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 民国旧影Ⅱ - 魂兮来归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民国旧影Ⅱ >

第110章

抵达军营后,张铮做的第一件事是召集手下将领、军官们,并郑重向他们介绍青禾。

青禾坦然的一个个与他们握手,他不在乎这些人中有多少听过关于他的传闻,他只知道这些人是张铮的兄弟,是张铮信任甚至依靠的对象。

所有人都在打量他,有的人更明显,而另外一些则含蓄不少。

这些人不是寻常军人,有些是一刀一枪从血海中拼杀出来的铁骨将领,有些是留洋回国的高才生,他们都是残酷战争的赢家,目光咄咄逼人,像是还带着煞气。

青禾在这样的目光下并不觉得紧张。

他早不是那个小土包子了。

他坦然自若的与他们交谈,恰到好处的表明自己没有插手带兵打仗的意图,并且用一个玩笑说如果张铮坚持,他愿意为这支劲旅管管后勤。

紧张气氛很快散去。

在一行人抵达军营当晚,另一个人也到了。

闵子敬黑了,也瘦了,就算裹着臃肿的棉大衣看起来也风吹欲倒,但他的精神很不错,一双眼睛中闪着亮光,人也很精神,比之原来的冷漠阴沉不知好了多少。

自从半推半就为青禾做事以来,闵子敬的思想逐渐发生着变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听过各种各样的话之后,他觉得从前的自己不过是只井底之蛙,。

他不愿做一个人云亦云的的偏激文人,而希望亲自去看看自己的国家中最真实的东西。他无法忍受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并非基于事实,使人误入歧途。

所以他来了这儿。

军营中燃着篝火,从生死交界处抽回脚来的战士们围在篝火周围,古怪而亢奋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军营。

他们没有忘记战场上仿佛响不完的炮弹,在身边流血而死的兄弟,九死一生落下的伤,他们大口吃肉、大声嚎叫,既发泄对“失去”的愤怒,也宣泄活下来的喜悦。

青禾和闵子敬在远处安静的看着这些人。

闵子敬耸肩道:“你要我把这样的场景也写到文章里吗?这倒真实,不过读者看了恐怕不会高兴。”

不等青禾回答,他又道:“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们是东北的英雄,是整个中国的英雄,放纵一下没什么不行,但真的写了恐怕会骂声一片,大多数人可不愿意看见在自己提心吊胆的时候有人这么快活,何况他们是军人。”

篝火的光芒映出一张又一张年轻的脸,他们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却也是儿子、丈夫、父亲。

青禾心中生出一股悲凉,他在列车上说缪楚乌的亡国存种论经不起推敲,他也确实这么想,可他更清楚这场战争将带来怎样的灾难。

这些军人,在战争结束时还活着的能有多少?而就算活着,到时也不知多少岁了。

闵子敬掏出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

青禾道:“我真是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人性就是这样的,见不得别人好,别人好了之后他不高兴,又没有别的报复的方法,就只有骂了。”

闵子敬说的很冷漠,但自己其实也不好受。他见过不少人丑陋的嘴脸,母亲和两个舅舅畸形的供养关系更是让他觉得恶心,但人就是这样的,他没有办法,改变不了,只能接受。

远处,一个小兵捧着头盔嚎啕大哭。

闵子敬望过去,青禾随之看见,那或许不是他的头盔,而属于一个已经死去的战友。小兵的脸上全是眼泪,在火光下反着光,刺痛了众人的眼睛。

这种痛像瘟疫一样很快的蔓延出去,所有人脸上的兴奋都不见了,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沉默。

可怕的沉默。

闵子敬叹口气:“我从书上看见过,战争会令人的情绪大起大落,有些人会因此崩溃。”

青禾道:“但愿他不会。”

他们还没说几句话,侯骁不知从哪儿过来,手里还捏着一瓶酒,朝青禾道:“旅长叫你过去。”

青禾有些诧异,便见侯骁笑嘻嘻的咧开嘴:“去京城的路上我们就说过嘛,一军之将怎么能带家眷,不合规矩,不合规矩,看那几个老古板要怎么找你的麻烦。”

青禾知道他醉了,顿时觉得好笑。

侯骁这个人喝醉之后行为很独特,若不是熟悉他的人甚至都不大能看出来,他的反应会变得极其迟钝,说话的速度也会慢下来,但逻辑不失,因此旁人大多以为他只是在用一种缓慢的速度表达情绪。

侯骁又转向闵子敬,说:“铮儿不叫我回奉天,好不容易回去一趟又有很多事要做,都没能找你叙旧。”

闵子敬也不看他,仍然望着远处抱着头盔的小兵,淡淡道:“无妨,将来总有机会的。”

他的眼睛中映着两粒火光。

青禾朝他们比了个手势,去找张铮。

在他看来,侯骁和闵子敬之间的关系还不至于让张铮为闵子敬的婚事担忧,但将来要是真的有一天他们互相爱慕,也没什么好阻拦的。

张铮或许对侯骁的安全有信心,可青禾总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一颗流弹就能要一个人的命,而流弹可不会管你是一个普通的小兵还是香岛侯家的子孙。

如果硬要说战争有什么好,青禾觉得或许是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人们的感情会更加纯粹,不会因为过多的顾忌而放弃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而且在乱世中,人们往往会对强者更加尊敬,更加“纵容”,许多虚伪的评判标准被舍弃,只要有枪有人,那么再荒谬的事都可以被原谅。

青禾身后,侯骁和闵子敬靠得很近正在交谈,闵子敬嘴角微微勾起,似乎在笑。

青禾并未亲眼见识过战争的残酷。

张铮剿匪时未带过他,军阀战争时也未带过他,而全面战争爆发以来,他仍生活在整个东北最平静安宁的城市奉天。

穿过大哭大叫甚至野兽般长嚎的兵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青禾步履维艰,他很难不去注意这些人身上还未痊愈的伤,所有人身上都有伤,区别只是严重程度。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他此刻清楚地感受到战争对这些年轻人的摧残,他们本该是儿子、丈夫、父亲,在战场上却只是军人。闵子敬说的对,人们总是在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战事顺利或者不顺,他们都不能有任何享受。

青禾终于到张铮身边,张铮未饮酒,他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在变化产生时及时应对。

众人都在喝酒,没人特别注意到他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