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君臣相谐
“阿凌,你可回来了。”蔡琰招呼一声,而后解释道:“文长适才派人来报,说你已经回了桃源。可我在宅邸等了许久都不见人,便出来寻你了。”
“寻我?”萧凌挑了挑眉,随后笑吟吟道:“桃源乃我地盘,还怕我走丢不成?”她七窍玲珑心,哪里猜不出魏延先禀蔡琰的用意,当下又笑道:“莫不是文长担心我被人拐了去,故而让你出来寻我?”
蔡琰讪然一笑,也不承认。只将萧凌拉扯到一边,低声问道:“阿凌,这位郎君是谁?莫不是文长所说,早间在太守府外闹事之人?”
“明知故问!”萧凌心情愉悦,趁势揽了蔡琰腰身,口中笑吟吟应答,手上却是使坏暗中拧人一下。拧完便退,同时得意笑道:“哪个胡说闹事,这位可是大才!”
蔡琰冷不防吃痛,几欲惊呼出口。若不是旁人在场众目睽睽,端也会追过去拧回来。她无奈瞪视,却见萧凌勾嘴坏笑,似在笑她多管闲事。
萧凌一息玩笑,并未过火。赶紧安抚奉承,借机介绍道:“昭姬,这位是繁主簿的同乡好友郭嘉郭奉孝先生。”简单一句后,又对郭嘉道:“奉孝,这位是蔡中郎伯喈先生的女儿蔡琰蔡昭姬,也是咱们大汉朝的经史女傅,更是我凤仪军的都护监军。”
两人闻言,皆是微微惊讶。
郭嘉适才见两女互动,嬉笑青春,端以为来者是一名军中女将。但此刻萧凌说破,教他忍不住惊奇。要知道蔡琰早年绝弦辨琴,神童之名远近闻名;再后来急思敏辩,文采斐然,更被誉为当世才女。他实在没有想到,本该端庄淑仪的蔡琰,也会有眼下飒爽青春的一面。然稍稍细品萧凌的话语,一切便都理所当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郭嘉腹诽一句,继而暗自赞叹,“好一个萧氏女侯,竟能叫人投笔从戎!”
他面上不显,只随着萧凌的介绍,正色见礼道:“原来是蔡女傅,郭嘉有礼!”
蔡琰本以为魏延口中的无礼酒徒是个持才自傲、巧言令色的登徒子。但此时听说是繁钦的朋友,不禁敌意尽去。毕竟她和繁钦都是才气英英之人,平日闲来无事也会探讨一些诗赋。繁钦为人高洁,他的好友必不会是卑劣小人。
更何况对方一声“蔡女傅”叫得巧,让她更是高看几分。要知道昭姬乃熟人所唤,而都护监军不过萧凌自封,无印无绶。唯有腰间那枚系着黑绶的铜印,方是最准的称呼。
“原来是奉孝先生,昭姬有礼。”蔡琰温婉而揖,已然端庄淑仪。
郭嘉道:“早闻蔡女傅通经史,善辞赋,晓音律,精书篆,皆称世之才女。嘉曾无知,原以为或是闺中弱柳,阁上娇花。今日得见,方知大谬。原来女傅投笔从戎,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
蔡琰淡淡颔首,并无欣喜激动,而是似笑非笑道:“奉孝先生谬赞。繁主簿时常提及先生大才,说先生实乃人中龙凤,天纵英才。昭姬总以为是他言过其实,信口开河。哪晓得今日得遇,方知真名士自风流。”
两人互探较劲,棋逢对手,却听得萧凌一身鸡皮疙瘩。
“好啦好啦,都装腔作势干什么?”她忽然一声嘲讽,白了一眼,揶揄道:“既然你二人如此合拍,不如我做个媒,成全一桩好事,如何?”
蔡琰瞬间噤声,而郭嘉摇头笑道:“女公子这话可不能乱说,嘉可是有妻儿的。”
萧凌懒得同人斗嘴,转身将不远处的两名女兵招来。她吩咐其中一位道:“你赶紧寻人去将听风阁收拾干净,以便奉孝先生入住。”
“喏!”那女兵清脆应声,当即退走。
萧凌吩咐另一位道:“你去酒场,让管事稍后送一千瓮醉太平到听风阁去。”
“啊?”这女兵明显一愣。
“怎么,听不懂我的话?”萧凌挑了挑眉。
“喏!”这女兵赶紧应了,也追着去。
“且慢!”郭嘉忽然出声,喊住了那名女兵。随后转对萧凌道:“女公子,搬酒千瓮,劳时费力。不如你传个令给酒场,就说准我随到随取,记册消帐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