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殿试 -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 凔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39章 殿试

三场考试成了京城这个月议论的热点,连顺王的花边新闻都没人提了,这件事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京城多了好几家私塾,专门收寒门子弟,老板们想的也很好,等殿试结束,看看哪些落榜的寒门学子雇几位来当夫子。

以前寒门学子想出人头地靠的是依附贵族,得到贵族的举荐才有机会往上爬,现在朝廷给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机会,只要学有所成,将来谁都可以去考试,万一就考上了呢?

“快去看皇榜,第三场考试成绩公布出来了,最终能入殿试的只有五十人,天啊,我堂兄居然榜上有名!”一名在酒楼做跑堂的小年轻激动地四处宣扬。

这种事真的太神奇了,他们这样的平民子弟,居然有一天因为考了几场试就能入宫见皇帝,这是多少人几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往就算得贵族老爷举荐,可以做个小官小吏,那也是见不着皇帝的,想想他的堂兄就要站在奉先殿上,那得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年轻人乐得眉飞眼笑,连跑步都是轻快的,浑身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有相熟的老顾客打趣道:“牛二,你那堂兄不是叫牛大么,就这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字也能榜上有名?别是骗人的吧?”

牛二挥了挥手上的抹布,跑过去替他抹干净桌子,又给倒了茶,笑着说:“不信您去看看啊,不过我堂兄改名啦,他自己取了个名,叫牛壮实,就在末尾倒数第三个呢,真是太厉害了!我娘亲和大伯母还约好了明日去给祖宗上香呢,让他们保佑我堂兄能当上官。”

“敬祖宗是没错,但不是还应该求神拜佛吗?听说城外的几家寺庙道观都被挤满了呢!”

有人不解地问:“不是才入围了五十人吗,怎么就挤满了?难道还得呼朋唤友去烧香?”

“傻了吧,除了这些寒门出身的学子,不还有各家族选出来的吗?他们又不是稳上,当然也得求神拜佛!”

“那些少爷们就算当不了官也不缺池不缺穿吧,而且今年没上还可以等明年,急什么啊,要我说啊,朝廷就该严格把关,没得选出个祸害四方的贪官来!”

“贪官污吏自古以来都有,不论出身,只看人品,而且你当一大家子人好养活的,那点俸禄哪里够?”

******

魏家,魏相爷的书房里,老爷子正和长孙说话,说的也是殿试的事情,“能上奉先殿面见圣上也算是个良好的开端了,若能刚入仕就得圣上青眼,将来仕途也更顺畅些,你可准备好了?”

魏澜犹豫了片刻,问:“阿翁,此次择选皇上是想选出什么样的官员来?”

魏相爷安抚道:“我明白你的顾虑,这次因是顺王殿下牵的头,所以听他的意思是选出几百名有能力当官的好苗子,等哪里空缺了就能立即补上。

原本以你的身份和资历是无需走这一遭的,但这也是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你起点纵然再高,也得实事求是的做点业绩出来才能服众,祖父是想着,这种集体上奉先殿殿试的机会乃是第一次,去露个脸拔个头筹也好,至少往后几年内朝廷都知道有你这个人物了。”

魏澜也是自信的,他做过每场考试的试卷,得分都比他们高,只要不出意外,他拿头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总觉得顺王的目的不单纯,万一他从中插一手呢?

“阿翁,顺王果真不是为了提拔寒门子弟?”

魏相爷看了他一眼,笑着摇头:“你当顺王傻吗?他就算想重用寒门也不会选这个时候,既然是他弄出来的考核,说明他只想给寒门学子一个机会而已,难道你以为他还能越过你们这些世家子弟去选寒门书生来培养?那得多花多少时间。”

这不是开玩笑的,各世族家有出息的后辈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哪家不是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精力,可远非寒门学子可比。

“你想想看,王爷当初在南越时重用的纪韩宇,也是卢山长的关门弟子,虽说两人师徒关系破裂,但他的学问是实打实的,还有他重用的几个官员,都是世家出身,听说连宋望都投奔他去了,而真正寒门的书生,要么是放在私塾教授孩子,要么就是当个管事之流,说明他心里门儿清。”

“孙儿明白了,殿试只有一道题,这题不知是陛下所出还是王爷所出?”

