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八百多年后?
“你就别闹腾了!你知道二叔对你多反感吗?”朱高炽略显气恼地瞪了朱瞻基一眼,“你以为他在跟谁竞争?是我么?其实真正跟他对着干的人可是你啊!”
若是没有朱瞻基这个因素掺杂其中,也许太子之位早该落到了朱高煦手中了,在朱高炽眼中,朱瞻基无疑才是朱高煦真正的对手。
“有皇爷爷在场,二叔如何能争得过我!”对此,朱瞻基倒是满不在乎。
一直以来,他对自身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极为清楚,内心亦怀揣一份骄傲,根本不会觉得朱高煦会在朱棣心中胜于自己。
“你个小混蛋,我也是一片为你好之意啊。”看着眼前的公子,朱高炽无奈摇头。
“无论如何你要紧跟着皇爷爷去云南,务必时时刻刻守在皇爷爷和皇奶奶身边。
爹可不愿这般年纪就要面临失去爱子的命运。”
他虽然对这个小儿子满腹牢骚,但也无可奈何,谁让朱瞻基是老爷子最爱宠的存在,几乎无人能比肩。
“太子殿下,贫僧这就告辞先回鸡鸣寺了,等几日后监国诏书下达时,让人到寺庙传达一声即可。”说完,姚广孝准备离去。
“大师慢走,多谢指点。”见状,朱高炽连忙回应。
目送着姚广孝远去的背影,朱高炽心里泛起一种奇妙感觉:当上太子不过数日光景,竟然马上要着手监国大任,皇帝对他竟这般信服放心?
奉天殿里,长吐一口气之后,朱棣终于感觉自己最大的担忧得以化解。
搞定朱高炽以及姚广孝之后,其他人皆不成问题,云南之行自然不再受到阻碍。
至于那些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呢?名义上此番行动可是为亲自征战平定南疆。
调配五万大军,再由英国公张辅随行,应该足以平息大臣们的议论了!“国运模拟器啊,如果我早些前往云南,是不是就算改变了历史轨迹呢?”朱棣向国运模拟器问道。
【从理论上讲,确实可视为改变历史进程。
但模拟器推演未来需要具体数据支撑,只有等到宿主真正行动,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明确展现改变后的走向。】国运模拟器回应道。
“明白了,我心里有数了。”朱棣听后更加自信满满。
云南昆明城,朱高煦一大早就带着亲卫队来到了城郊。
此前西平侯沐晟答应帮他处理的一大片土地已经准备就绪,这几天正按照他对秦征交代的计划,开始建造大规模的制盐厂!
工厂规模自然是越大越好。
而至于劳动力,朱高煦毫不担心——这个时代只要给钱,就不愁找不到人干活。
在明朝,普通百姓每月能挣五百文铜钱,就已经算是高收入阶层;手艺人或工匠为朝廷效力时,月薪达到一两银子就算是不错了,这相当于后世几千块人民币左右的购买力。
尽管收入不算很高,但由于物价低,人们通常不会有饿死的风险。
粮食危机多数是因为土地集中到少数豪强大户手中所致,所谓的粮荒,实际上并不是缺粮,而是握有粮食的人不愿出售罢了。
而解决方法,莫过于让老百姓有钱买粮,这样可以部分缓解土地集中的影响。
当然,朱高煦将来必定会针对这些社会问题推行一系列改革。
“殿下,按您的安排,这片厂房大约再过半个月就能建好了!”“不知您打算招工的工资怎么设定、怎么发放呢?”秦征陪在朱高煦身旁查看施工进度时问道。
“每月支付一两银子作为工资,进厂需签订合同,工资定时发放。”朱高煦思索片刻便定下了月薪标准。
“每个月给一两银子?会不会太多?按这个标准,初期招募一千人,单是工人工资就需要花费一千两银子!”秦征惊讶地表示,在他看来,五六百文(约半两银子)已经绰绰有余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千两银子究竟能帮我们赚多少利润?”“如果百姓没钱,如何消费?没有消费,商业和经济又怎么能发展起来?”“你以为多发给他们点银子他们就会永远拿着不用吗?用不了多久,那些银子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回到本王手里!”“做生意嘛,眼光得放长远点才行。”朱高煦严肃地向秦征解释道。
“属下明白了!”秦征虽然不太懂这些道理,但他觉得朱高煦分析得头头是道,心中暗自佩服其能力之强。
“高煦,你这些见解都是跟谁学的?”“朕都没想到你会有如此见识!”朱元璋的声音突然在朱高煦脑中响起,语气充满意外与欣赏。
“皇爷爷,在你眼里,孙儿可还是当年那个爱闹腾、不学无术的小坏胚子?”
朱高煦反倒是带着笑意问道。
朱元璋沉默……
得了,这一句又把话题给堵死了!
这逆子啊,一天不挤兑他自己都不舒坦!
“秦征,最近你去联络城里的商贾和商业世家,三天后让他们到汉王府来,本王要与他们商讨一笔生意!”
朱高煦随口吩咐道。
“殿下莫不是打算借助这些人将产出的精盐销售出去?”
秦征立刻明白了朱高煦的意图。
“正是如此。
不过事先莫要把消息泄露出去,就让这些人按期前来王府即可。”
朱高煦语气坚定地命令着。
“属下遵命!”
秦征赶忙应声道。
“朱高煦啊,你这精盐虽好,可这昆明的商户和那些世家不一定敢买啊。”
“毕竟你的盐并非官盐,这般贸然同这些商户合作,他们有那份胆量么?”
嬴政此时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