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 - 红楼之我哥哥叫贾宝玉 - 守住本兮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三合一

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他知最近徒晏清这消极忍让的方式,让他手底下跟着的人或多或少都起了点难言的心思,只是他原以为这方知府是个通达的人,会想清楚些,没想到竟也拐进了死胡同里。

“昔日有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先生以为拾得大师如何回答的?”

贾瑾不答反问。

方知府身子微微一顿,这种佛法中的禅礼他还是略懂一二的,他当然知拾得大师是怎么答复的,“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募地,方知府睁大了双眼:“你是说?”

贾瑾没等他说,便继续道:“先生可知勾践卧薪尝胆的道理,小子以为,凡成大事者需忍其不能忍,如此方可成事!”

说完,贾瑾便没在说话,他刚才的回答即隐晦的告诉方知府他的选择,却又间接向他说明,如今四皇子的蛰伏是为了将来所成的大事。

“好好,好!倒是我想左了!你这小子……哈哈!”

方知府突然开怀大笑的表现将贾瑾吓了一跳,也将贾珠和正说话的老者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老者是白鹤书院的孔山长,同时又是方知府的授业恩师。

方知府年少得志,自是傲气非常,虽说因他伯父的事一时受挫,但很快便得了四皇子的相助,总体上日子顺风顺水。

孔山长一直就觉得他这徒弟的性子在官场上怕是会混不下去,原因无它,他的性子太过冲动,几乎是想到一出是一出,虽说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难保将来不会受人攻讦!

倒是难得看他有如此肯低头的时候。

总体上来说,这次的见面算的上是宾主尽欢,当然前提是方知府不用那种吃人的目光一直盯着贾瑾的话。

日子很快便到了院试的日子。

院试由各州府的学政官主考,凡是府试通过的童生都可以参与,院试的报名与县试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不同于县试的连考五场,院试只分为正试与复试两场,两场考完,即会发出长案,在长案上的人皆录取为秀才。

因着去岁的县试,府试贾瑾一举夺下两个案首,因此这次院试,贾瑾倒是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少年站在人群中,身姿挺拔,气质清扬。

耳边传来别人对他的窃窃私语,贾瑾也是面上无波,自是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不知何时,贡院的大门处已经被抬过来一面大锣鼓,一道清脆的锣鼓声,从门口处传了过来,响彻现场,同时也正式拉开了院试科考的序幕。

一众学子在听到锣鼓声后,尽皆提心吊胆起来,有几个学子的身子哆哆嗦嗦的颤栗起来,也有几个学子不断擦拭着额头的冷汗,一时人间百态尽显!

毕竟院试不同于府试县试,三年只考两场不说,只要跨过了院试的门槛,就等于一只脚跨入了士大夫的门槛,又怎么不让这些学子心绪激动。

经过繁琐的唱保、查验身份等步骤,贾瑾这才进到了贡院中。

贾瑾整理好考棚中的环境没多久,此次主考的学政官便缓步进入考场。

院试的学政官一般都会在考生科考前巡视一圈考场,等巡视到了贾瑾这地时,领头的男子脚步微微一滞,随即又不动声色的往前走。

贾瑾抬头快速看了那领头之人一眼,随即便又低下了头。

领头的人身着红袍,面色威严,看着便是一个古板周正的人,倒是与前些日子所见的那位孔山长有些肖似。

肖似?莫非・・・・・・

贾瑾脸色略微有些不自然,他忽然想起那次与方知府见面时,方知府曾大言不惭的说他若是答好了他的问题,他就必保他通过此次的院试的话。

他原以为这不过就是方知府的一时妄言,如今看那主考的学政与孔山长面容肖似,相必两人定是有什么亲缘关系,而方知府又是孔山长的关门弟子,那他与这位学政大人大人是什么关系也就不言而喻。

等巡视过考场一圈,孔学政这才进了贡院中为考官准备的房间中休息。

他才跨进房门,便见方知府已经端着茶坐在房中品茗。

“师兄可是见过那个小子了,看着可是个良材?”

孔学政见他那副样子,心下就有些来气。他这个小师弟从小就受尽他父亲和众兄弟的疼宠,便是他,虽说嘴里总是要说上他两句,但是行动上仍旧是很关照这个小师弟。

“只是看了一眼,能够看出个什么来,也不知你怎么就对他这么上心,莫不是你动了收徒的心思了?”

方知府端起茶碗又抿了一口这才缓缓道:“那小子挺合我的心意,若是他这次过了考试,我就在宴会上亲自收这个小子做我的亲传弟子,想来那时,那小子也是不能拒绝!到时候师兄和老师可是要多看顾着些!”

孔学政原本对他投靠了四皇子的行为十分看不上眼,如今见他一副对贾瑾势在必得的无赖行为,有些没好气道:“若是那个少年人真如你说的那般是个有才的,便是你不说,我也是个惜才的!”

此时的贾瑾当然不知道房中两人的交谈,他看着眼前的试题,微微陷入了沉思。

院试的整张试卷分为三道题。

第一题,是默写《圣谕广训》中的一段文字。

这类题出卷者常是选取其中的一段句子,截掉两头,只留中间,让考生来补充完成。题型简单,通常考查的是学子对考试最基本的熟记,背诵。

这题对贾瑾并无甚难度,他只匆匆略了几眼。

第二题,是道四书文题,以四书文中的一些句子为题目,让考生作答,就如县试府试科考的内容一样,需要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类题目,通常有一套自己的回答模式,毕竟四书文也不过寥寥万字,对于出题者来说,其实翻来覆去也就那么些题目可出,除非如上次的方知府一般,出个截答题,要不然题目也不会很难,只是如何答得出彩,却要考生放点心思进去。

院试的第三题考的却是县试和府试都未出现过的策论题,这道题在整张试卷中难度最大,几乎就是一道题决定了此次院试的成败。

“今有河间府水患,流民四散,・・・・・・既往之失,何者宜惩?将来之虞,何者当戒?”

这策论题并不是很难猜,毕竟这几个月来朝中最紧要的事情也就只有河间府的水患。

只是这题问的犀利,只问考生如何帮扶百姓摆脱当前的困境?在处理这次水患中为官者犯了哪些错误,应该如何修正?将来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这题需让考生将实际问题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做一遍长文章,阐述自身的看法,这样便需要下些心思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