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乱世佳人——隋唐篇
出了宫,也不说去哪里,二人只是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逛着,
杨若惜满怀心事,就连从前最吸引她的街边小摊,此时落在眼里,也少了几分趣味,
不过宇文成都还是习惯性的走一路,买一路,
但凡是公主多看了一眼的,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掏钱,
路过的行人免不了会被他们这对组合吸引注意,多看上两眼,有些不老实的,便会忍不住将目光落在少女略带稚嫩,却难掩姝色的脸蛋上,
这个年龄的少女,虽然比不得十七八岁的女子体态风流,可也别有一番美感,
尤其少女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来的,一双眼睛尤为清澈,
眼珠又黑又大,形状整体偏圆,只眼角略尖,眼尾有抹微微上扬的弧度,
不过因为年龄不大的缘故,女孩儿脸上还带着些许的婴儿肥,故而给人的感觉,干净多于妩媚,
这样的少女,她就该是无忧无虑的,人们看见她眉头的忧愁,会不自觉的心生怜爱,想要为她抚平眉心的褶皱,
当然,这些路人也只能这样想想,
因为公主身边有条恶龙,
大多数人都会被恶龙吓退,可总有例外,
“公主,天色不早了,该回去了,”
暮色逐渐降临,今晚的大兴城,似乎尤为热闹,
满街灯火,连陌笙歌,时人有诗,以道灯月交辉之盛,
也是这时杨若惜才注意到,今晚城里的人,格外的多,
可今天又不是什么节日,
她将想法都写在脸上了,宇文成都自然一眼就看的出来,
“公主可是忘了,陛下的生辰快要到了,届时各地都要赶来贺寿,进贡奇珍异宝以及……”
“以及什么?”
“…献美,”
宇文成都的话音落下后,杨若惜的脸色变了又变,
她既松了一口气,安慰自己大概是想多了,又忍不住为父皇一年比一年奢靡盛大…甚至是好色的作风而感到愤怒,失望,
她敬爱的父皇,似乎并不像她想的那样,英明神武,是个受百姓拥戴的好皇帝,
其实从前随父皇出游时,她也曾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
可那时父皇跟她解释过,他说他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他说他要创造出让世人惊叹的政绩;他说他要书写历史,名传千古,
所以他凿运河,开科举,筑长城,改官制,削弱关陇贵族,启用氏族,征讨四方,奠定疆域,
至于为什么要发兵百万三征高句丽,
这其中的原因,鲜少有人知道,可杨若惜记得,不久前父皇喝醉了酒,抱着她碎碎念,
他说发兵百万,目的本就是要让这些人去送死的,
因为那一百三十万大军中,有一百二十万都是北方关陇贵族的军队,
这算得上是一场豪赌,只是最后的结果是他输了,
或许身为帝王,都会有自己的雄心,抱负,野望,也会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或是脆弱的时候,
只是从前幼小的若惜不懂这些,那时她只觉得父皇好生威武霸气,就好像是她的天,永远都不会倒下,
然而随着她慢慢长大,读的书越来越多,见闻越来越广后,她才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父皇也并非完人,
于是慢慢的,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当政者举措背后残酷的一面,逐渐呈现在她面前,
她终于意识到,只有霸道,没有仁爱之心的帝王,是一个王朝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
因为太过霸道,就是独断专行,不听劝谏,这乃是帝王之大忌!
然而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她的父皇却还不思悔改,竟愈发的放纵了起来,
难怪各地总有起义发生,
【杨若惜:如果再这样下去,大隋还能坚持多久?】
杨若惜莫名想起了曾经读过的荀子的一篇文章,名为《王制》,
其中有记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杨若惜:可如果当庶人频频暴动,那为君者还能安其位吗?】
十三岁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从这一刻起,才算是真正长大了!
可是似乎人越长大,烦恼就会越多,
“公主,你别难过,皇上就算有了新的宠妃,宠妃又生下了皇子或是公主,他们也永远越不过你在皇上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