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霸总林海之十八 - 红楼快穿失职记录 - Fahrenheit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49章 霸总林海之十八

自打陆稹绑定了小黑,接手的委托人全来自红楼世界,她以多视角看尽了数位委托人的人生,然而人心再怎么易变,黛玉始终是宝玉唯一的真爱。

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说得难听点儿,黛玉就在宝玉嘴边……有点像是半熟的鸭子,飞不掉的那种。而宝钗和湘云就不一样,这两个姑娘能“抬脚就走”。

这种情况下,黛玉仍旧被宝玉珍惜且爱重,这份感情足够真挚了,无奈宝玉不上进又没担当,在荣府说话压根没分量,更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于是宝玉再珍惜再爱重,对黛玉处境几无帮助,并在某种程度上成功让黛玉成为王夫人的眼中钉,恨不得除之后快。

不过林海活着,黛玉与王夫人之间堪称大逆转,宝黛的婚事也是荣府上下求之不得,王夫人背地里再哼哼唧唧仿若柠檬精转世,然而明面上则是上赶着林家,碍于嘴拙,王夫人奉承话不多,但讨好却是毋庸置疑的。

就算如此,贾母仍旧觉得王夫人表现得不够诚心,她想要王夫人起码要跟讨好王家那样讨好女婿一家子。

这一点……目前王夫人还真做不到。但宝玉不一样,黛玉简直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意义,为能娶到如意佳人,扭头钻研起以前嗤之以鼻的仕途经济也不是事儿!他乐意!他心甘情愿!

傍晚时分,贾琏带着弟弟妹妹们回家,林海趁着饭前这点功夫跟陆稹聊一聊,“琏哥儿和宝玉都比他们的父亲强多了。”

“其实是这哥俩让他们的老子耽误了。你岳父死了,荣府就没了教育资源。”贾珠都不是荫监,而是贡监,说白了就是凭本事考进去的,不然也不会得了当时国子监祭酒的青眼,把女儿李纨嫁给他,“元春倒是能为兄弟补个荫监,只不过宝玉若不情愿,说不得要被国子监赶出来。”

国子监也就是在先帝末年略有松弛,但今上登基以后,便恢复了曾经的声名,进、出、以及考课都颇为严格。

林海道:“宝玉不说,琏哥儿回去也必要学舌……以观后效吧。”

陆稹就乐,“都用上以观后效了,宝玉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成色啊?”

林海显得特别无辜又无奈,“黛玉稀罕啊!我能怎么办?我在不在家,我媳妇一样跟亲戚朋友走动,青年才俊委婉地引荐了好几个,黛玉都不正眼瞧!这点真不像我,我就没这么一根筋。”

对……原配贾敏死了就遣散了姨娘们,如今新婚快两年,身边也没添个通房……固然陆稹非常欣赏林海这一点,但……这样的他有资格调侃亲闺女一根筋吗?

陆稹叹道:“反正谁的闺女谁知道。”

林海状似幽怨地扶住额头。

聊完闲话就得说说正事。

西北旧事陛下顺藤摸瓜,彻查下去,捎上废太子当年秘辛,王子腾必然倒台,宁府不管之前做了什么但有秦可卿的缘故在,最多能剩个贾蓉,荣府又要受牵连……但贾琏和宝玉最多就是担惊受怕,总体应该无碍。赶在元春在世的时候,贾琏和宝玉所受的影响还更小一点。

西北那边……有些人“不足为外人道”,林海升迁之后干脆全身而退,他跟着陆先生瞧个热闹就够了,不必非得跟着“火中取栗”。

“早年王大人在西北任职时,有岳父照应,虽然不至于在官场上全无依仗,但免不了蛇鼠两端。”追忆往昔,林海罕见地惆怅上了,“我们几家都是‘谨遵圣命’的~太~子~党。”

贾代善选林海做女婿,不仅仅因为看重中他这个人,同时那时的荣府和林府必然有十分相近的立场和倾向。那时候几家人其实都是~皇~党,也就是他们会站在太子这一边都是陛下属意的。

“王大人左右逢源,那会儿岳父他们并非一无所知,只不过那时候王大人品级不高,让他探探路也好。”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道理谁又不懂?

