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夜话 - 权宦掌心娇 - 瑚图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权宦掌心娇 >

第13章 夜话

夜里熄了烛火,只余点点月光从窗口洒进来,瑶姜身心都觉劳累,她也还只有十六岁,并不比皇上多懂多少政事,却没办法不得不担起这重任。

瑶姜自个儿委屈了半晌,越发觉得难以纾解,翻个身,往一旁的凌晏怀里钻。

凌晏也没睡着,将人搂住,轻声问她怎么了。

瑶姜摇着头,在他怀里蹭来蹭去。

“凌晏,其实我要谢谢你,帮了我和皇上很多,你也和我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样。”

“哦?那公主原本觉得我是什么样?”

“原本以为你是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啊。”瑶姜话里似有遗憾,“我那时逼你娶我,可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的。早知道就不算计你,直接请你帮忙了。”

凌晏笑了,也稍稍侧过身,脸颊贴着瑶姜额头。

“这才成亲多久,就后悔嫁给我了?但我也不想耽误公主,公主若当真后悔了,可以奏请皇上和离,我没有异议。”

瑶姜轻拍了下他胸口,娇嗔道:“你说什么呢,咱们成亲那是父皇下的旨,他才走我就去请离,那我成什么了?再说嫁给凌大人也是有好处的嘛,至少你不会惹下风流债呢,你看府里那两位美人姐姐,你不就是只能看不能吃。”

瑶姜说话直了些,但凌晏非但没恼,还替她将被子往上拽了拽。如今夜里头偶尔来一阵冷风,还是怪凉的。

“公主现如今是还年轻,往后年岁大了,知事了,就该嫌弃我是宦官之身了。”

“我现在就知事的,我去岁及笄时,宫里嬷嬷就教过的,那有什么要紧,我又不在乎,总比找个对自己不好的虚伪夫君来的好!”

凌晏哭笑不得,想教她一个姑娘家往后不许再说这样的话,但又觉得她能想的通透也不是坏事。

瑶姜说着激动起来,又讲起她二姐朝阳公主与驸马婚后不和的事情来。

“对了,凌晏,你是哪里人啊?”

“金陵人。”

“哦,那就难怪了,都说江南水乡出美人,如今见了凌大人,才知所言非虚呢。”

两人又闲话几句,才终于睡下。

翌日是青第一次临朝,瑶姜很是担忧,怕他年纪小,压不住满朝文武,又怕有人故意为难他,等在养心殿里坐立难安。

好在一切还算顺利,不到半个时辰,青便下朝回来,至少凌晏对她说,朝上并未发生什么。

可眼下乌孙一事仍然亟待解决,想做摄政公主也少不得要与朝臣经历一番论战,重重压力之下容不得瑶姜有半点松懈。

瑶姜替青拟了旨意,将弘照帝其余皇子全部封王,年满十二的出宫建府,年幼的仍留住在宫里。至于李鹤,瑶姜也让凌晏将人放了。

凌晏所说的摄政一事,瑶姜再三思虑,仍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并不能胜任,可皇上又急需人辅佐,她便想起大齐初年的三公制度来,旧时大齐曾设太师、太傅、太保三职,协助皇上处理国事,但后来此制被废。

此举毫无意外遭到了韩天启同杨有道等人的反对,但瑶姜早想好说辞。

养心殿里,瑶姜坐在皇上身侧,众臣皆站于殿中。韩天启仍在说着反对之词,直到他说完,瑶姜才平静开口。

“韩大人所说自是有道理,但本宫此举也只是为了能有更多人辅佐皇上,如此于大齐江山和黎民百姓都是幸事,几位大人极力反对,是觉得我大齐朝廷付不起三个官职的俸禄,还是怕日后会被三公占去风头?”

“老臣对大齐何尝不是一片赤诚之心?”

“赤诚?当初韩大人假传圣意,企图干涉储君人选时可能想过赤诚?”

韩天启哑口无言。

“本宫和皇上是念在韩大人多年效忠大齐,才对此事既往不咎,盼着大人能多为大齐尽心,将功补过,不然假传圣旨,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瑶姜并非不想除去韩天启,但他是丞相之位,在朝中多年经营,关系盘根错节,只怕会动一发而牵全身,此事也只有从长计议。

“禀长公主,今年的朝贡确实不容乐观啊,江南盐贡和铁贡,今年都是大缩水啊。”户部尚书路运言道。

此人是韩天启门生,当年许杭轩的祖父锒铛入狱后,就是他继任户部侍郎,到如今,已坐上尚书之位。

“大齐根基深固,岂有因一年岁贡减少就断我大齐将来之势的道理?再者,路尚书只说盐贡、铁贡减少,却为何不说原因?治理国家当有大局观,朝贡问题当从根本解决,又非是不设三公,朝贡便会自己好起来。路大人以为,本宫说的是也不是?”

陆运倒当真说不上原因。他总不能说是江南盐政今年多生腐败,才导致朝贡大幅减少。

“臣以为公主所言有理,此事当从根源解决,不曾听说盐铁产量有所下降,销路也并未减少,想来只有是江南盐政内里出了问题,才会至此,老臣以为应当彻查。”

说话的是左丞相曹平恩,此人为官近五十载,自瑶姜祖父时便在朝中为官,一直清廉有加,也厌恶拉帮结派之事,之前连夺嫡也未曾参与。

“此事东厂会派人查明,一定给皇上、给诸位大臣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凌晏在外头听了许久,择了合适时机才从外头进来,替瑶姜解了围。

既有东厂参与其中,众臣也不好再有异议。恢复三公之事,也算尘埃落定,瑶姜只需选定由谁担任就是。

日后若有了三公辅佐,皇上和瑶姜的压力都会小上很多,瑶姜难得松了口气,本还打算拉着凌晏庆祝,却得知凌晏打算亲自下江南查盐铁一事。

其实若有凌晏亲自坐镇,这事能查得快些,也能查得更彻底,但眼下时局还不稳,瑶姜并不想放凌晏离开京城。

晚饭时,瑶姜便有些兴致不高。

“你走了,京中只剩我和皇上,可怎么办?韩天启那些人万一发难,我若招架不住……”

瑶姜放下筷子,面对满桌珍馐,竟然一点食欲都无。

“你派个亲信去不行吗?”

凌晏知她仍对处理朝政有些胆怯,安慰道:“公主,东厂是行监察之权的地方,盐铁出了差错乃是大事,我亲自去才会显得朝廷重视,现在皇上初初登基,根基不稳,我是想,若能借此事以儆效尤,岂不一举两得。”

凌晏说得在理,道理瑶姜也都懂,但仍是很不舍,支吾了半天,又说起乌孙之事。

“那乌孙怎么办,万一你走了,他们犯我西北边境,却该如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