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欲退东吴
“阿凌,你只带这些兵马么?”萧岱亲自送行,话别时隐隐有些担忧。
虽说之前萧凌已经同他分析了荆北战局,但是想着连日来江北不间断的催援求救,他还是忍不住问了句,“孙坚善战,兵卒万余,何不全军援之?”
他知道萧凌分兵长沙,不仅仅是驻防安民,更是先行一步在零陵、桂阳边境布下阵眼,以待襄阳之战后,攻取两郡。他虽赞同荆南战略,却也对眼下安排稍有不满。
萧岱认为目前而言,零陵、桂阳两郡并非割据,不过境内一些流寇山贼。以他之见,此番援兵襄阳,应调回黄忠、霍笃,全力以赴。
“阿父怕我不胜孙坚?”萧凌挑了挑眉,并不在意。只执住他手,笑吟吟道:“阿父勿忧,孙坚围城两月,已然强弩之末。再说,襄阳城内尚有守军近万,见我援军到,自然同心协力。”
“话虽如此,可万一……万一刘表忌恨你发兵迟,于你同孙坚斗时不出兵呢?”萧岱依旧愁眉紧蹙。
萧凌却是神情得意,潇洒道:“那也无妨。”
她扯着萧岱往整装待发的先头部队处一指,颇为自信道:“阿父你瞧,子思所领凌云卫,乃我凤仪军最精锐所在。虽只两千众,却足可敌万!说不得我中军未到,他先锋便已解了襄阳之围。”
此话虽有玩笑吹嘘,但也非全然无据。
凌云卫在长沙之战中表现亮眼,萧睿和魏延更是将才尽显,这月余间已然名动武陵,万人景仰。萧睿更因是太守之子,容貌俊朗,引来不少贵女青睐。已有好事者私下吹捧,以“萧郎”之名谓他。而军中将士更把他同魏延一起,并称为“凌云双璧”,足见其能。
只是战场残酷、刀剑无眼,总教人担忧。
萧岱想起昨夜沈氏的“埋怨”,终于耐不住叮嘱道:“阿凌,虽说凌云卫精锐,能让子思更易建功立业,但此战凶险,还须千万小心。”顿了顿,又似求似托道:“你中军虽迟一步,但若路上无阻,请务必相顾不远。你知道,他总是你的阿弟。”
萧凌微微蹙眉,觉得萧岱的口吻有些怪异。但因出发在即,她也无暇多想,只朝萧睿喊一声,而后在他来时,当着萧岱之面关照道:“子思,你同文长打先锋,务必谨记我言,不可贪功冒进。”
萧睿不知为何萧凌又再叮嘱,但还是认真应下,并且保证道:“阿姐放心,你到孱陵,我渡大江;你到江陵,我入当阳。总之,须同你保在百里之距以内,对否?”
“嗯,记得挺牢。”萧凌笑着拍拍他肩膀,转去魏延那边巡看。
萧岱明白萧凌用意,听萧睿郑重保证,一颗心便落了下来。他也无多话,只叮嘱道:“一路小心,凡事思而后动。”
……
汉,初平二年,冬,十二月,丁酉,萧凌兵出武陵,北援襄阳。
因着长沙之战落幕,萧凌放开流通、不阻细报,故而行军不数日,荆北对峙的孙刘双方尽皆知晓。
一时有人笑,一时有人恼。
“父亲,父亲!阿凌发兵了,阿凌移师北上了!”刘琦捏着一条绢帛,兴冲冲闯入刘表书房,难掩欣喜。
他一点都不怨萧凌因为长沙战事拖延,只为她拿下长沙,如约来援而高兴。
“来了?”刘表瞥一眼乍惊乍乎的儿子,却只对稍后跟进的蔡瑁道:“德珪,你转告全城将士,近日务必坚守,不可出战。”
蔡瑁微微一愣,尚不及应诺,刘琦已经惊疑道:“父亲,为何不出战?不是说好了,等阿凌援兵到,咱们内外合击,一举攻破孙坚么?”
“你懂什么!”刘表低叱一声,却也找了个台面上的理由,“援兵哪是说到就到?没个十余日,你别想在城外看见武陵的兵马。再说,孙坚得知长沙被落,还不拼命攻我?若是懈怠大意,保不准援兵到之前,就已经被破了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