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 满级大佬回村搞事 - 己亥之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0章

“你这丫头!”

颜长民呵呵笑着摇摇头,想占你点便宜,比登天还难。

“颜叔,颜叔?”季小冬恍若未觉,眨巴眨巴“无辜”的大眼睛问颜长民:“乡里有钱了?”

“是!”颜长民无奈道:“项目钱刚刚拨下来,现在在乡财政所账上。”

季小冬眨眨眼,微笑不语。

“走程序!现在在走程序!”

“知道知道。”季小冬说:“我们不着急,真不急。国庆前能拨到村里账上就可以。”

现在才八月下旬,到十月一,还得有一个多月快俩月呢。

够给乡政府面子了吧。

呵呵。

颜长民一眼看穿季小冬的小心思,“大度”的想自己不跟小丫头片子一般见识,全然忘了乡里商量的过了年再把资金往下拨。

这半年多也不少利息呢。

所以等隔了一天,颜长民在乡里开工作会的时候,财政所钱所长不乐意的问:“不少说好过了年再给。”

“人家小姑娘都说我脸上了。”颜长民指指自己鼻子,对钱所长说:“你有意见你去说。我没那脸欺负个小丫头。”

钱所长撇撇嘴,心道,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手里有钱了开始讲脸面了,也不知道之前是谁着急上火恨不得把乡政府都给卖了。

不过这话,钱所长在工作会上可不敢说,晚上哥几个一起喝酒时可以拿这话好好挤兑挤兑颜长民。

工作时颜长民是领导,酒桌上大家都是哥们儿。

颜长民的性格,豪爽、豪气、豪饮,四海之内皆兄弟。

跟季小冬一个小丫头关系处的这么好,固然有季小冬脑子活眼头活会办事儿的因素,也少不了颜长民“折节下交”没有太大的架子,跟谁都能打成一片的性格有关。

颜长民这性格,在宁泽地区很能吃的开。所以他在上任乡书记退休之后,顺理成章接了平安乡的一把手。

平安乡是金山区面积大,人口多的大乡镇。当上平安乡的一把手,以颜长民的年纪,即便是熬资历,也能熬到县城做个主要领导。

季小冬开学前,跟季海明交代,让他跟乡里搞好关系。

“这你放心。”季海明现在眼界也开了不少,心也大了,跟季小冬说:“你爹知道怎么办。”

说完之后,季海明又觉得,人家都是孩子上学之前,爹娘嘱咐孩子,自己家怎么反过来。

不行。

季海明想来想去,强行嘱咐了一句:\"你到了学校好好学习。\"

但是这句话,正忙着收拾东西,商量应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的王荣花和季小冬,都没听见。

咳。季海明尴尬的待了一会儿。

发现比尴尬更尴尬的,是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尴尬。

算了算了。

季海明只好去了村部。

一路上人人或是恭敬或是羡慕的叫声“海明”、“二哥”,还是在村子里干事业更有成就感。

季小冬在家里收拾东西为开学做准备的时候,宁泽市里,屠老板也没闲着。

他搞到书号,正式印刷的《福寿绵长》,一批印了十万册正式出厂。

这年头,“养生类”还没有成为书店里的一项专门的大类别,《气功怎么练》、《太极拳怎么打》、《打鸡血的五种方法》零零散散的扔在书店不同的分类里。

这年头,印刷不易,运输困难,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些书、工具书,书店里的其他书也都少的可怜。有时候这本书卖完,来不及补货,书架上剩下个空空的位置。

屠老板这次一口气印了十万册,头天晚上跟市里新华书店的老总喝了一场酒,你好我好哥俩好,大着舌头送给新华书店老总和酒桌上的众人每人一本《福寿绵长》。

第二天中午大家醒了酒,新华书店老总翻了翻手里的《福寿绵长》,一看就入了迷。恨不得马上去市场上买点绿豆红豆黑豆青豆,按着书里的方子熬一碗养生粥。

好在还没有忘记这书哪里来的,去菜市场买豆子之前,先给屠老板打了个电话。

接着,一辆辆卡车开进了屠老板的印刷厂里。

一车车的《福寿绵长》从印刷厂里被拉出来,送到宁泽市所有书店门店里。

从日头正盛,拉到满星满天。

宁泽市的各大书店,纷纷想办法制作新的标识牌,增加了个“养生类”的书籍名目。

屠老板看到了这本书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他没想到这本书的市场潜力如此巨大。

季小冬高中正式开学时,《福寿绵长》不过投入市场刚刚一个星期,已经有很多书店开始告急,要求补货。

要知道,在市区铺货十万册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宁泽市的户籍人口计算,如果十万册全部卖光,平均五户人家里就得有一户买的。

现在虽然只是告急,还没有卖光,但平均十户人家里有一本,目前已经差不多了。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啊。”

屠苏屠老板正和新华书店的老总在办公室里闲扯淡的时候,季小冬到了印刷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