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 农家子的奋斗 - 木瓜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农家子的奋斗 >

第85章

李喻此时正坐在豪华宽敞的马车中,他的对面却是肃王祁桓,两人中间摆着一个棋盘,上面放着黑白棋子,李喻盯着棋盘思索了一阵,最后无奈的放下手中的棋子,“又输了啊!哎呀!不下了,不下了,这个就不是我能玩儿的。”

祁桓也笑着放下手中的棋子,这个李喻什么都好,就是下得一手臭棋,无论如何也没有进展。

其实这也不怪李喻,他以前就从来没有接触过围棋,来到这里后,天天都忙得团团转,哪里有闲工夫下棋玩。

李喻将棋子各自收好后,倒了一杯热茶递到肃王面前,随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放到了嘴边喝了一口。

祁桓双手捧着茶杯,想到如今的局势,却没有心思喝茶。

李喻看着祁桓愁眉不展的模样,不禁一笑,平和的道:“殿下也不必过于忧心,此去也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非什么大事。”

祁桓点点头,“先生所言不错,只是此刻心中复杂难言罢了。”

李喻倒是知道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也就笑笑没有接话。

他们此行,是接到了南王祁钰南的传讯,让他们这些封王齐聚一堂,共商大事,不用说也知道这个共商大事是指的什么了。

如今朝廷动作频繁,他们这些封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南王就是其中跳得最欢的,这不,前几日,他广发信函,几乎将所有的封王都邀请了,去南地相聚。

按理说封王是不可能同聚一堂的,这可是犯了朝廷的大忌讳,被人抓到把柄,罪名可不轻。

然而此时,朝廷中关于削藩的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诸王心中不是没有想法,都到了这个时候,谁还管得了那么多,他们总不能由着人欺负到头上来还无动于衷吧?所以,南王祁钰南这么一号召,诸王十之八,九也都纷纷响应,就算因身体状况不能来的,也都派了嫡系子弟前来。

祁桓新封王没几年,又是当今皇帝的弟弟。当他接到南王送来的信函时,心中是纠结万分,最后商议了半天,这才决定了,先过去看看情况再说,于是就有了同李喻这一行。

他们的计划是韬光养晦,不会在此时过于出风头,对于南王的召唤,他们随大流是最好的。

祁桓看了看外面的景色,决定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想太多也无益,便转移了话题,“听说先生的船队已经出海了?”

李喻笑着点点头,说起船队,不过也就三艘大船而已,离他的计划差的远呢,时日紧迫,也只能先匆匆造就三艘大船,剩下的,只有等以后再慢慢完善了。

这种大船的造价不低,莒平县的富户们商议了良久,却始终还是拿不定主意,此次百顺商行的船只出海,他们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先观望一下,毕竟成功了倒还好,若是失败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谁家的银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等着百顺商行的船队出海归来,看情况再决定了。

“这其中还有王妃的一艘,殿下您不知道嘛?”李喻轻笑一声。

这个他如何不知?阿濯跟他说起过,他拿了自己的私房银子,跟文瑾白合伙,弄个船队出海。

他当时听了也就一笑置之,阿濯喜欢那就随他去做就是了,阿濯向来对数字敏感,曾经还在先生那里学过一段时间。成为王妃后,王府的生意都是他在打理,半点不用自己操心。

“等船队回来,说不定能带给殿下惊喜呢。”李喻倒是很有自信。

“拭目以待吧!”祁桓也笑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就这么三艘船,以后却发展成为了皇家船队,下西洋,成了大齐国和海上各国的联系纽带,更为将来大齐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朝廷局势不明,陛下又要削藩,这引起的封王反弹,朝廷怕是会得不偿失吧?”祁桓虽然对哪一边的做法都不赞同,可他想到如果局势不可收拾,那么遭殃的还是平民百姓,这些年来,天灾人祸不断,朝廷不知怜悯赈济,反而兴起兵戈,这天下又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子。

“先生,依你之见,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祁桓问道。

李喻摇摇头,“这种矛盾不可能解决得了的。此事因果,很难说谁对谁错,如果新帝能宽容大度,王家或许就不会撺掇南王谋逆,而南王心中若无异心,安分当个逍遥王爷,就不会跟朝廷作对,或许就不会有新帝削藩一事,就算有,也不会是现在。”

这话说的很对,世事总有因有果,祁桓叹息,他心中宽仁,不希望百姓受难,却又无可奈何。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廷若是仁君能体恤百姓疾苦,百姓日子方能好过一点,若是遇□□,百姓则无活路了。”

祁桓心头一震,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廷更迭,不论兴亡,受苦的终是无辜百姓而已。

祁桓的神情李喻都看在眼中,李喻微微一笑,“殿下宅心仁厚,是肃州百姓之福,可是天下之大,不止肃州一地也。”

祁桓陷入沉思,又听李喻继续说道:“这是一次危机,可又何尝不是一次机遇呢?”

