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 一守一攻 - 权宋天下 - 老大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权宋天下 >

第两百三十二章 一守一攻

此时,两人已经步入一个院子。这院子较小,正面只有一厅两房,两边各有一个小厢房。围着中间一个小院子。

侍其轴与李治正在院中相对而坐。

赵权对着两人躬身一礼,说道:“见过侍先生、李先生。”

梁申与这两人在稿城时都见过,各自叙礼后落座。

“此次东真军能够安全北撤,首先得感谢下他们两位!”赵权笑着对梁申说道。

对于东真军北撤的详细情况,梁申还没来得及详细了解,此时几个人重新说起当日的数场战斗,令他听着不禁有些心潮澎湃。ァ新ヤ~8~1~中文網www.x~8~1zщ.com<首发、域名、请记住xin81zhongwénxiǎoshuowǎng

赵权也将高丽前后一年的战事,从头至尾一一向侍其轴两人道来。听得侍其轴在心里暗暗点头不已。

对于赵权,侍其轴原来的印象是,这家伙年纪虽小,却有容人之量,御人之能,而且善于经营。倒未料到一年的时间中,他的军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虽然这些战事在侍其轴眼中,还属于小打小闹,毕竟数方投入总的兵力也就四五万人。但赵权能率东真军大部安然北撤,这已经是相当不易了。

“不知,你接下去有何打算?”侍其轴问道。

赵权起身敛衣,恭敬而拜,说道:“正想请先生教我!”

对于侍其轴的学问与能力,赵权还是相当佩服的。李治他虽然不太了解,但能被侍其轴这样眼高过顶的人引为知交,想来水平也定是不差。赵权不清楚这两个人为什么会突然跑来辽东,但他们既然愿意跟着自己来了南京府,自己当然就得想尽一切办法留下这两人。

侍其轴嘴里说着“不敢”,身子却一动不动,右手虚抬,坦然地受了赵权一礼。

侍其轴又略微沉默了下,说道:“我能不能先了解下南京府这边的情况?”

赵权看着梁申,梁申比他先到南京府城,想来情况应该会了解得比自己更加详细。

梁申点了点头,说道:“当年蒙古军灭了东夏国之后,分设了开元、南京两个万户府。南京府的管辖区域,主要是原东夏国的东南区域,包括曷懒路,直至高丽北境。”

“等等,”赵权插话问道:“曷懒路在哪?”

李治掏出一副地图,在桌子上摊开,指着地图说道:“曷懒路,就是太白山以东区域,一直到高丽国境之北,南北约有千里。”

赵权一看,此地图绘制笔法与上次在五老山城时,李治给自己的那幅地图一模一样,相当详细而且比例颇为合理,心里不禁对李治有些佩服。现今这个世上,别说没有gps,连测高测距的工具都极为缺乏,李治却只是凭着自己脚步的丈量与一些相关资料,便可绘出这样的地图,着实不易。

“南京府辖内人口有统计的户数不足五千,大概有两万人。”梁申继续说道。

这人口确实有些少,还不如洪福源治下,一个山城所拥有的人口数。侍其轴心有所想,不过没有多加评论,继续听梁申介绍。

“山林中,还有许多未统计的人口,不过初步估计,应该不会超过两万。这些山民与高丽北部的人一样,都散居于山林各处,向来不归官府管辖。不仅仅有女真人,还有一些高丽人、契丹人与奚族人。这些山民其实族群的归属都比较混乱,还有些自称渤海遗民的、高句丽遗民、定安国遗民的,什么人都有,很难细分。

南京府治下,有田亩约三万亩……”

“才这么一点啊?”赵权惊讶地说道。要知道,当时在长临村,那么个小地方,整个村子都有数千亩的田地。

梁申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些田里,种植的多为杂粮,亩产量较低。”

“这么点田地,够他们吃吗?”赵权有些忧心地问道。

“白山黑水之地,其实靠田吃饭的并不多,多以渔猎为主,兼一些放牧,生活一向清贫,但还不至于困苦。”李治回答道。

不科学啊!

赵权对这回答很不理解,起码有一点他是明白的,后世的东北大米,可有多么的盛产。

看着赵权疑问的神色,侍其轴从容一笑,问道:“小权,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为什么漠北的蒙古人与两辽之地的山民,都不种田?”

“他们,不会种?”赵权有些不太确定地回答道。

“不!”侍其轴冷冷地回答道:“种田,会让他们失去战斗力。而且,种田多辛苦啊,哪有出去抢劫来得爽快!”

赵权愕然,不过转过头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原的农耕民族对抗草原牧族与东北渔猎民族的战争史,这些人除了养些牛马,根本不会也不愿意种田。一旦碰上灾害性天气,只能逼着他们到中原劫掠。

而抢劫,是会上瘾的。

李治接着说道:“当年的渤海国,倒是盛产水稻,所产的卢城之稻是贡品,不过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对于渤海国,还有大氏,你了解有多少?”侍其轴对着赵权问道。

赵权面现赧然之色,这些东西,他还真的了解不多。

李治说道:“大氏先祖大祚荣,为靺鞨后人,自武周时立国,因大祚荣之父曾受唐之渤海郡王封号,因此称为渤海国。此国一直尊唐为宗主,推崇汉化,实行汉制,曾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时强盛无两,被称为海东盛国。

唐亡之后,辽东大乱,渤海国失去了唐朝的支持,被辽太祖阿保机一攻而灭。前后历时两百二十年。大祚荣之父,原名乞乞仲象,大氏为其自创姓氏。渤海国灭后,王族后人四处流离,据说有一支在高丽。另有一支便是此处之主,大乌泰。”

赵权恍然而悟,至此才大致搞明白了大乌泰以及渤海国的来历,看来这个大乌泰先祖也算是一方霸主,只是传到现在已近没落。不过看着似乎比高句丽的王族好些,起码还守着一个南京府的地盘。

“大乌泰将军那边,怎么说?”侍其轴又问道。

赵权有些苦恼地回答:“他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先四处认真看看,再作决定。”

“也好……”侍其轴沉吟片刻,突然问道:“你觉得,南京府现在最大的隐患是什么?”

“南京府这边问题不少,人少地贫,此次南征又损失了不少人马,然后还得安置此次高丽的移民,马上就要过冬了……不过,要说目前最大的隐患,当属斡赤斤!”

侍其轴面现嘉许之色。

“此次只不干已经身死,虽然我们暂时封住了消息,但撒吉思回到开元府之后,再过一阵子还找不到只不干的话,斡赤斤自然会猜到事情前因。他首先当然会去找忽察麻烦,但也不排除会把怒火直接发泄到南京府这。我估计……算下来,可能最迟明年开春后,将得与开元府一战。”

“你觉得有南京府能几分把握,能挡住开元府的进攻?”侍其轴点了点头,又问道。

赵权心里苦笑,老侍这明显是带着考究的味道,虽然心里有些小小的不爽,但他还是提起精神来,认真回答:

“斡赤斤要是集结所有的蒙古牧民成军,二十万之数应该还是有的。不过对付南京府,他不会耗这么大气力去组织这样的大军。东辽军已经基本废了,辽阳军肯定会置身事外,因此我估算开元府在半年之内,最多应该有四五万的兵力。

南京府上下,如今七拼八凑,加上六百的高丽兵,兵力最多不过四五千之数,十倍差距,可以说,正面对敌,毫无胜算。”

赵权停下,看着侍其轴默不吭声模样,只好继续说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