,王琼姿只是轻轻地提了一句,她便极少与冯妙青往来。帝后时常对她有赏赐,在外人眼里李媛这个公主是得宠的,自然有人巴结上来,她在宫外如鱼得水,不愁地没人陪伴,奉承她的人多得很。

李兆文选驸马,不管他是不是存心瞒报身高,但是他长得矮是事实。这始终是李媛心里的一道坎,因此她只在大婚当日与驸马同房过,之后就不再召驸马侍寝,但是为了京中不传闲话,一个月也有三五次召驸马去公主府觐见。

就是这三五次里,李媛也不总是见李兆文,她心情好就见一见,一起吃个饭,吃饭完让他走人,遇上心情不好或者有事情,她根本不见人,就让李兆文在公主府坐冷板凳,坐够一天就放他回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