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觉得好笑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 金波滟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5章 觉得好笑

夫妻俩商量好了,杨瑾就问:

“做什么呢?”

红旗九队老家的院里有一台石磨,磨了大米做米糕特别好吃,可是现在家里没有石磨,也做不出新鲜的米糕了。

不过鲁盼儿既然想好了,便胸有成竹,拿了几把挂面,“你把家里新买的那套白瓷盘子拿着,一会儿盛了送人好看些。”

新家的厨房就在西厢房,十几户一起用的,家里的厨具已经摆在石台上,鲁盼儿点了火,看着锅里的水烧开了,将一绺挂面放了进去,看着面条变软立即用筷子挟出来卷成松松散散、拳头大小的团,放在一旁凉着。

所有挂面团卷好后,她又烧了油,将挂面团放在里面炸成金黄色,才挟出来香喷喷的味道一下子就飘了出去,放在雪白的细瓷盘子上,酥酥脆脆的挂面丝上还带着小小的气泡,趁着热立即撒一勺拌了白糖的熟芝麻,糖便化了,还将芝麻挂在金色的细丝上,闪着晶晶亮的光――炸好的挂面就像一朵金色的大花,上面还凝着露珠。

“你们先吃,”鲁盼儿嘱咐孩子们,又向杨瑾说:

“我们趁热给邻居们送去。”

鲁盼儿特别挑了下班的时间炸挂面,这时候邻居们陆续回来了,这点吃食正能赶上晚饭。

伸手不打笑面人,何况人家还送来了这样精致的吃食,邻居们笑着接了,不免赞了一声,“这可怎么做出来的呢!

您手可真巧呀!”

再道了谢,“一会儿把盘子送回去。”

他们也没有漏下章丽雯,不过应门的是周华的母亲,老太太满脸笑容,“哎呀!

我知道你们了,新搬来的!

真是太客气!”

伸手接过盘子,眼睛却盯着两个人细看,“无怪我儿子说你们就是过去大户人家的,真是又懂礼数,又长得好,就连做出来的吃食也是我们从没见过的!”

鲁盼儿赶紧说:

“周大娘,我是农村人,现在户口还没调到北京呢。”

“可是你嫁到大户人家,就是大户人家的媳妇了!”

周老太太笑着又说:

“说起来我们都住着你们家的房子呢,不过都是单位安排的,我们原来也不知道啊。”

“历史原因形成的,我们慢慢解决,不要紧的。”

“你们都是读书懂道理的人,我不跟着操心,我就是过来照顾儿媳妇生孩子的!”

周大娘爽朗地笑着,“以后有什么事儿呀,只管来找周大娘,周大娘能帮的一定帮!”

没想周华的母亲竟然这样热情,鲁盼儿答应着,“谢谢周大娘了。”

“谢什么,邻居住着,就跟一家人一样!”

“好的,”鲁盼儿摆摆手,“我先回家了。”

“慢点儿走,没事儿就过来串门,大娘一看你们就喜欢。”

鲁盼儿和杨瑾回到屋里还隐约听到周大娘还说呢,“长得可真俊,就像过去观音娘娘身边的金童玉女一样!”

虽然都被人夸过,但夸成这样,俩人都不好意思起来,隔着窗户看周大娘回了屋才又出来接着送炸挂面。

下一家却没有人,杨瑾敲了门,见无人应声又隔着门问:

“魏大爷,魏大娘,在家吗?”

还是没有人回答。

“魏大爷和魏大娘一定出门了。”

鲁盼儿端着盘子回来,“我们先自己吃吧,一会儿住单身宿舍的人回来后再炸些一起送去。”

院里住了十一户人家,院门两侧倒座儿的两间屋里还住了七八个没结婚的年青人,要在食堂吃过晚饭才能回来。

隔着影隔看不到大门口的情形,晚饭后鲁盼儿便坐到了门前,听到说笑声走到影壁前一看,果然是住宿舍的年青人回来了,便转回炸挂面,却与魏大爷和魏大娘迎面遇上――他们正打开屋门出来,原来老俩口一直在家!

鲁盼儿便在心里安慰自己,他们年经大了,或许没听到。

一面想着一面炸好了挂面,先给魏大爷和魏大娘送了过去,“我自己做的小吃食,请大爷大娘尝尝。”

魏大爷站在门口没有让人进屋的意思,冷淡地点了点头,“放这儿吧。”

他们家在屋门旁用砖头砌了一间小仓房,正好有一个半人高的小石台伸出来,鲁盼儿便将盘子放在石台上,努力笑了笑,“要是觉得硬的话,也可以煮煮再吃。”

魏大爷一转身进了屋。

鲁盼儿很想把盘子端回来,不管大家怎么想,可自己并不欠任何人的,凭什么对自己摆脸色?

可毕竟送出去的东西,立即拿回来总不好。

几个小年青就另一样了,见了炸挂面好奇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呀?”

争着抢着几口吃光了,“真是好吃!

谢谢嫂子!”

他们的笑是真诚的,鲁盼儿明白这些住单身的年青人都没有分房子的资格,在这场风波中自然置身事外,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笑容还是让自己心里舒服多了。

夜里下了一场雨,清早空气格外清冽,鲁盼儿打开屋门,一眼就看到对面屋门前的白瓷盘碎片,还有七零八落的炸挂面。

自己好心被糟蹋了,最喜欢的盘子也碎了一个,鲁盼儿觉得很不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