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陈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发现自己吃撑了,他换了个坐姿,还是觉得很撑。
“我今天真的吃了好多。”陈瓷看着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感慨,心想这周得多去一次健身房。
“要下去走走吗?”岑蹊坐在单人沙发上问他。
“可以。”陈瓷觉得有道理。
陈瓷去阳台跟岑父道别:“叔叔我先走了,谢谢款待。”
“这么早就走吗?”岑父拿着喷壶转身,看了一眼岑蹊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只好朝陈瓷强调,“一定要常来玩。”
秋天的晚上没有夏天那么热闹。
不过还是有不少下来散步的人。
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都熟悉不已,连每个路灯的亮度都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家。
“去哪里?”陈瓷把环视了一周后问道。
“明河翻修后有去过吗?”岑蹊的声音在夜色里有些低沉,格外的好听。
“没有,说起来我已经有四年没去过了。”陈瓷摇了摇头,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传闻,“听说有个高中生向市里呈上了一份上万字的明河规划建议,然后市政府开始建设城市水系,打造水上之城,真的假的?”
“半真半假。”岑蹊带着陈瓷从小区东门出去。
“前假后真?”陈瓷好奇地问道。
“不算高中生,”岑蹊答道,“而且省里早就打算整治明河。”
“不会是你吧?”陈瓷猛地停下来看岑蹊,像看到了什么怪物。
岑蹊没有否认。
“你是怎么写出上万字的?”陈瓷的侧重点有点偏。
“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给市长的一封信,我当时写完,我外婆还帮我寄出去了,那一整个学期我都在等市长给我回信。”陈瓷说到后面忍不住笑了,“我当时挺傻的,关键是我外婆还跟我说,市长很忙的,要我再等等。”
岑蹊听着也笑了,他似乎能想象出当时陈瓷的模样,一定是很可爱的,稚嫩而纯真,每天都在期待一封未知的书信。
“写的什么建议?”岑蹊笑着问道。
“你知道市中心那家新华书店吗?”陈瓷问。
“嗯。”岑蹊点头。
“我建议在新华书店那修一个地下通道。”陈瓷摸了摸鼻子,“过了好多年,那里真的修了个天桥,不过我已经过了〔市长会听从我建议〕的年纪了。”
“说不定真的是因为听从了你的建议。”岑蹊这下连声音里也染上了笑意。
“你想笑就笑吧。”陈瓷摊手,“我可以允许你嘲笑我三十秒,不能再多了。”
岑蹊没有笑了,他牵着陈瓷穿过马路,到了对面的明河风光带就松开了。
“这里的变化真大。”陈瓷有些惊讶明河这几年的变化。
以前岸边的路灯就没有亮过,黑漆漆的一片,各种抢劫的谣言层出不穷,每到晚上就没人敢过来。
如今,明河全部亮了起来,不只是高高的路灯,还有各具风格的草坪灯、庭院灯、道路灯。
望不到尽头的休闲长廊,形色各异的小广场映入眼帘。
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乔木灌木,交相辉映。
陈瓷朝里面走去,看到了一排绿色的防护栏,每隔不远的地方都挂着警示牌和和警示标语,严禁下河游泳。
对面是新城区,连着一排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已是D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夜色下,正在展开一场耀眼的灯光秀。
“还能下去吗?”陈瓷轻声说。
他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模样。
“可以。”岑蹊带着他来到一处河堤,这里有长长的阶梯,通往水边,也是这一块区域唯一没有护栏的地方。
“从这里下去可以到河边。”岑蹊指着阶梯告诉陈瓷。
陈瓷站了一会,还没往下走就听到了身后的呼喊声。
“你们下去干什么?”
陈瓷回头,看到了巡查大队的人。
穿着制服,表情严肃。
“?”
什么时候明河还有执法人员了?
“从监控里看到你们在这站了好一会儿了,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年轻的巡查人员问道。
“下去散步。”岑蹊答道。
“下面也有监控,你们注意安全。”巡查人员交代一番才放行。
“明河现在管的这么严的吗?”陈瓷没想到只是下到河边就有人盘查。
如果早些年也有这些防护措施,是不是杨暄就不会下河?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