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两个媳妇 - 夫君五岁半 - 蛮久喃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夫君五岁半 >

第22章 两个媳妇

入夜后墨芳轩灯火辉煌,姜荀坐在主位上,神色淡淡,手里把玩着一只青瓷茶具。他听底下若干大臣吐了一晚上的苦水,眼下只觉得头有些痛。

户部侍郎郭子渝方才进来时,先是呆若木鸡地站了一刻钟,反应过来后双腿扑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道:“王爷,你终于回来了。”

若不是赵衍拦着,姜荀怀疑郭子渝那厮会抱上自己的大腿,将鼻涕眼泪全蹭在他的玉锦华服上。

他内心不无动容,这帮都是对他忠心不二的辅臣,流落在外时就帮着自己韬光养晦,回宫后又力排众议保他登上高位。他们中武将居多,文官只有郭子渝官职高一些。

郭子渝一脸斯文相,一看就是书香世家出来的子弟,在一帮五大三粗的武官中很是惹眼。他胆小,还爱哭鼻子,但心思细腻,遇事又颇有见解,姜荀也就不在意他爱哭鼻子这种小毛病了。

郭子渝从上一任户部尚书辞官归田说到新任戴贤,言辞中无不透着对新任上级的不满。等他絮絮叨叨发泄完了,姜荀揉揉眼皮,才问:“听闻今年户部亏损严重,以致拿不出军饷抵御外敌,你可知是怎么回事?”

郭子渝擦了一把眼泪,正义凛然道:“怎会不知。每年五月各省将赋税上缴户部,由我和右侍郎亲自核算,今年情况颇为奇怪。按理说,蜀州大旱,江南水患确实有一定影响。户部账目看上去因为这两次天灾降了大半,我却觉得另有隐情。”

姜荀知道他在这方面颇有作为,眼神示意他继续。郭子渝又说:“大齐幅员辽阔,粮草主要来自四个地区,蜀州、江南、安东以及南邱。蜀州江南遭遇天灾,粮草数目下降实属正常,但外人不知道的是,四个地区中,蜀州和江南的粮草只占三分之一,大头在南邱那边。就算蜀州江南因为天灾减少上缴的粮草,也不可能缺这么多。”

姜荀一听就明白了,敢情是户部在玩暗度陈仓的把戏。户部尚书戴贤是三皇子提拔上任的,为谁做事一目了然。

司武官徐长廉道:“臣听说赋税由地方官代收,再统一运往户部粮仓。这期间辗转多部,莫非连地方官也被收买了?”

“可能性不大。”姜荀摸着瓷杯思索片刻,说:“三皇子的势力主要集中在京城,暂时还伸不到地方去。只是我想不通,他们为何少报粮草?少报的那些又藏在哪里?京城什么地方容得下这么多粮草?”

郭子渝狡黠一笑,有点小得意地说:“臣早就注意到了。派人暗中调查,得到的消息是,粮草不在京城。”

“不光粮草,户部少上报的钱财,织锦都不在京城。臣调查过,早在从地方运往京城时,上缴的物资就一分为二,一部分运往京城,一部分北上运往潞门关。”

“哦?”姜荀吃惊。他原本以为三皇子私藏粮草等物资,只为了转手二卖,从中捞一笔钱财,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若转手二卖,京城多的是商贾为何还要绕道潞门关?

潞门关是大齐的边境之一,出关再往北几十里便是北狄。难不成要与北狄做生意?姜荀一时摸不着头绪,抿了抿嘴唇,吩咐说:“子渝继续调查,有消息随时来报我。”

郭子渝应下,有关户部税收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司武官徐长廉开始说另一件事:“王爷,如今西北辞州战事吃紧,弩羌善战从不议和,只怕陛下会派您前往支援辞州。臣怕户部拖了后腿,若粮草军饷跟不上,前方将士也有心无力。”

闻言,姜荀轻蔑地笑了笑。弩羌占据西北,和大齐以辞州为界。两国交手频繁,弩羌一直处于劣势,在姜荀眼里,他们一再进犯,根本就是自取其辱。

“手下败将而已,若我出征西北,定让他们龟缩回去,五年内不敢再犯。不过你说的户部后勤跟不上的确是个问题,你们可有什么好法子?”

