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归府闲话 - 汉女成凰 - 萧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汉女成凰 >

三、归府闲话

初平元年的荆州,并没有九郡。不过辖了七郡,县一百一十七而已。

以长江为界,州分南北。荆北三郡,是为南阳郡、江夏郡、南郡;而荆南四郡,则是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

此时的州治所在地,并不是后世三国故事里家喻户晓的襄阳,而是长江南岸武陵郡辖下的汉寿。

萧凌等人凯旋归城,归的自然不是襄阳,却也不是汉寿,而是南郡治下的宜城。南郡治所在江陵,最北与南阳郡接壤的是襄阳,而宜城则是在江陵和襄阳之间。

荆州虽是楚国故地,但此时却是宗族林立,豪强并起。各大宗贼占地为王,朝廷令不通达。自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开始,各色人物便都纷纷跳出来,打着讨逆的旗号,行着割据之事。

这荆襄七郡中最大的一郡——南阳郡,此时便被袁术握在手中,带甲十万,兵强马壮,自诩天下豪杰,实乃宗贼巨寇。而南郡和江夏郡虽然没有像袁术这样的大宗族势力割据,但也山头林立。江夏贼人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俨然也是一霸。

所幸往南一些的中庐、宜城等县,虽有豪强大族,则多为忠义之士。同样是拥兵私重,却行的是保境安民之举。

比如中庐的蒯家、比如眼下宜城的萧家。

萧家乃是汉初开国第一功臣萧何之后,被封酂国,号为酂侯,世代罔替,沿袭十三代,可谓名门望族。不过王莽篡汉之后,家族便离散了。等到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酂国便被废止,萧氏一族也没落无踪。之后几任皇帝,或是为了表示恩赏,又或者是念及当年萧何之功,便四处派人寻访萧氏后人,萧家才得以重建。只不过再无食邑封地,仅仅是世袭爵号,闲领君禄而已。明白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天子示恩,用萧家之例,示千金买骨之意,好叫群臣用命罢了。

历代家主倒都明白,安心只做闲散人,从来不参与朝中党争。有几代家主也能得些无足轻重的闲散官职,倒也做得欢喜。

如此辗转几代,随波逐流。虽说人丁一直不旺,倒也安安稳稳的延续了下来。直到灵帝继位,萧家才一改往日浮沉,渐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无他,只因当时尚未成为萧家家主的萧岱,是汉灵帝还没成为皇帝之前,还做着解渎亭侯时,在太学中的共读。

一个是父亲早逝,承袭了亭侯的皇族偏支;一个是皇恩浩荡,虚爵而食的未来酂侯。两个孩童相性极似,一见如故,总角之交。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

汉桓帝驾崩,因为无子继位,却叫刘宏做了皇帝,是为汉灵帝。也正是那份总角之交的情分,让萧岱混成了灵帝近臣,至此萧家的恩宠便日盛了。

想着这些家父教诲的过往,萧凌觉得其实这个便宜父亲萧岱很聪明。他总是跟家人讲这些过往,其实是要家人明白,做人不要忘本,也不要恃宠而骄。

只是她还有一些混乱和疑惑。既然汉灵帝如此宠信萧岱,为什么两年前会突然下诏,免了他的羽林中郎将,将他遣往偏远的交州合浦。

这交州是什么地方?原主或许不清楚。但眼下这个千年后的灵魂知道,那是天涯海角,两广、海南之地。

虽然萧岱的侯爵还在,甚至还加封了一个“宁”字,是为“酂宁侯”。但无缘由被遣去如此偏远之地,实与流放无异。朝野纷纷猜测,虽不得其因,但却大多明白,萧家这次是失了圣恩。

到底失不失圣恩,萧凌不清楚。因为南迁的时候,萧岱虽然神色凝重,却并没有失望和怨恨,更多的则是不甘和叹息。

记忆中的信息并不完整,萧凌也无法完全领会原主当时对此事的看法。但是她知道,举家南迁并没有如期去到交州合浦,而是最终停在了荆州南郡辖下的宜城。

宜城?为什么偏偏停在了宜城?

萧凌的记忆中并没有这件事情的真相。她仅仅知道,在宜城一停就是一年多,萧家俨然成了本地豪强。

她摁了下额头不再想这些,而是叱了一声,扬鞭打了一下马。急得身边的萧睿大喊,“阿姐,你慢点!你头上还有伤!”

一行人都是骑兵,归程颇快。姐弟俩并骑行在最前面,稍后跟着刘磐和一众家丁家将,神色倒也轻松,正往临时刺史府所在——宜城县衙复命而去。

见识过后世众多雄伟古城之后,宜城这样规模的城池,在萧凌眼中完全就是一个简陋小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