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视频)马嵬之乱
大殿前,所有人都没有缓过心神。
他们震惊于身上炙热的灼伤感,震惊于那战场的混乱,妇孺的哭嚎。
刀刺穿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身体,流血的滴答声,那是他们自己的血液。
还有那极亮,但空悬的皇位。
尽管所有人在第一次天幕就已经知道,他们的陛下会弃城而逃,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心中仍旧会骤然紧缩。
在所有人的心神深陷天幕不可自拔的时候,天幕传来浑厚的声音,将他们惊醒。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众人被当头棒喝,所有人清醒地意识到,动地来的鼙鼓,逼得千乘万骑往西南行。
那不是西南行,那是……逃窜。
“西南行”的是陛下,“动地来”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
逆贼是安禄山!
韩休当即上前:“臣请求陛下派人,即刻捉拿逆贼安禄山!”
有不少大臣站出来纷纷附议。
李隆基的气愤像是在第一次误以为逆贼是安禄山的时候耗干了。
他现在很平静。
尽管低沉的神音将他从亡国的梦境中拽了出来,但他依旧是恍惚的。
他的脑中是铺天盖地的哭喊求饶声,还有那醒目的,空悬的皇位。
要现在,就杀了安禄山吗?
李隆基犹豫着。
此时,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请求将安禄山即刻处死。
李隆基心中犹豫,但天平还是偏向了将安禄山这个不确定因素给扼杀在摇篮。
他伸出了手:“传朕旨意……”
此时,天幕开始晃动。
这不是转换画面时的黑暗,也不是天幕即将消失的暗淡。
天幕画面没有消失,但是忽闪起来,堆聚的阴云隐隐有消散之势。
张九龄像是看懂了什么。
他站了出来,急忙开口:“陛下三思而后行,臣恐陛下下旨刺死安禄山之日,就是天幕消失之时!”
现在离天幕所说的安史之乱还太远,从天幕之中知道的有效信息还是太少。
最明智的举动是,让天幕依旧存在着,至少,在安史之乱之前,天幕都应该在这里。
天幕消失……
李隆基将张九龄的话听进去了。
天幕消失,意味着背刺结束。意味着从此,他李隆基有任何失德行为都不会再被天幕指摘出来,惹朝臣谏言,他再也不必听后人对他的谩骂。
从此,他可以捂住耳朵,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想。
他是皇帝,他可以过着天幕中那个自己过的奢靡生活。
那样的生活多惬意啊。
不像现在满朝文武都等着抓他的小辫子,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不是。
想到不再被背刺的快乐,李隆基动摇了。
天幕随着李隆基动摇的心神,晃的更加剧烈起来。
周围漆黑的天逐渐出现几缕亮光,这是托举天幕的阴云在慢慢消失。
张九龄彻底着急了,他上前几步,声音更大了几分:“陛下三思啊!”
刚刚劝谏的大臣们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在天幕摇摇欲坠即将消失的时候,他们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杀不杀安禄山其实不是决定唐朝灭亡与否的根本因素,能决定大唐兴衰的,只有陛下,大唐的皇帝,李隆基。
安禄山不重要,但天幕不能在这个时候就消失。
于是刚刚劝李隆基的那些人又纷纷站出来,恳切道:“陛下三思!”
安禄山绝对不能死。
李隆基几乎要把命令说出口了。
该如何说,用怎样的措辞,他甚至已经在心里酝酿好了。
但不知怎么的,他的脑海中,倏然又想到了那个空悬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