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我有了个大疏漏
二少爷对待下人可以算得是很不错的,他不会为难伺候的丫鬟们,也不拿那些规矩拘束她们,更不喜欢在睡觉的时候让丫鬟们守着。
长久以来,倚云阁的丫鬟们就养成了在二少爷每天早晨睡回笼觉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唠嗑闲聊的习惯。
倚云阁原本有五个丫鬟,除领头的梅香之外,又有兰香、竹香、菊香和荷香四个,因为名字里都带了个香字,夏安私下里就给她们取了一个组合名――五香粉。
他对这种整齐划一的名字很是羡慕,觉得拿出去就像是一家人似的,叫起来也亲切,很是琢磨了一阵子,要不要把自己和苏若寒的名字也改成个什么香,七人一起,凑个七里香,分分钟就能出道。
苏若寒好说,叫若香有几分雅趣,若非已经有个梅香了,他叫梅香也成,谐音魅香,很符合他对外的人设。
但是夏安不太拿得准自己应该叫什么,有一天晚上,他专门问了苏若寒:“兄弟,如果我也想取个带香的艺名,你说叫什么好?”
苏若寒淡淡的回了两个字,“夜香。”
夏安:“......!”
从此之后,夏安再也没动过改名的念头。
*
五香粉们每天早上的座谈会,夏安和苏若寒一个喜欢和人唠嗑,一个想套府中下人的话,都是不会错过的。
这天,伺候二少爷睡下,夏安乐滋滋的带着瓜子去了开座谈会的小屋,却见竹香面色苍白,手捂着小腹和他擦肩而过,头也不回的走了。
他问剩下的四香:“竹香姐姐今天怎么了,不唠嗑了?”
菊香帮夏安抬过几次东西,夏安投桃报李,也帮了她几次小忙,两人关系很是亲密,见夏安问话,她掩唇一笑,“她呀,小日子来了。”
夏安又问:“什么是小日子?”
此话一出,在座的四香齐齐愣了一下,梅香迟疑的开口,“我记得安安妹妹快十六了吧,怎得,还没来过小日子?在家里你阿娘也没和你说过吗?”
兰香也接着说道,“就算没说过,你和阿若同屋,也没见过她来葵水吗?”
这次换夏安和苏若寒同时愣住了。
夏安眨巴眨巴眼睛,猛地反应过来,葵水,不就是女孩子常说的大大大姨妈吗!
他的脸搜一下变得通红,苏若寒的耳根子也有点发热。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发现了自己男扮女装的一个大疏漏。
他们忘了,女孩子这种生物是很娇气的,每个月还需要走一回亲戚。
夏・小机灵・安在这一刻脑子转的飞快,立刻找到说辞:“我确实还没来过,而且姐姐们也知道我这性子,迷迷糊糊的,阿娘虽然和我提过,但是我来到相府里,这心里一激动呀,就给忘了,幸亏姐姐们提醒我。至于阿若姐姐嘛,她到是与我说过一回,她的小日子是在月末,还差两天。”
他一边说话,一边给苏若寒使眼色。
苏若寒会意,接话道:“是呀是呀,我要过几天才来呢。哎呀~当着姐姐们的面说这个,羞都羞死了呢。”
他暗运内力,做出一副脸上霞云绯红的羞涩模样。
索性两人来到相府还不满一月,四香听了他们的话,也没有多做怀疑,反而就着这个话题聊了起来,“都是女儿家的,有什么不好意思,既然你说了,姐姐我也不瞒着大家,我的小日子是……”
等她说完,荷香又道:“巧了巧了,我在你后头,是……”
夏安和苏若寒两个假丫鬟,一脸迳的坐那听四个真丫鬟聊了一个上午各自小日子的时间,小日子期间不舒服怎么样能好点,月事布怎么缝更好用,里面填棉花好还是草灰好等等等等妇女问题。
中途夏安几次想尿遁,都被大姐姐梅香按住,一脸凝重的说:“安安你这年纪也该来葵水了,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听听,等真来了也好应对,这女儿家不比那些男孩子,一定要多多注意,多多保养,不然年纪大了,有你好受的。”
等茶话会结束的时候,梅香还语重心长的嘱咐夏安:“安安啊,你要尽快缝几块月事布备上了。”
*
晚间回到屋里,关好门窗,夏安问苏若寒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你知道月事布长什么样吗?”
苏若寒:“……”
夏安从他眼里看到了迷茫,不用说,这位大兄弟也不懂。
两人召开了合住以来的第一次紧急小会议,关于如何准备月事布。
夏安先是建议苏若寒,“兄弟,你功夫不错,不如去五香粉随便哪个的房间里偷一块出来,我两研究研究?”
苏若寒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风吹日晒加雨淋,苦练武艺数十载是为了报效朝廷,不是为了做那些个没脸没皮翻姑娘家贴身物品的登徒子。
然后他反过来建议夏安,“你家不是京郊的吗,你传个话回去问问你娘?”
夏安摇头拒绝,“不行的,我娘大字不识一个,传书信她看不懂,带口信的话,你找谁,怎么带,说出去我两不就都暴露了吗!”
他还接着出馊主意,“兄弟,你不好意去偷黄花大闺女的,那去偷王嬷嬷的怎么样?”
苏若寒:“滚!”
一时间两人又陷入了僵局。
推来推去,最后实在没辙了,苏若寒只得把事情担下,传话出去,让暗卫所想办法。
暗卫所是第二天得了信的,第三天早上,但凡家中有女眷的暗卫们,都是顶着一个巴掌印来上班的。
因为昨晚他们跑回去就问家中女眷,娘子(阿娘,妹子)你的月事布长什么样,可不可以给我瞧瞧?
第四日傍晚,十几个暗卫用巴掌印换来的一包月事布从那个偏僻的,被一棵大树挡住的,夏安苏若寒常去放水的墙角递了进来。
为了方便和暗卫互通消息,苏若寒早在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在这里刨了一个**,还伪装成了狗刨的样子。
*
拿到包袱,两人举行了第二次紧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