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开诚布公 - 汉女成凰 - 萧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汉女成凰 >

七十五、开诚布公

“胡、胡说!”刘表霎时错愕,连声反驳,却又底气不足,“你、你休要听小人谗言。”

萧凌幽幽一笑,却并不同他辩驳,只淡淡道:“是与否,如今我也不想追究。只是有几句心里话,想同世伯说一说。”

刘表也不知触动到何处,丝毫不显怒意,只感慨道:“萧刘误会,此中各多缘由。既然贤侄女不深究,那老夫也不必说。倒是眼下军情急,还望贤侄女有话直说,老夫必洗耳恭听。”

“好,爽快!”萧凌赞一声,随后侃侃道:“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荆北多饱学之士而少军旅帅才,故而治政尚可安民,御敌却显不济。反观荆南,民风悍勇而稍逊礼仪,兵卒善战而教化不足。倘若萧刘如旧,南北一心,则无论治军还是理政,尽皆游刃有余。世伯,并非侄女贪恋权势,而是当下之势,合则安,隙则败。”

刘表默默点头,叹了口气,寥落道:“确实如此。自从得了这个荆州牧,总觉得同几位好友都疏远了不少。”顿了顿,附和赞同,“贤侄女说得不错,萧刘同心,南北一家,荆州方得真正太平。”

他此时神情诚恳,已然没了先前的算计小心思。

萧凌听他感慨,又见他神色寂寥,便也宽慰道:“世伯,权势迷眼,也非一人之错。平心而论,于我亦然。”

只一句,便和煦了脸色,轻笑道:“世伯,你若信我,从今往后,萧刘两家亲恩如旧,我同子玉亦如兄妹手足。至于荆州政务、文教等民事,世伯尽管放手去做。唯独军旅机要,侄女我必然是要牢牢捏在手里的。”

顿了顿,她亦诚然而笑,“说句得罪话,世伯于军事一道,其实比子玉也强不了多少。”

刘表摇头失笑,神色豁然明朗,“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他此时心中五味杂陈,但心境却渐渐通透起来。他本是饱学大儒、昔年八俊,此时一旦通透,目光便又清明。

萧凌静默不语,只等刘表自己感悟。

其实,她来之前并不想同他开诚布公,只是当进入刘表书房,看到书案上搁着的《周易章句》、《五经章句》这两本手稿后,才突然改变了主意。

虽说历史对于刘表的评价总是偏低,但是萧凌知道,“刘表非乱世纵横之雄,却乃治世能臣之才!”

都说汉末三国时期有四种人。

一种人尚活在西汉,兢兢业业在个人德行上完满,无可指摘无可挑剔,却早已不合时宜,譬如郑玄。

一种人已活在东汉,潇洒华美,满腹经纶,却相信盛世的辉煌可以重塑,旧世的种子还能长成参天大树,譬如荀彧。

还有一种人活在乱世,看透暮气深沉,摧枯拉朽般踏碎冢中枯骨,开辟新天新地,譬如曹操。

最后一种人苟且求生,顺应大浪载沉载浮,没有自己的信念与坚持,抓紧机会恣意狂欢,譬如刘璋。

而刘表,其实当属第二种人。

历史上贾诩对他的评价是:“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他一边抱着对汉室的希冀,努力在乱世中开辟一方乐土,为饱受荼毒的百姓提供一个避难所。但一边又犹豫动摇,看不到滚滚洪流中的出路。

他害怕大权旁落,害怕理想得不到实现,害怕完不成守土牧民的幻想。

故而,当他一朝大权在握时,便狠狠抓紧,再不肯松手。似乎所有威胁到他权威的人,都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