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来到战国(一百) - 我与长生 - 五十九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我与长生 >

第144章 来到战国(一百)

那小子还没跟上来就被羲和注意了。

吉量已经克服了漫步的焦躁,渐渐的还有点当年羲和使力建房时磨炼钻研的味道,他走的很慢,这足以让路人们看清了一行人的情形。

但不代表有人能轻松的一路跟随,而且是身形瘦弱模样的半大小子,还脚步踉踉跄跄的。

途中在茶舍歇脚吃饭的时候,羲和叫了三个碗,勾手让小子过来。

他穿着士族子弟的衣衫,只是陈旧朴素,再加上一路双足快步早已是灰尘扑扑十分落魄。从表面来看,未长的面相很是清秀。从与平常人家相反跟着人入燕地到被叫前去,他也显得很有几分淡然自若的气度,“张良见过先生。”

走得近了,愈发肯定他的骨相之美。

羲和差点慢了反应,好在俊秀小少年迎面看她,这才回神笑道,“原来长这个样子。”

后人司马迁等就曾夸过张良幼学黄老之道,状貌如妇人好女乃是谋圣。不论学成道家,还是容貌秀气都深得羲和心意。

至于谋圣之名的由来,这孩子不是还早么?

张良不明所以,“先生说的是什么?”

羲和轻笑道,“早闻张家子代代皆为韩国国相,不想后生还才貌双全。”

年纪尚幼的张良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代代国相又如何?父亲还未坐稳高位就被落下来,整个韩国灰飞烟灭。最叫他饮恨的是韩国百姓,不过几年便忘了韩王,让他们潜伏后动之人愈发被动不得。

“比不过玄女先生才貌更盛。”

张良张口挖苦,羲和毫不介意的点头认可,“倒也是。”

被忽略的扶苏左看右看,“先生最好看。”

羲和笑着勾他小鼻子,正好饭食几大盆都端了上来,将一只大鸡腿夹给扶苏。别看扶苏年纪小,却是很好养活,到了羲和的手里更是毫无挑剔。除了有时实在太多吃不下,基本上都是光盘解决。

有吃的,扶苏便默然的不说话。

张良则顺其自然的坐下,“燕地今日不平,为何不等秦国收复再来?”

哪怕对秦国有恨,看清现实情形的张良也是坦然。他目光看向扶苏,那独一无二的吉量骏马与特制马车引人注目让他得以肯定身份,同理推测便知他是秦王赵政的长子。

打不过,他唯有打探消息。

羲和微点头,“路过燕地,晚些再去北上一看。若是方便,不如一同?”

张良没想到会同坐用饭,更没想到被邀请同行,心想不能却当即答应了。临行前托书给家中,羲和甚至言要亲自送他归家交代,免得长辈不知生了意外。

如此体贴之举叫张良无语凝噎,最终因为家人在东夷韫较之太远而就罢。

途中多一人并没有什么差异,羲和不会因此而跟着客舍走走停停。只要天色暗了,便自然停下。至于一日奔波后,扶苏日常沐浴如厕也有了张良去方便照顾。原来就是小公子的张良只知各家学识,满脑子复国心思,又怎么会照顾人?

羲和将山中肥羊庖丁解牛或炖或烤到半熟,张良这才湿着衣裳走来。彼此就隔着不高的丛林,就为了照顾张良所谓男女有别的规矩,但是声响动静实在不小,羲和打趣道,“你这是顺着下河把自己也洗了?”

张良脸色很不好,嘴巴嗫嚅两下。

“张哥哥不会洗,自己摔了。”扶苏抢道,他俨然忘了自己一开始在野外洗澡时皱眉头的样子,围着羲和就夸起自己坐在河边石头乖巧洗澡的话。

孩子不能养得娇纵,但是该有的夸奖不能少。

扶苏喜滋滋的曲着小胖腿挨着坐,一边说着一边望着肉垂涎欲滴。

张良只能委屈巴巴的褪下衣裳挂在马车木栏上,等到明日就能吹干再穿上。说来也是奇怪,躺在垫子上的孩子都要每日洗漱真是麻烦!

不过这点奇怪不足以让他停步,反而在离开燕国前照顾人的本事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了。

因为是漫步,吉量笔直向前还没走到燕国的三分之一就被迫转向北上。没办法,秦军的铁蹄就在身后。就算他们足以自保,平衡万一后还是准备离开。

和之前一路都是百姓们背井离乡迫为流民不同,此行途中人烟稀少,唯有的人户都是紧闭家门不愿离乡。扶苏见了好奇,“先生,他们为何不走?”

张良冷哼,“秦军铁骑骁勇诸夏,走到哪去?”

“到处都有秦军?”

“自然。”

张良不免有些讥讽,可惜扶苏尚幼不懂怨恨之情,反而天真烂漫道,“那他们走什么?”

“……”

“反正都有。”

“……”

张良不想对牛弹琴,扭过头暗自生气。

稚童很有察言观色的天性,扶苏也哼了一声对着羲和问,“先生,我们不等父王吗?”

“你想见父王?”

扶苏点头。

“快了。”

伐燕计划本不在这一年内,但是赵国握入手中,向来蹦Q活跃的燕国不甘示弱。阿丑为了夜长梦多,索性放慢了政治经济的脚步,宁愿分出心神来伐燕。甚至为了巩固地位与名声,穿上甲胄亲征东去。

这一路上并不轻巧,好在赫赫秦军直捣黄龙。

张良为此辗转反侧,夜里难以入眠。跟随圣人周游本是千古佳话,抛开秦国的存在,他对于玄女先生十分敬仰,毕竟这是存活于世间的圣人,并非书简上简单的几笔。事实上,他也发觉了自己与圣人之间的差异。

在秦国虎视眈眈诸夏大地,眼看着花儿盛放就要结下硕果累累时,先生不知是胜券在握还是真不在意,完全不去关注反而像是流民般在北方毫无方向前进。而在原赵燕的北上,则是与其百年来相互敌视的夷人们,一个个头发瞳色颜色鲜艳,还有那张嘴就听不懂的话。

张良被寸步难行的局面弄得头疼,在他只知道怎么问如厕方向的时候,羲和已经借着已学的语言研究部分夷人的地方话。不过几日,因为她掌握熟稔甚至日常言语,完全在这里混的如鱼得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搭上几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