众人大眼瞪小眼,暂时想不出什么法子。姜荀看一眼更漏,已是亥时三刻了。

“罢了。”姜荀摆手命他们退下,“今日就先到这里吧,明日一早我便进宫,和陛下商量出一个对策来。”

若干人鱼贯而出,郭子渝走在最后,他走走停停,时不时又回过头来望姜荀几眼,最后还是折回来,重新弯腰行礼,道:“王爷,臣还有一事要说。”

姜荀知道,郭子渝想的一般比别人要多。每当有私事要说时,郭子渝便最后走,犹豫半晌又回过头来。上次他这样,是劝谏姜荀爱护名声,不要让亲兵频繁带女子出入王府惹人非议。

姜荀不在乎这些。天下悠悠之口是挡不住的,他要做的事情没必要理会流言蜚语,顶多落得个风流浪荡的名声罢了,总比找不到那小姑娘要好。

只见郭子渝伏腰垂首,说:“臣知道王爷不喜下属插手私事,但该说的臣还是得说。”

“愿闻其详。”

“王爷一病许久,朝堂变化莫测如今归来处境实属不算好。若能通过缔结姻亲拉拢一方名门望族,也是不错的法子。”

姜荀脸色骤变,郭子渝继续说:“沈氏一族就不错。沈国公府是开国勋贵,在朝中甚有威望,宗亲氏族盘根交错,遍布三省六部。若有他们助力,王爷也不至于在朝中处处掣肘。况且,臣听闻,那位沈氏小姐,对王爷……有爱慕之心。虽说王爷正妻之位已有主,但侧妃……”

姜荀站起来将他扶起,平静的神色下声音犹如寒冰:“时候不早了,郭大人请回吧。此事,莫要再提。”

“可……”

“郭大人。”若不是看在郭子渝一身才学又辅佐自己多年的情谊上,姜荀早就拔了他舌头撵出京城去了。“你应该知道,我的生母尹皇后,本就是无权无势的一个孤女。陛下愿为了前途再娶侧妃,我却不愿。”

“我姜荀,不需要靠女人上位。”

从墨芳轩出来后,姜荀一路往西院赶。夜风凛冽,在耳边呼呼作响。他疾步走在长廊上,腰间的玉珏撞上腰带,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只是想起回到西院,暖阁中已经备好了热水,屋内季绾亮着一盏灯等他,就觉得心头一热。

多少年了,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过。

果然,步子未及西院时,远远地就望见一个瘦削的人影侯在院门。

除了季绾,还能有谁。

她单薄的肩在寒风中显得孤苦伶仃,灯光惶惶,看不清脸上的表情。

他不禁想起自己生病时,季绾也经常这样。他在含章馆被楚太师逼着背书背到很晚时,从宫里看望父皇回来时,季绾总是等在门口。

她会问他饿不饿,今天过的好不好,即便姜荀大多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季绾也乐呵呵地笑。

真是个容易满足的人,他想。

他大步上前,问:“外头风大,怎么不进去?”

季绾笑,毫不在意的样子,她回答:“这就回去了。暖阁中已经备好热水,王爷可以先去沐浴。夜里凉,已经烧好了炉子,还有屋里的桌上有夜宵。王爷晚膳吃的少,又忙活了一整天,妾身怕你饿着。”

姜荀越听越不对劲,季绾这语气怎么像告别似的。

语毕,季绾欠身福了福,越过姜荀往另一头走去。姜荀只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拉住她的胳膊问:“你去哪?”

季绾一本正经地道:“妾身搬去玉芙院了。王爷既已痊愈,自然知道我们的婚事是怎么一回事。王爷愿意暂时收留,季绾感激不尽。等王爷解除危机,妾身也该……”

“也该什么?”姜荀心里头生起一股莫名的烦躁,他看着季绾无辜的眼,小巧精致的鼻尖,又想起那位北狄的小姑娘,脑海中不由得将这两个人重叠在一起。

季绾见他脸色不好,吓得立马改口,说:“王爷好好休息。妾身告退。”

姜荀蓦地回神。真是疯了,那个小姑娘长大后什么样子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姜荀心乱如麻,只得冷着脸回答:“嗯,你回去吧。”

然而半个时辰以后,他就后悔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