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招商引资
丰美是家里最小的,一向有些娇惯,上班后在大家面前变得老成了,可回到家里在姐姐面前又不一样,马上撒娇地说:
“那是当然!
我这一次来北京,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替襄平县招到商引来资金,让襄平县尽快发展起来!”
“哇,我们丰美可是下了决心呢。”
“姐,你只说你答应还是不答应?”
“就算为了丰美,我也要答应下来呀。”
“我就知道姐会答应的!”
丰美开心地笑了,“所以我来北京先到家里,第一个动员姐回家乡投资。”
“不过呢,我劝姐回襄平县投资,帮助襄平发展经济,但也是希望霓裳羽衣能够赢利。
毕竟投资不是儿戏,就是再有钱,也不能拿着钱往水里扔。”
与方才半开玩笑的撒娇不同,丰美郑重地说:
“我们襄平县政府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为到县里投资的贵客们制定了几项优惠政策:
第一,在县城外划出一片几十亩地做为开发区,可以免费用地十年;第二,招商引资到襄平办实业的,免税三年……”
“这条件还真让人动心,”鲁盼儿方才答应只是出于道义和感情,如今听丰美说了这些优惠政策,更是动心,考虑了一会儿有了决定,“我把编织厂挪到襄平县!”
霓裳羽衣真正的第一家工厂在阜城门外,当初鲁盼儿只花不多的钱买下一个大院落,建起了一圈三层小楼,将制衣、编织两个厂都设在那里;后来,霓裳羽衣越做越大,她便将制衣和编织两个厂分开,但那时阜城门外已经买不到合适的地建厂,只能将制衣厂挪到了京郊;再后来,她从巴黎拿到一些服装加工订单,又在更远的地方建新厂。
最近,阜城门外已经建起了不少高楼,编织厂那边已传出拆迁的风声,她一直在京郊找新厂址,但大片的空地很少,价格又贵。
建厂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加在服装的价格上,而价格又会影响销售。
襄平县偏僻,交通也不够发达,建厂的问题不少,但有这么多优惠政策,差不多就能抵销那些不利因素了。
“姐,我也赞成你回襄平办编织厂!”
丰美在北京读书的几年时间中,空闲时间都在霓裳羽衣帮忙,那时磁器口街道的店里前面卖衣服,后面放着编织机,她都很熟悉,“编织厂技术简单,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最适合在襄平办了。”
“工厂用地免费十年,头三年还免税,再加上襄平的工资比北京低许多,只有运输费会多一些,”鲁丰美算算帐,“姐,你的投资很快就会收回成本,利润也比在北京开厂高!”
鲁盼儿就笑了,“襄平县也赚了呀,地虽然是免费用的,但是建厂我总要买各种建材,要请人施工,要招工人,三年后生产规模上去了,也就要开始交税了。”
“这就叫互利互惠嘛。”
“我们丰美要是不从政,做生意一定赚大钱的!”
“要是我没考上大学,跟着姐做生意也不错。”
丰美笑了,“不过,既然到了襄平县,就要在其位,谋其政了。”
说着,丰美拿出一份材料,“姐,这是我做的招商引资方案。”
“原来还有方案呢。”
鲁盼儿笑着接过来,越看越认真,翻页的动作慢了下来,方才丰美对自己说的都在上面,而且还要更严谨更全面,又有许多翔实数据支撑。
很久,她才合上材料,“写得真不错!”
“那当然了,这可是在许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一名的呢!”
丰美得意地一笑,将材料递给姐夫,“杨老师,我姐已经同意投资了,您也来做我们的顾问吧。”
“我可不懂经济,哪敢乱做什么顾问,”杨瑾不接,“投资的事还是你们姐妹商量吧。”
“丰美的方案不只是投资。”
鲁盼儿笑了,“她的计划大着呢。”
“噢,”杨瑾接过方案看了一遍,“果然,我们的小丰美有博大的胸怀!”
在丰美的方案里,除了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经济之外,还有依托襄平古城墙这一难得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将襄平古城宣传出去的设想,这就需要杨瑾这样的历史学家的参与了。
“宣传古城墙我最赞成了,也一定会尽一份力。”
杨瑾又分析,“襄平县历史悠久,除了古城墙,还有许多遗址都非常有历史意义。
不过,由于地处东北,知名度却特别低。”
“如果襄平县政府建立古城博物馆,不仅能宣传古城,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又能带来经济效益,那可是一件大好事!”
“我不只同意做博物馆的顾问,还可以负责相关的材料,将襄平的历史真实地反映给前来参观的人们。”
“姐夫,相关的文字材料可不少呢?
有县志,有博物馆的介绍,有文物的说明……
你工作又那么忙。”
“只要想办法,时间还是有的。
另外,先前我在襄平县的时候,跟着师兄做了许多案头工作,后来又特别去襄平县考察,积累了不少资料,现在整理出来,事半功倍。”
“那太好了!”
丰美兴奋得脸都红了,“没想到我的方案实行得这么顺利,我明天去了看建国哥,看看他能不能在襄平县投资一个项目;然后去拜访张厅长,请他帮襄平县出谋划策;接着我还要去找赵厂长、钱老师,他们虽然不是襄平县人,可毕竟在襄平插队十年,也能算半个襄平老乡。”
鲁盼儿听小妹一一历数,便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