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平天下
“有顺?有顺?”
没人回答,段慕鸿一拍脑袋,有些尴尬的自言自语:“瞧我这记性・・・・・・・有顺早上跟着诚儿去京师了么・・・・・・・哎,他们这会儿,船应该快到南京了罢?”
她想想又觉得不应该会那么快。于是暗自笑着摇头,叹自己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正暗自苦笑,方才听见响动的小厮从外头跑了进来,期期艾艾的问段慕鸿有什么吩咐。段慕鸿摆摆手道:“你去罢,没什么事。有事我喊你。你叫什么来着?”
小厮说了名姓,叫做栓保。段慕鸿点点头,并没有弄清楚是哪个栓哪个保。栓保却突然说:“对了老爷,今日午后外面送来了一封信,是登州陆大人给您的!您要不要瞧瞧?”
段慕鸿点点头,正要答应,外头忽然又火急火燎的跑进来一个小厮,大声喊着出事了出事了。段慕鸿皱起眉头道:“火烧猴屁股似的・・・・・・你急什么?稳重些啊!又怎么啦?”
小厮看看还正把手伸在空气中的栓保――手里也拿着一封信。脸上登时便有些不知所措。段慕鸿不理他,自顾自把两封信都接了,拆开来准备看。后来那个小厮总算用焦急的仿佛房子被烧了般的语气道:“咱们从海外回月港的船!被抢了!”
“抢了?”段慕鸿惊呼。“谁?谁这么大胆子?敢抢段家的船?”
“是倭――倭寇・・・・・・・・”
段慕鸿皱紧了眉头,看了那小厮一眼,立刻低下头去拆开陆朗的信。拿起来一读,她登时气的黑血翻涌――倭寇倭寇,又是倭寇!
倭寇入侵朝鲜,朝鲜向大明求救。身为登州知府的陆朗首当其冲,担当起了给上前线的明军将士提供辎重粮草的重任。然而,陆朗遇上了麻烦――明军援朝,或自登莱二港开拔,或经辽东北上。但此时由于朝鲜先期提供给明廷的军事情报有误导致明廷初战不利,是以辽东半岛战事胶着,且倭寇零碎部队时常活动于渤海一带,祸及金州,复州等地。朝廷命山东为辽东和朝鲜战场上的明军提供辎重。本身就因为军费勉强,粮草不够。倭寇又在金州附近海域横行,时不时就要打劫一下运送粮草军需的船队。这一来二去的,原本后勤保障就堪堪卡在足与不足的边缘。倭寇这样一祸祸――陆朗在信中说,朝廷派给的军需虽仍能支撑,但不知究竟还能撑多久。粮食是已经出现不足了。可辽东与朝鲜边境上同倭寇恶战的将士们需要这些啊!
“我已同莱州知府并山东布政司和几位都司一齐,向陛下上书申明了当前军需不足的处境。本地的一些富户也慷慨解囊相助。但所筹集的依旧是不够。雁希,当年你我在学堂读书时,你曾对钱老说过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今国有难。我虽身为一介俗人,可也想略尽绵薄之力。想来你这般心胸开阔之人亦然。雁希若能帮忙筹集一批棉布以制军服,则伯昭感激不尽!”
段慕鸿慢慢折起了信纸,紧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这个陆朗!”她咕哝着,“小看我?这样一件事,用得着说的这么客气吗?别说他陆朗正好是登州知府,要冲在前头!就算他不是登州知府,我已知道了这件事,那就不能装聋作哑!倭寇是哪里来的鼠辈,敢对我大明的军民撒野!让他们知道知道,谁才是□□上国!”
她转过身去,一瞬间便恢复成了她那个雷厉风行的段朝奉模样:“立刻派人去给陈四嫂送信,让她火速回松江一趟,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限度,购进最多的棉布!对了!粮食也可以收一些,这两样东西都是有多少收多少――你告诉她,‘聚宝盆’给她用,那艘船大一些,能多装点布和粮!”
“老爷您忘了?聚宝盆号前些日子去漳州了――这会儿估计都到吕宋了。”
“那就用流火号。流火在罢?那个比聚宝盆小一些,但也能用――告诉四嫂,让她今夜就动身,越快越好!尽快把这些东西带回来――带回来后就来见我,我亲自押船回山东!”
“好嘞!”
段慕鸿安排好这一切,在黄昏的书房里她猛地转过身,对着身后墙上那幅由她父亲段百川写就的“修身齐家”紧紧抿起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