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月港 - 首富今天出嫁了吗/朱门雀 - 鹿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4章 月港

四月底,段慕鸿和陆朗一齐从苏杭两地收回来的丝绸总算全部到货了。还有陆朗从湖州收回来的一大批生丝。他们买了一条大船,准备由段慕鸿押着,去天下闻名的福建漳州月港出洋贩卖。

“真是对不住你,雁希,”陆朗满怀歉意的说。“谁能想到我爹竟然病的这么突然。他膝下只有我一个儿子,实在是走不开。只能让你一个人出洋了。唉!”

“没有的事!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你我二人还分这个?”段慕鸿善解人意道。“我虽没出过洋,但从前也有过多年水路贩棉布的经验。正好我便去把这事办了。你呢,就留在南京,把世伯的身体照顾好。若是世伯好了我还没回来,你就先筹备着咱们在苏州这边的丝绸机坊。其他的事有我呢!肯定没问题!”

“出洋贩货利润高昂可也风险巨大。虽说从月港出海应该不至于被官府扣留,但海上的风暴据说也是很吓人。一个浪头打过来,一整艘船都要完蛋!雁希你也不要非磕死了出洋。若是到了那边物候不好,你便就近寻几个当地人帮忙引荐西班牙人。把丝绸和生丝卖给他们,一样能赚几成银子。西班牙人别的没有就有银子。东西卖给他们,让他们带着东西出洋去。咱们只要银子。”

段慕鸿心里清楚陆朗说的是实话。眼下正是春天,等她到了漳州,估计也就步入初夏了。夏季海上听说是多风多暴。若是真遇上了大风暴,那不是说着玩儿的。可她又很不甘心。这一趟出去她统共投了一万两。加上陆朗的五千两。她是做好了九死一生换钱的准备,要把丝绸和生丝出洋拉到吕宋去卖掉。据说一匹质量普通的丝绸在内陆可以卖一两银子,送到月港卖给西班牙人是五两银子,但若是拉到吕宋就可以卖十两银子!十倍利润,换谁会不愿意去拼这个命?

段慕鸿今年虚岁二十五岁。她想着自己如果趁现在不拼一拼,那等到她老了,四十多岁时,难道还要因为自己当初的胆怯而被迫再一次从头开始吗?还不如现在就拼命。也许还能给将来,给诚儿谋个好未来。

段百川手书的“修身齐家平天下”还挂在她书房里。她才二十多岁,她还不想这么早就辜负父亲的遗愿。

表面上答应了陆朗,暗地里她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出洋,而且一定要活着回来。段慕鸿已经给谢妙华提前写了遗书,就存在段慕昂那里。在遗书里她告诉谢妙华,一旦她出洋失败葬身鱼腹,就让谢妙华从余钱里拿出五千两来还给陆朗,然后由段慕昂接她和诚儿回乐安,同时把苏州的宅子卖掉――这次是真卖掉。

乐安段家大房还有三百亩地。若是她死了,田庄一半给段慕昂,剩下一百五十亩留给谢妙华和诚儿。家里有地又有房,花销不了多少,也足够谢妙华把诚儿拉扯大了。

段慕鸿已经抱定了决心,这一次出洋,不成功便成仁。让她平庸安逸的做一辈子乡下土财主,她做不到!

风帆鼓起,段慕鸿回头挥手对岸上的陆朗和谢妙华告别。诚儿在谢妙华怀里哭,段慕麟却追着大帆船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四哥――你一定――要――回来!我会帮你――照顾大娘――和诚儿的!”

但愿从现在起,老天爷别再同我开玩笑了・・・・・・・段慕鸿站在甲板上回望着越来越小的人们,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

“四爷,到漳州了。”

有顺在舱门外同别人说话。段慕鸿坐起身子,揉揉眼睛套上纱外袍。拉开舱门,她问有顺:“到漳州了?好极!”

