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这是我养的闺女 -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 凔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63章 这是我养的闺女

夜幕降临,王府里李煦正在吃晚饭,饭桌上只有他和小公主,少了个话多的寇骁,顿时冷清了许多。

小公主对即将到来的婚礼格外期待,因为李煦将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格外重,恨不得明天就看到现场直播。

“父王,今日钱婆婆问,您大婚那日我要穿什么衣裳。”

李煦给她盛了碗汤,逼她喝完,说:“这点小事刘树会解决的,不用你烦恼。”

小公主又问:“那我那天可以请好友来喝喜酒吗?”

李煦正在喝汤,听到这话差点喷了,“你为何有这种想法?”

有小学生在父亲娶后妈的时候请同学来参加婚礼的吗?按李煦的想法,小公主那天捧着花当花童就好,怕她心理难受,他也有交代几家交好的将同龄小孩带来。

但这意义不一样,前者是以小公主朋友的身份来的,后者是以亲戚朋友家属的身份来的。

“您要娶寇叔叔了,以后他就是王妃了呀,我得告诉大家一声,免得他们以后上门喊错称呼。”

小公主说的理直气壮,李煦不知该如何反驳,不过也不需要反驳,反正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用他的名义请人和用小公主的名义请人没区别。

但收到小公主请帖的人家却不这么想,他们同样没见过子女在父亲婚礼时宴请同伴的。

冯家,冯夫人收到请帖喜出望外,对丈夫说:“你瞧瞧,咱们女儿多受小公主看重啊,竟然单独给她送了帖子,这说明她把咱们女儿当朋友呢。”

以冯少棠的身份,他最多携带妻子参加婚礼,不可能全家都去,这份请帖确实能给他长脸。

因为谢家被王爷重用,冯少棠如今对夫人也温和多了,家里的美妾送走了大半,像个浪子回头的好丈夫。

不过冯夫人知道,这些改变都是因为娘家的缘故,或者说是因为顺王的缘故,她激动地说:“既然小公主正经邀请了我们女儿,那她也要单独送份贺礼的,该送什么好呢?”

冯少棠皱着眉头,小孩子送礼本来很好解决,但那天是王爷大婚,他们的贺礼都是给王爷和王妃的,小孩子送的到底该给谁?

冯少棠压低声音吩咐:“你有空带闺女上门去打听打听,小公主与寇家那位处的如何,是真心祝贺还是想闹场,这可马虎不得,咱们闺女可不能被利用了都不知道。”

冯夫人吓了一跳,“不会吧,她……她能怎么闹?那可是王爷看中的人。”

“皇家子孙,谁知道呢,听说这位小公主箭术了得,马术惊人,全城同龄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比不过她,这样养出来的女儿脾气肯定大,做出任何事都不奇怪。”

冯夫人想想也觉得有道理,赶紧让人给她梳妆,“我先去另外几家问问,肯定不止女儿一人收到帖子。”

李煦并不知道小公主在外的名声有多彪悍,在他眼里,女儿再乖巧懂事不过,温温柔柔,知书达理,对下人对朋友都一派真诚,有时候他也会骄傲:看看,这是我养出来的闺女呢!

因为皇帝特别关注小公主,杨公公来南越也特意拜会过她,送上礼物,表达了皇帝对她的关切和思念,把小公主都说哭了。

杨公公自然把这一幕记下来,等着回去告诉皇上,定然能唤起皇上的祖孙之情,人年纪大了,就越发喜欢小孩,杨公公等着小皇孙出世,也是因为这个,皇上知道顺王有子一定会高兴的。

而让皇帝高兴就是他们这些太监的最高职责,说不定他老人家一高兴,就提拔自己了呢?

小公主事后与李煦邀功道:“父王,姝儿表现的怎么样?”

李煦瞅着她半大的年纪,心想:这娃真是聪明,这么小就知道演戏糊弄人了,她偶尔确实会想起皇爷爷,但要说有多想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皇帝算起来还是她的杀母仇人。

提起母亲,李煦小心翼翼地问:“姝儿会想母妃吗?”

小公主面色一变,紧紧抓住李煦的手,“父王为何如此问?”