贾代化贾代善包括林海之父这样的老狐狸都有相同烦恼,要么子孙不成器当不得大任,要么就是林家这样数代都孤独一枝,所以老狐狸们不用对眼神就达成了默契:王子腾瞧着是个人才,让他试着闯一闯,万一走对了呢,给儿女们留份善缘也不错。

官场上照样要讲香火情:我提携过你,等你发达了也要照拂我的子孙。

林海继续道:“先帝那会儿,太子被废前后究竟倒了多少人家,宁荣两府还有我家,还不是……”

陆稹笑道:“还不是屁事儿没有。”

林海亦笑,“王大人小道消息货卖多家,太子被废之后便投靠了义忠王,”义忠王是废太子的弟弟,今上的哥哥,“先帝发现太子被废背后义忠王不知道前前后后下了多少次谗言黑手,就此彻底恶了这个儿子,王大人瞧准机会,上交了义忠王早有不臣之心的若干证据,义忠王就此彻底失势,被撸了王爵然后圈禁,过了几年,被今上打发去给先帝守陵,前阵子刚急病而亡。”

前几天太后的侄儿跑来砸场子,见识到陆稹的实力果断磕头求饶,还把真正的罪魁祸首给供出来了。

话说现在的义忠王是死了的义忠王的嫡长子,跟他爹不一样,他一开始就跟他妈一起不看好他爹,他爹败落后他在陛下登基时出了大力,所以如今袭了王爵,仍旧极有体面。

陆稹听了又笑,“是义忠王的爱妾生的小儿子,母子俩看我挣得多就想夺过来。陛下上回过来时就跟我说了,义忠王打断了这个儿子一条腿,后背也揍到血肉开绽,还问我用不用让他老子抬着他过来给我看,不满意可以继续打,就地埋一半也不是不行。”

上次参与砸场子的那些人,其实有三个真出自义忠王府,要不是在给老义忠王守孝,这位少爷只怕要亲自登场。

话说当时陆稹只管埋人,还是皇帝的亲兵把这拨人刨出来的――禁军刨出来的人不至于缺胳膊少腿,但一身伤带点骨折骨裂总是难免的。

稍微回忆一下当时那个场景,林海也忍不住笑了一回,“王大人坑过老义忠王,义忠王再不待见亲爹,也不会感激王大人,我听说背后牵线撺掇太后侄儿和义忠王小儿子的,是王大人的亲侄子王仁。”

陆稹点点头,“预料之中。”

过了半个月,得知姑父给了“准话”,宝玉也决心上进,元春立即央求陛下得了个荫监的名额……这个时候她已经完全不指望自家能给宝玉单独延请名师了。

甄家能为甄宝玉请来贾雨村,虽然没多久就被气走了――贾雨村为人如何另说,他中了进士,学问可是实打实的。

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封妃时按规矩要推恩,父亲被陛下丢到了太常寺……元春这会儿已经能冷静地面对现实了:陛下很不喜欢他父亲,估计也挺不待见她伯父的。

于是宝玉开春便能入学国子监这种好消息,元春也不等王夫人入宫,而是让凤藻宫的大太监给琏兄弟传信儿,让他告诉家人。

却说贾琏带回家的不止宝玉进学这一个好消息,还有他明年要调入禁军――不得不说,贾琏在骑射上的天赋是荣府子孙之中最好的一个。

天赋不赖,再努力加用心,背后有个封妃的姐妹,还有个二品姑父,以及……基本指望不上的一品姻亲伯父,贾琏出挑也不用担心被人挤了名额。

大房二房各有好事,于是荣府这个年过得很是和谐。

来年开春,宝钗就要出嫁了――宝钗比宝玉大两岁,而宝玉又比黛玉大一岁,今年黛玉都十六了……

宝钗和黛玉两个姑娘没了利益冲突,处得很是不错:一个病愈且有亲爹护身,轻易不愿为难人,另一个更是有心结交……

所以宝钗从京城出嫁,彭澜看在黛玉的面子上送了不少添妆。

却说婚后至今,老爷都没弄个通房姬妾出来,只守着她过日子,彭澜心情舒畅之下越发豪迈好说话。她跟黛玉从不摆母亲的谱,有些像是姐妹相处,凡事儿又都有商有量。

像是这次,彭澜问过黛玉后从自己的嫁妆里挑了些字画和头面送了过去,都没跟林海黛玉父女提上一句好表功。

又过了两个月,宝钗那边大概都没度过蜜月期,就……出事了。

贾雨村被参,折子上的罪名又辩无可辩,他连闭门思过写自辩折子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下了刑部大牢。

消息传来,荣府堪称地震。这个时候,贾雨村还没来得及为贾赦从石家那里抢扇子,而多年以来他提供给荣府的“便利”却还是被一股脑儿地揪了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