陆朗已经提前为他们打好了基础,给自己在本地做官的故交打了招呼。段慕鸿一行人一到月港,便联络上了来此地买绸缎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她思考了一番,决定先卖出一小部分绸缎给这些洋人。卖出三分之一就已经足够赚回陆朗此次垫付的成本了。段慕鸿把剩下的货物清点,同月港本地的官府通融一番后,便准备等第二日清晨出海。

“漳州人的闽南话,你能听懂吗?”走出当地官府时段慕鸿沮丧的问有顺。有顺摇了摇头道:“听不懂――反正他也没不准咱们下海嘛,四爷不必担忧。”

“可我总觉得听不懂他说话挺亏的。看来往后要经常往这儿跑,一定得把闽南话学会!”段慕鸿若有所思道。

“那反正咱们明日才出海,不如今日就在这月港逛逛?”有顺摩拳擦掌,笑得鬼灵鬼精。段慕鸿扁扁嘴望着他道:“你想干嘛?给榕榕买东西?”

有顺嘿嘿嘿的笑着,算是默认了。段慕鸿眨眨眼,一挥手道:“先回去船上检查,把东西都安排好。之后么・・・・・・・你想逛就去逛吧!”

月港,大明最大的私人海贸港口。隆庆开关之前,这里是最大的走私港。如今官府准许民船从这里出航,于是月港一跃成为连接大明和东南亚甚至全世界的一个最大的窗口。

繁华和兼容并包是段慕鸿对这个港口最大的印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用来形容月港,再合适不过了。据说明初时这里不过是一座小渔村。后来随着海贸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如今这个举重若轻的大港口。月港的城墙相比起乐安和苏杭等地,看起来要新的多。段慕鸿来时打听过,这些城墙许多都是隆庆开关后才正式营建的。城里车水马龙,家家户户经商行商。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食品玩好,乃至于奇珍异宝都被他们琳琅满目的陈列在自家的门前摊上。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贩夫走卒其乐融融。闽人,外地人,客家人,甚至洋人,都在街上叽叽喳喳的说着笑着,吵着闹着,在混合了蔗糖和香木气味的空气中沉醉着。

“呀,少爷,你看这家的燕窝!”有顺盯着一家摊子上洁白如雪的燕窝打起了主意。段慕鸿看了他一眼,从自己身上取出一袋银子丢给他,一边走远了道:“这是给你这一趟出去的零花钱――可别乱花啊,花光了就没了!我去前面看看。”

有顺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段慕鸿独自一人,径直走向街道尽头的扬威门。出了扬威门就是海港了。正值黄昏,落日徐徐沉没在浩渺的天水之间。港口的沙滩上站满了等船回来的大人小孩。一艘艘巍巍巨船成群结队的缓缓泊入港口。人们在参天巨耸的桅杆下同自己的同伴大声交谈着,操着不同地方的语言。

一个本地男子从船上刚一走下来,迎面便被自己的一双儿女抱了个满怀。穿着月白衫子的女人笑微微的站在对面,一家人一齐等着父亲安顿好船便回家去吃饭。与此同时,段慕鸿听见一个吴语口音的汉子对身旁的年轻人道:“侬先去看看啦,看看有什么吃的――”往那边看,又见两个操着广东话的赤脚男人扎着头巾,一前一后爬上桅杆解下了船帆,三下五除二就把它们叠的整整齐齐。

“大佬,你今次出去赚几多吖?”一个敞怀穿着件对襟褂子的中年男人赤脚站在海滩边,仰起脸笑嘻嘻的问那甲板上叠船帆的人。被问的人笑着吐了吐舌头道:“你估吖!”问话的人摇了摇头:“估唔到。”船上的二人相视一笑,回过头来对着问话的人道:“阿潘,你今次唔去蚀大!”

段慕鸿听不懂他们具体说的是什么,但也看得出问话人一听这话,登时捶胸顿足,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她暗暗好笑的同时,又无比期待自己这次也能平平安安的折返。毕竟,海贸虽险,可是一本万利啊!

“爹,哥哥,若湄,丹青,你们一定要保佑我啊!”

生平第一次看海,段慕鸿面对着已经斜斜坠入汹涌波涛的落日,坚定的双手合十。

作者有话要说:漳州月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个港口辉煌了很多年,一直到清朝再度闭关锁国时才衰落下去。当时由于地理大发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攫取了大量金银,所以他们经常来月港和东南亚做生意,而且特别舍得花钱。文中提到的布匹抬价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海贸的暴利吸引了大批沿海百姓铤而走险,甚至不惜出海远洋到马尼拉,吕宋岛,今天的马来等在当时看来非常远的地方。而漳州月港就是当时海贸商人对外贸易的必经港口。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发不出去。现在才发出去,大家久等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