“肯定是陛下出,陛下也期待着见一见你们这些能干的后辈呢,总不能什么好名声都让顺王占了,你就放心吧,你平日里写的那些文章都不错,面也广,陛下最近在头疼赈灾的事情,想必会问这方面的。”

“赈灾啊!”提起这个,魏澜想到了之前的那件事,询问道:“不知林统领他们赈灾之行如何了?可有遇到麻烦?”

魏丞相叹了口气,说道:“三天两头就有公文传来,进展还不错,麻烦肯定是不少的,官员们不肯听话的被绑了好几个,林钊也不查案也不问罪,说是绑了上京交给廷尉审理,百姓们也闹了不少事,有说分钱分的不公平的,也有说粮食分的不均的,不过都没闹出大乱子,毕竟有三千羽林军呢,谁敢真刀真枪和他们干?”

“真没经官府的手直接发了?”

“是,不过每日发了多少粮多少银都有记录,并且公告出去,连这京城里都同时贴了一份,每日有官差宣读,王爷说,要让百姓们知道他们交的税赋都用在哪儿了,既然贪官杜绝不止,那就发动群众一起监督,总能让贪官们收敛些。”

“好手段!”魏澜激动地说,他在书房里走了几圈,兴奋地说道:“阿翁,有如此明主,我大燕一定会更加富强的!”

魏丞相耸耸肩,他当然知道李煦很好,比在位的这位还能干,但家族兴盛看的可不是君主贤明与否,而是君主是否愿意看重他们。

魏丞相敢说,李煦上位后,就算不敢对世族动手,也绝对会压制他们的壮大,魏家如今已经是大燕数一数二的宗族了,魏、王、谢这三家还能稳定多少年呢?

“祖父记得你当年与顺王交情还算不错,你可以试着向他投诚,但以我之见,他恐怕不会多重用你。”

“为什么?”魏澜一直想不明白,顺王为何看他的眼神如何淡漠,仿佛是个完全不相干的人。

“因为他忌惮魏家,你的路子也许需要变一变了,将来做个封疆大吏也不错,这内阁恐怕与你无缘。”

“就因为我姓魏?”

“对,就因为你姓魏,你是魏家嫡长孙!”

“孙儿觉得顺王不是这样的人,不过有舍有得,魏家想要更进一步很难了,确实需要收敛锋芒。”

魏丞相欣慰地看着他,“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等祖父死后,魏家就分家吧,宗族大了,免不了藏污纳垢,没的将来成为你的绊脚石。”

“阿翁……”魏澜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一向注重家族的祖父会说出这种话,难道顺王果真想要对付魏家?

“阿翁,如果……我们可否另选贤能?大皇子、四皇子,还有几位小皇子,不都可以?”

“以前顺王还没回京时还有机会,现在看来,很难,大皇子自身难保,四皇子……除非先头那两位都死了,否则怎么也轮不到他。”其余的就不用说了。

皇帝不是昏君,这些年平衡之术用的极好,朝廷上并没有一支独大的官员,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谁都没那么大的本事。

******

过了两天,殿试如期而至,一大早宫门前就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以及等待进宫的学子们。

这些学子们分为两个阵营,一边华服锦袍,一边布衣白袍,泾渭分明,看着就像随时要干上一架的样子。

殿试设在辰时,朝会刚结束,宫门大开,赵公公领着跟班们来宣旨:“宣……贤才们入殿侯旨!”

“快看,那位就是最得陛下信任的赵公公,年纪真是大啊,听说和陛下是几十年的交情了,比一般大臣还有脸面呢。”

“那些就是宫里的太监了吧?我有个远房表弟当初为了救母,舍身进了宫,这么多年了无音讯,也不知人过的好不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