“别紧张!”李煦安抚地摸着她的脑袋:“父王就是随便问问,毕竟你还是孩子,没有母亲在身边,父王又忙,说不定会觉得孤单。”

小公主松了口气,重新展露笑容,“不会的,姝儿怎么会孤单呢?姝儿有夫子,有玩伴,还有这偌大的闽州城随我闯,每天都开心极了。”

玩才是孩子的心性,李煦很少过问小公主在外头玩什么,只要安全就好,听她这么说,心里也放心些,否则他深怕小姑娘会因为幼年丧母产生心理阴影。

又过了一日,李煦收到了叶长青传来的消息,他已经成功混入城里,但城里时刻都有士兵巡逻,不许百姓出门半步,他暂时没能与秦祖新他们汇合,只把城中情况汇报回来。

安庆平顶着钦差的名头早在半个月前就顺利进城,然后找到叛军的首领,言辞恳切地说一定会严惩犯官,保住他们的军衔,让他们稍安勿躁。

士兵们不可能真心想反社会,都是被逼的,如今有人保证会惩罚恶官,还能保住他们的军衔,这条件怎么不诱惑人?

叶长青在信中说:“安大人率一千羽林军而来,进城时只带了两名随从,但他从叛军处离开时带走了足足五千兵马,气势汹汹地去郡守府抓人。

原本叛军只是围了官府,不许百官出入,并未大开杀戒,安庆平的到来让那些大人们看到了活着的希望,以为事情终于能落下帷幕,但未曾想到,安大人进入府衙后,让士兵将所有官员缉拿,当场宣判陈大人的十大罪状,条条都是灭门大罪,陈大人自然不服,声称自己是被郡尉隐瞒,而且这军饷克扣一事是从京里开始的,到了颍川所剩不足一半,他就算有罪也绝对不足以抄家灭族。

安大人无视他的辩驳,连证据都未出示,当场斩杀了陈大人,陈大人一死,其他官员都吓坏了,说是愿意倾家荡产补齐士兵们历年所拖欠的军饷,叛军本来要的就是钱,他们之前抢了一些,如今再拿一些也就知足了,毕竟没人想造反。不过安大人却说,此事并非银钱补齐就完事的,必须从上到下查清楚,他奉皇命出京,就是要查清此事,揪出所有私拿军饷的官员,严惩不贷,给将士们一个交代。”

李煦看到这,心里却想:如果安庆平当真是如此大公无私的人,那他绝不会一来就杀了那位陈大人,两家没有直接的仇恨,但中间连着宁家,没仇也变有仇了,为此他更应该拿出证据来才对。

可见安庆平那一刀砍下去时,还是公报私仇的成分居多,再说要查清此案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

果然,叶长青在信中写道:“安大人派人查了历年账簿,也问了上百份的口供,查了半个月,最后将矛头指向薛家与宁家,并且未经查证就将消息公布出去,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不止军士激愤,百姓的情绪也异常愤怒,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联名上书,要让皇上严惩薛宁两家,还政治清明。”

李煦看完信,让人去将寇骁请来,事关军务,也无所谓规矩不规矩了。

寇骁来的极快,进门飞快地扑倒李煦,对他又啃又咬,像一只离家多日的大狼狗突然回家见到主人。

李煦被舔了一脸的口水,嫌弃地推开他,“别闹了,脏死了。”

寇骁堵住他的嘴,用舌头缠着他,用牙齿咬着他,才不管脏不脏,反正不让他亲个够,他绝对不起来。

两人亲着亲着,身上都着了火,李煦惦记着正事,而且这可是在书房,虽然刘树在寇骁进门时就已经退出去了,虽然门也关上了,虽然刘树肯定会把门外的侍卫都赶出院子,虽然……好吧,反正周围都没人了,那就……

寇骁看出他的屈服,很快让人抱到软塌上,几日没见,两人都有些激动过头,屋内的温度直线攀升,直到夜幕降临,书房的门才从里打开。

刘树亲自守在院子外,听到声音低头走过来,问:“王爷,可要传膳?”他心想,这么久了,又是剧烈的体力运动,王爷肯定饿了。

寇将军真是不知节制,他是武人,体力自然更好,怎么能拉着王爷胡闹呢,王爷身体怎么吃得消?

寇骁无视他脸上变幻莫测表情,吩咐说:“先去取两套干净的衣裳来,我与王爷要沐浴,饭食也准备好,今晚吃点清淡的吧。”

刘树应诺,又问:“小公主来问过一回,今晚可要一起用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