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登门国母府,回转寒暄道是非(二) - 流光容易把人抛 - 浅晗兮袭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7章 登门国母府,回转寒暄道是非(二)

南湘在贸然登门之前,已给国风偷偷带去书信。

其实这段时间,两人虽然不曾谋面,可一直有书信交流。

他们的鸿雁般的笔墨交流,是从夏日祭开始的。宿醉起来,她意外得到国风一封信,里面寥寥几句,正是一首七言律诗,她欣喜之余写信回复。

他亦以信相回。

来来往往,便开始了一番书信交流。彼此谈论生活,心得,艺术,文字,千奇百怪,无所不包,不能枚举。只是不谈政治,也不谈彼此的以后。

以后?哪有以后可言。

两人心知肚明。

南湘今日又接到国风回信,杏匆匆递来,南湘一看外封,便知来者。

――端木王女亲启

南湘微微抿唇,双手不停歇,待拆开一看,正是国风那首流畅漂亮的行楷。

依旧是一贯的语意清淡,轻描淡写,仿佛只是生活的琐碎记录,此时特意抄阅而来,只是与她共享而已。

“南湘展信佳。

昨日恰好看完你附来的书信,便听闻你登门造访的消息。不得不说颇有些吃惊。

不知你与母亲交谈是否欢畅。

其实也无需挂心。心素如简,清减心肠,只做个闲看风景的人,也未必不好。

秋日风光其实不逊色春夏胜景。我在窗边,观看苑中黄叶欲落,红枫初展。若有幸在秋日旷野上静静驻足,麦田沉沉缀着麦穗,延绵不绝,入眼尽是金黄。该有多美。

如前几日书信中你所言及,满城尽带黄金甲。肃杀之意,满布纸面。

你写诗功力颇有长进,何方师傅教导如此有方,有空我倒像讨教讨教。

莫不是雅莲谢君?也是许久未见他了,烦请代问好。

话回原处,这句诗用来描述菊花方才妥当吧。秋菊也是美的。今日遣侍者捎来一盆,希望你能喜欢。寥寥可告慰秋景,算得上是不辜不负。

只是秋天已到,夏花都已谢去。你曾说过,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时,花谢凋残,也无花开采矣。

其实我是喜欢秋日的。你呢。

愿岁月静好,一切平安。

友,国风。”

*********

看懂了吗。

看懂了吧。

如此白话,不故作晦涩,国风越发能了解她这个下里巴人的品味了。记得当初第一封信,还是一首律诗,现在索性就这样闲闲的文字。

只是,他这个人,虽然形式有所变化,可心思还是这样的复杂晦涩,从来不好好明说。

你一个人在院子里,只能看一方宅院,想去旷野领略真正的秋景萧瑟,你明说啊。我虽不能远走,可带你去郊区看看麦田麦穗还是其他的,枯藤老树昏鸦,都可以的啊。

你又说起谢若莲,咳,我和谢若莲其实接触不多,你看似闲散提起,其实是有心在意吧,明说又如何呢?你就是吃醋了吧国风大少爷……

我和你母亲商量什么你不想知道,也不打算去关心。你委婉的劝导我说,做一个隔岸观火的看火人(你还指望看花?哪有花可看,不引火烧身就是侥幸了),你也是委婉的表达你的态度。

你不关心。并且你建议我,也不要参与。更不要指望,你去参与或者劝说你的母亲去参与,――我也挺佩服我自己的,从你的一封语意不明的信件里能得到这些信息,也不容易了。

多谢你的菊花。我还不想死,不用奠祭我。

至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南湘微微闭了眼。

花谢凋残,无可采处。

懂了吗?

懂了吧。南湘重新睁开眼睛,缓缓微笑,对着等待半晌的杏笑道,“准备车马,我们再访国母府去。”

*********

南湘依旧登门,再次拜访国母府。

每次都是国母,南线下了马车,站在匾牌之下,微露苦笑。干嘛就叫国母呢,每次她脑海里都跳出了宋庆龄宋国母三个字来,咳――

依旧是客套的寒暄旨意,话语还是未到正题。

上次谈论的是茶,这次是菜肴。因为这次南湘努力使自己脸皮比城墙还厚,厚到一只喝茶水闲聊天,直到别人不得不留饭,才“勉为其难”举筷同吃。

可惜国风依然并未同桌而坐,他并不赴宴亦不出现。只是南湘早已意料到,所以并不失落吃惊,施施然坐下,环顾一圈,微笑感谢。

“菜肴,靠近大奚西面之地食物偏辣,因天气潮湿易生风湿,须以辣子驱赶。辣一味又有分支,麻辣,酸辣,辛辣,相似又不同。靠海面潮湿,嗜甘甜,鲜香。因南地日照充足,植物长势良好,糖分亦积累丰富,再有南方男女皆轻软娇贵,受不得重味,而在锦官一上至畅国,民风开放,随高度升高而愈加寒冷,自然以填补营养的食物为第一选择,天下百家食亦是学问……”

南湘本是个自恃礼貌周全的人,寝不语食不言,只是今天得破例一遭,奈何这个老丞相国勋国母大人是个好奇追文的人呢,所以只有抖擞精神,慷慨陈词,再作打算。

“东南西北皆有其味,今城呢?”老丞相饶有兴致发问道。

“今城为一国之都城,圣音之心,离水、寒江于今城相汇。自北向南,由西至东,均可从今城而过。所以采各家之长,汇聚天下美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是今城风格。”

老丞相颔首点头,表示赞同。

身边侍女布菜,小厮服侍,美味佳肴,周身一片繁华祥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