“先生这话不知从何说起?”

“殿下,新帝是什么样的人,想必您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他登基以来,清除异己,杀戮大臣,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手段引起封王的反叛是必然的,就算没有南王,说不准也会有别的人。”李喻停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而南王,此人才智平平却好高骛远,且贪财重利,为了敛财,苛捐杂税比起朝廷只多不少,他封地子民说水深火热也不为过,这样的人,如果到了那个位置上,百姓能有安稳日子吗?”

祁桓没有说话,他知道李喻说的都是事实,就算他想说什么也无从辩驳。

“君者,舟也,百姓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不能使百姓有安稳日子过,何以为君?这天下乱象已生,我说的机遇便在于此,殿下,何不为了百姓争上一争?”

祁桓咬紧了双唇,他的眼眶微微泛红,身子微微颤抖起来,是因着李喻的话,心中澎湃难以抑制。

“臣只是为天下苍生请命罢了,殿下的目标当为天下之君,为百姓谋福利。”

“天下之君,谈何容易?名不正则言不顺。”祁桓摇头,他身为皇子,不是没有幻想过,他若有一日为君,又该如何做,才能让让天下安宁,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可这些也不过只是想想而已,他深知自己不可能站在那个位置上,不提太子,便是其他的皇兄随便哪一个也比他聪明有能力。

“此言差矣,何来名不正言不顺之说,论起来,殿下身为先皇子嗣,只这一点就不会受到世人诘难。”

“我……”祁桓哑口。

“殿下以为新帝与南王能一心为百姓么?呵!他们心中所思所想不过是至高无上的权利罢了,他们的争斗会让天下分崩离析,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殿下如若不争,那便任由先帝留下来这千疮百孔的天下最终因这权利争夺而亡罢!”

祁桓知道一旦局势发展成这样,李喻所说的结果将会成真,这是他难以接受的,他身为皇室中人,岂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结局而毫无作为?国破家亡,他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先生可愿教我?”祁桓朝李喻拱手一揖,身子微伏,行了一个标准的拜师礼。

李喻连忙扶起他,“可不敢当,臣只能尽力相助殿下,为殿下,也为这无辜百姓。殿下只要一心为民,以仁施政,希望殿下能让百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将来,大齐国尤为可期也。”

祁桓听的心情激荡不已,此亦他心之所愿矣。

“好!便依先生所言,本王便以此为目标,有先生相助,此后你我君臣相得,愿我有生之年能够得见。”

有了祁桓这句话,李喻便知道他已经做了决定了。能有这样的结果,他很是满意。

祁桓这人,李喻与他成为君臣三年,对他也是了解的,他生性宽厚仁爱,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也能从善如流的接受,这样的人为君,对这天下百姓是最好的选择了。

李喻除了为百姓选择仁君,他的心中还想要替文瑾白报仇。

他已经了解清楚了当年文家之事,当年文家不争不党,以为可以保全自身,哪里知道却埋下祸根,太子,也就是现在的新帝祁烨因为文家不肯依附,而动了杀机,只因为文家若不能为他所用,要是被其他皇子所用,那么就是极大的隐患,祁烨心胸狭隘,便生出了将隐患扼杀的想法,遂收买文家大房,栽赃陷害通敌罪证,其实,这些不过都是最简单的栽赃手法,只要有心之人仔细一查就能查清楚真相,只不过先帝也并没有打算让文家逃过去,他知道,他的时日无多,留下文家一家独大,对于新的继承人来说并非是好事,这次是除掉文家的大好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故而便默认了事态扩大,一举将文家铲除掉。

说到底,文家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而已,虽说如此,可是当事之人李喻不会放过,文瑾白的罪不会白受,新帝,还有文家大房,总要替他讨个公道才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