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嗣济王 - 权宋天下 - 老大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权宋天下 >

第1011章嗣济王

“大帅——”

施玉田与秦子绪联袂而至,看着落漠的郭侃,眼中同时闪过深深的悔意。

当年,如果不回中原就好了。跟随旭烈兀,留在伊儿汗国,肯定比现在更加的自在。

或许回到中原之后,去真定去宋国前线,都比驻守在榆关更强。

当然,最不应该的是,竟然会支持那个高天锡,实施劫掠郭筠母子的计划。

还有蒋郁山。有他在,起码军心不会涣散如斯!

郭侃鼻子中轻轻地哼出一声淡淡的回应。

“大帅,军中粮草,只剩十日了……”

“嗯……”

榆关守将的粮草,一向都是顺天府负责。如今顺天府自顾不暇,已经有两个月没有送来粮草。

如果郭侃不能凭着忽必烈的诏令,顺势接管顺天府军,榆关守卒,便得面对断粮危机。

“大帅?”

郭侃的终于动了动身子,抬起手揉着酸涩的双眼,肩上一层薄薄的灰土,竦竦而起。

“怎么了?”

“属下以为,如果无法催要到粮草,大帅可能得考虑撤兵事宜。”

“撤兵?还能撤去哪?”郭侃喃喃说道。

施玉田与秦子绪对视一眼,开口恭身问道:“真定,如何?”

“真定?为什么是真定?”

施玉田瞪着秦子绪,秦子绪只好无奈地开口回答道:“真定,可以找到供应我军之需的粮食。”

郭侃眉头轻蹙。

“除了真定城,真定还有六十多万百姓正在忍饥受冻,官府无力救助,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哪来的粮食?”

“如今榆关剩余的守卒,真定人氏占了大多数。听说家乡父老受困,都愿意回乡……”

郭侃缓缓地转过身子,目光清冷。

秦子绪咬着牙继续说道:“我等愿意追随元帅,重回真定,以尽绵薄之力……”

“我问你们的是,真定哪来的粮食?”郭侃声音略高,带着些许的历色。

秦子绪嚅嚅而言:“太行山中的那支军队,愿意提供粮食,只要我们回去,能够协助他们安置真定流离的百姓。”

太行山?

郭侃随即反应过来,怒道:“你们,好大胆子!”

施玉田撩起甲裙,单膝跪下,双手抱拳说道:“大帅,回真定,是我们如今能找得到的最好出路的!忽必烈涂炭中原,数百万民众因为他的一念之差,而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大帅,咱们不能躲在此处,假装看不到,也假装听不到。”

“忽必烈,这是在掘汉人之坟、灭汉族之根啊,大帅!”

秦子绪也跪倒在地,语意恳切:“属下恳请大帅,领兵回归真定。哪怕只是救助了百人、千人,我等日后,也可无愧于先祖了……”

郭侃颓然而坐,两眼重回呆滞,望向淡墨色的天际。

……

宋景定八年,十一月丁卯日,在位四十年的宋皇赵昀病逝,享年六十岁,举国皆哀。

太子赵禥继位,尊谢氏为皇太后,改元咸淳,定先帝庙号为“理宗”,大赦天下。

赵禥即位,进叶梦鼎为参知政事,命马廷鸾、留梦炎兼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

并下诏追复济王赵竑少师、保静镇潼军节度使封号。并由其孙赵溢袭为“嗣济王”,授宁武军观察使。

次年正月,悲恸难忍的贾似道,辞去左相之职,为理宗扶柩会稽永穆陵。

同时,马廷鸾进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江万里为同知枢密院事。

贾似道,终于离去,宋国朝堂诸君,扶额相庆。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从此之后,宋国当海晏河清,不再有人利用“打算法”清理军中异己;也不再有人会利用“公田法”盘剥无辜百姓。

更不会有人敢公然宣扬“理学无用”之邪说!

然而,没等他们高兴几天,便传来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元军,攻占了随州!

随州,位于荆湖北路之北,距淮水北岸的信阳不过一百五十里,是宋国应元国的要求,已经开放的几个边境榷场之一。而且,还是宋元之间最为重要的战匹交易榷场。

近万元兵,自桐柏山潜至随州,与扮作商贾混入随州城的内应配合,一夜之间便拿下随州以及屯集于此的万匹良马。

与此同时,息州两万多元军南渡淮水,三日之内狂奔三百里余里,汇合自随州南下的一万骑兵与驻守在白鹿矶的张柔部,突袭鄂州。

再三日而下。

鄂州守将,湖北安抚副使高达弃城而走。

惊怒交加的宋国朝廷,首先派出使者与攻战鄂州的元军交涉。而张柔给予的答复,是当年贾似道曾私下答应过忽必烈,会将鄂州城交予忽必烈处置。元军占据鄂州,不过是履行当年宋国的承诺而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