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 秦问 - 十四四十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秦问 >

第 63 章

现在是公元前239年,而在大概一百多年前,有那么一个改革家,在秦国的南城门口立了一个木桩子,然后承诺众人:只要有人能够把着木头搬到北门就能得到十金。

这种白痴交易当然没人愿意尝试,于是那人便非常土豪地将赏金追加到了五十,从此便留下了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传说,至今为之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五十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在某些人眼里就显得小家子气来,比如说吕不韦。

开玩笑,想当初他还没发迹的时候,开个城门就就直接扔了六百金下去,现在草古矢豆就更加不可能寒碜,钱不是问题,重要的面子!

因为要面子,所以编纂了《吕氏春秋》;因为要面子,所以才一定要邀请一堆人来秦国看他的《吕氏春秋》;因为要面子,所以才想要悬赏在城门口,表示这本书有多么的厉害,厉害到你们连个错都挑不出来……

他已经连夜整理好了所有竹简,并且将它们放到了城门口,明天人们一起来,就能看到那一堆像小山高的竹简,一切准备就绪,只缺他亲手写的悬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绝对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而显得他小家子气,绝对不能!

\“有能增损一字者予……\”

于多少才能达到炫富的感觉呢?

吕不韦对着告示思来想去,最终将数量单位确定到了‘千’这个字:‘予千金’这三个字听着就霸气。

完美!吕不韦满意地点点头,感觉自己霸气侧漏,这段时日被嬴政慢慢压下去的气势也重新起来了,他招招手,一旁偷偷摸摸打哈欠的官家立即上前询问。

“吕公有何吩咐?”

“去,把着块布帛挂于墙门,另派一人传唱里面的内容……”

管家不解地问:“吕公何必如此?那些人不识字,就更不可能做到吕公的要求。”

吕不韦得意地眯起眼:“你懂什么,照做便是……”本侯要的是所有人(重复)都知道他编纂了《吕氏春秋》,尤其是那些不识字的,就更加会觉得他吕不韦厉害!

管家不明觉厉,只能按着自己的本能应是:“诺。”

与此同时,屋内的侍从趁着吕不韦和管家的不注意偷偷溜进了黑暗之中,做贼似得趴到墙角,如果有人从空中俯瞰下去就能发现,墙角外面还有一个人也趴在地上做着传说中听墙角的勾当,而这个人就是狗仔队大队长(划掉),是秦国不久前刚刚升职为客卿的李斯。

李斯之前提出的离间各国君王确实非常有用,五国联军的溃败也与这个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个被李斯慧眼识珠的狗仔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偷情报只是基本操作,拿着情报把敌国将领给坑蒙拐骗过来才是真狗仔!

因为这些了不得的功绩,嬴政才能顶着吕不韦的阻挠理,直气壮地把李斯提拔到了客卿的职位,而嬴政之前能够知道《吕氏春秋》的完成也少不了李斯的手脚。

李斯盯上吕不韦很久了,在对方第一次阻挠他上位的时候,他就开始往吕不韦的府里塞人了,而现在就,成效终于出来了。

李斯迅速地告知了嬴政吕不韦要悬赏《吕氏春秋》的消息,对此,嬴政表示乐见其成,对方玩得越大,他就打脸地越开心。

嬴政心满意足地拉起被子开始补眠,离天亮只剩下一个时辰了,他要为明天的好戏养足精神。

……

第二天,破晓的晨光仿佛知道众人急不可耐的心情似的,毫不吝啬地将大片的阳光洒在了吕不韦编纂了近十年的竹简上,这些竹简或新或旧,但都被人细致地擦拭过了一遍,此刻被整齐地排列在吕不韦连夜搭建的台子上,在浅黄色的阳光下熠熠闪光。

虽然此刻的时代儒家还没盛行,甚至还有人鄙夷五谷不分的孔子,但也许是仓颉造字的神话,大部分人还是对着文字和书籍抱着最原始的敬意,所以在吕不韦一次性拿出了这么多的竹简,果真如他所愿吸引了一大群人过来,被邀请过来的,识字的,不识字的都围着竹简激烈凑着热闹。

竹简旁坐了很多人,他们都是这本书的作者,大多因为长年伏案而佝偻着背,因为昨天晚上的折腾也都面色不佳,不过他们的精神却很好,因为这本书的完成,多年的劳苦都不值一提。现在他们抬着脑袋接受众人的注视,等着之后吕不韦安排的环节,等会要是有人指出错误来,他们会最先站出来进行确认,不过他们自信认为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