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 豫亲王舒爽日常 - 郑小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2章

多铎还指望着阿敏回来之后能够看好戏,阿敏当初擅自做主,不遵守盟约,原本他以为皇太极会训斥他几句,没想到皇太极当众甚至还夸了他,说他颇有将相之才,若不是阿敏的出尔反尔,也不会重新与朝鲜谈判,朝鲜每年供奉的东西更不会翻倍了。

多铎:???

不过他也想得通,皇太极想拉拢阿敏出征,没想到阿敏根本不给他面子――若大汗执意要出征,我也不会劝了,只是我们镶蓝旗的将士辛苦了大半年,也该歇一歇了。

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好战,可两人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莽古尔泰一般打仗都是前锋位置,此人英勇善战,有股冲劲儿,可阿敏却懂得运筹帷幄,会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是有一点,他这人没有底线。

皇太极脸色有点难看,“那你说如今这旱情该怎么缓解?”

他觉得很棘手,像多铎、多尔衮这种囤粮多的还好,暂且不用他操心,莽古尔泰这些有粮食的都开始恐慌起来,吵着嚷着找他要粮食,那像阿敏这样的又该怎么办?

镶蓝旗有六七千将士,再加上当初他留在朝鲜的正黄旗、镶黄旗将士,加起来总共过万人,这一张张嘴每日都是要吃东西的,不光是吃东西,还想吃好东西。

其实也无可厚非,人家之前为过抛头颅洒热血,这个要求不过分。

可现实是,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阿敏本是高高兴兴、满载而归地回来,没想到一回来就是一肚子火气,当即语气也不是很好,“大汗问我,我怎么知道?当初我在朝鲜打仗,根本就不知道要囤粮食,也不可能囤粮食。”

“不过我倒是不懂,大汗未卜先知,知道有旱情,囤粮食之前为何不写信告诉我一声,我不指望你帮我买粮食,还能指望别人啊!也不会如今落得一个所有将士连饭都吃不饱的下场!”

他并不是个笨的,相反还挺聪明,平素说话还是挺有分寸的,如今也是被气狠了。

一来是□□太极不心疼他镶蓝旗将士,二来是□□太极当初故意将他留在朝鲜,拉拢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得,他也能理解皇太极那小心思,想着四大贝勒,就他一个外人,先将他解决了,再一个个解决。

既然你皇太极这么会算计,那我就不管了。

坐在下首的多铎忍不住看了阿敏一眼,只觉得阿敏是真的生气了。

皇太极脸色不好看,却也不好发脾气,“昨日凯旋归来的将士一个个都是大英雄,自然不会让他们吃不饱饭,这样,我让人把仓库打开,将粮食分给这些将士。”

多铎又是一惊,只觉得皇太极这大汗当得也是挺憋屈的,前几日明明还商量着学明廷做法开仓赠粮,没想到阿敏一吵嚷,话风又变了。

阿敏这才没说话了。

因为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都是些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多铎也懒得在这儿听阿敏继续和莽古尔泰吵吵,所以便偷偷溜了出去。

现在出宫不大合适,只怕万一待会儿皇太极又有事儿找自己。

多铎闲来无事,便去清宁宫晃荡了一圈。

清宁宫里,因大福晋不喜欢花儿草儿的,所以清宁宫里种的都是竹子,夏日走进去听竹林沙沙作响,凉快极了。

因军营事情多,又是运粮食又是发粮食的,多铎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有来过清宁宫了。

此时青格与马喀塔不知道跑哪儿玩去了,院子里静悄悄的。

多铎进去时,大福晋还躺在贵妃榻上歇息,脸色十分不好看。

多铎忙道:“大福晋您可是病了?”

“没事儿。”一旁的嬷嬷笑着替大福晋答话,“不过是换季的缘故,大福晋有些苦夏。”

苦夏还能苦成这样?

多铎有点不信。

大福晋冲着那嬷嬷摆摆手,道:“不碍事儿,多铎又不是什么外人。”

说着,她的手搭在小腹上,柔声道:“你啊,马上又要多个侄儿或者侄女儿了。”

一旁的老嬷嬷忙道:“大福晋说的这叫什么话?您啊,怀的肯定是个儿子!”

“真的?”多铎面上一喜,“我实在难以想到马喀塔当姐姐的模样,等着弟弟妹妹生出来,只怕她会高兴坏的。”

不过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他记得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大福晋并未有儿子,若她有个儿子,定会被立为下一任大汗,这大清的历史只怕就要改写了。

他也知道大福晋是多渴望有个儿子,若当初马喀塔是个儿子,科尔沁也不会将玉儿送过来的。

想到这儿,他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只听见大福晋笑着道:“……这件事我还没有告诉青格和马喀塔了,青格还好些,马喀塔若知道了只怕要四川嚷嚷,我如今才怀有身孕两个月,有身孕的时候也不好,还是想着再等上几个月再告诉大家……”

他们并没有怀孕满三个月再宣告众人的规矩,可大福晋却怕空欢喜一场,她身子不好,也不知道这孩子能不能保得住。

多铎决定不去想那些事儿,只叮嘱道:“若大汗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叫我说您这些日子还是多叮嘱马喀塔些,马喀塔性子跳脱,可别冲撞了您。”

“还有您身子不好,平日里该歇着就歇着,但也不能一整日都躺在床上,早上傍晚的时候多出去走走……”

他像个小大夫似的,叮嘱了很多。

到了最后大福晋是笑的合不拢嘴,“你啊,是个孝顺的,若是闲着没事儿多过来陪我说说话,我这里每日来的不是达哲就是玉儿,也不知道外头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多铎自然笑着说好。

陪着大福晋说了会话,多铎见大福晋面露疲态,便主动告辞。

可没想到多铎刚走到清宁宫门口,就见着达哲等在门口,瞧这架势,一看就是等他的。

两人便坐在清宁宫竹林石桌旁说话。

蒙古女子向来直爽,达哲也不拐弯抹角,“……姐姐这一胎怀的艰难,偏偏还想着旱情,每日担心不已,又想着自己是金国的大福晋,该为金国人做出表率,每日吃食也是节俭得很,我怕长期这样下去,她的身体受不住。”

多铎只安慰她,“不会有事儿的。”

想了想,他更是道:“明廷有位名医叫庞鹿,是名医李时珍的徒弟,医术很是了得,更是妇女圣手,你要实在是担心,我派人将他请过来。”

达哲一副“你怎么这么厉害,连明廷名医叫什么都知道”的表情,不过旋即她却道:“可也不知道这位庞大夫愿不愿意过来。”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我自有办法。”多铎狡黠一笑,对付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办法,“不过这些日子你还是得叮嘱大福晋不要操心,对孩子不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