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三呼而应 - 汉女成凰 - 萧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汉女成凰 >

四十六、三呼而应

无视人群涌动,萧凌自顾对并骑的萧岱说笑,“阿父,想不到女儿还挺受欢迎的嘛。”

萧岱微笑不语,哪里不知道她这是在“炫耀”。倒是一路随扈的萧睿惊奇道:“阿姐,你看那些兵士,都是一副新奇模样,却鲜有不服呢。”

“所以我早就说过,不必担忧军中兵心不服。”萧凌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老神在在的点了句,“乱世之中,很多人当兵仅仅只是为了有口饭吃而已。”

她一句说完,朝远处的营寨门口抬了抬下巴,“喏,瞧瞧。受欢迎的人,可不止你阿姐一个。”

萧岱和萧睿一并望去。见刘表正立在营门口,身边陪着蔡瑁和刘磐,周遭围了不少军官。只见他谈笑自若,威仪自生,不时便有军官朝他磕头纳拜,好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那晚密会,卢植提出要将宣旨的地点放在北大营处。刘表略作思索,便欣然同意。虽说当时在场的都是“自家人”,但刘表心里清楚,即便是“自家人”,尚有亲疏远近。卢植那般提议,不用明说,自然更多的是为了萧家父女考虑。或者确切一点来说,是为了他的爱徒——萧凌女身拜将行一些便利。

他倒不计较这些。因为对于他来说,此时荆州新定,也正是需要立威之时。选在驻兵最多的北大营处接旨,一来可以彰显军威,在百姓心目中树立形象;二来也可以让兵士们知道,谁才是朝廷敕封的荆州牧。

要知道此番宣旨,可不仅仅只有萧家父女的恩赐。

历史在这里被蝴蝶翅膀稍稍的扇动了一下。原本该在两年后才受封给刘表的州牧之位,因为萧家人的介入运作而提前到位。要知道刺史改称州牧,便是名正言顺的承认了刘表对荆州的全盘掌控。

刘表自然是聪明人,他也懒得去想卢植的深意。他只要知道,眼下萧家是盟友。而选在北大营处接旨,更是有利无弊、共赢无害的好事。

便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萧家父女款款而至。刘表自然是热情相迎,蔡瑁和刘磐也各有寒暄。一众军官察言观色,也纷纷行礼示好。

更有一些低下层军官,是为之前平贼时旧识。此刻见萧凌一身劲装,笑颜平易,忍不住问道:“女公子,你真的要做将军了啊。”

萧凌点点头。那些军官又三三两两说笑道:“听闻女公子做了将军后,要点兵南下剿贼,不知我等可有荣幸,能在女公子麾下效命。”

“看缘分咯。”萧凌笑吟吟玩笑道,并未当回事。

刘表瞧着萧凌颇受兵卒欢迎,心中不免有些担忧。先前许诺过的二千人马,生怕被她尽数挑了精锐。此刻趁着时辰未到,悄悄将萧凌唤到一边,试探道:“贤侄女拜将之后即要点兵南下,不知可有中意健士?”

“世伯宽心,阿凌不挑营中精锐。”萧凌朝刘表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开口求道:“拜将之后,阿凌只求世伯允许,在军中和民间自行招募。一切皆以自愿为先。”

“自愿?”刘表有些弄不懂。他知道荆州的兵马多数是原先的宗族部曲收编,根在本地,多半不愿南渡。或许有些贼军改制的兵卒为了混口饭吃愿意跟随,甚至一些流民百姓也愿从军,但若真如此。那这二千人马,则不成了毫无战力的乌合之众?

“贤侄女不必见外。拨出一两个营的精锐,老夫还是肯的。”刘表毕竟还是念及恩情的人。他想着一半一半,给萧凌一半精锐,再给一半新军,也当是合理。

没想到萧凌笑意真诚,摆摆手,有理有据道:“世伯好意,阿凌心领。只是眼下袁术占南阳,虽兵锋对着董卓,却不得不防他染指襄阳。阿凌随父南渡,路上不过一些蟊贼,旦有志愿者,二千兵马足以应对。只是招募新军后,尚需稍做整训。这场地么,还请世伯暂借一二。”

“诶,贤侄女这话又见外了。”刘表感受到萧凌的诚意,很大方应下。又随手将蔡瑁和刘磐一并招致,当面令道:“稍后阿凌拜将,之后又要招募新军。这新军整训之所,便暂时放在北大营。你二人务必配合,不可怠慢。”

两人自然领命,而刘表心中也终于一块石头落地。

卢植早早令军士在点将台上摆案焚香,做好了宣旨的准备。蔡琰亲自端着圣旨跟在身后。而董白亦有出力,早早叫董贵带领亲兵护卫分立点将台四周,端是一副庄严肃穆的场面。

至于荆襄各大家族、名流高士、寒门学子,更是齐聚一堂。就连许多襄阳周边的村野百姓、南下流民都你拥我挤的围聚四周,幸得北大营有足够的军士维持秩序,才不至于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待到吉时之刻,军中鸣锣肃静,人群顿时鸦雀无声。

卢植神情肃然,往刘表等人一侧走近数步,拱手一礼后,请道:“圣旨既下,请刘使君随本官登台受恩。”

刘表顺势客气,回礼一拜,谢道:“卢尚书远道而来,辛苦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