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刘老爷住的地方离宝艺轩不近,走着大约是一刻钟,是个三进的宅子,看着像是居住了很多年的样子。
一进去,两个小厮正在扫院子,“老爷回来了,夫人刚刚还念叨来着。”
“去跟夫人说一声儿,我一会儿过去。”刘老爷打发了小厮,引着顾北知去了书房。
“让顾师傅见笑了,我家夫人爱操心。”刘老爷笑着解释了一句。
对他们夫妻和睦不感兴趣,顾北知只是礼貌的笑了一下,“我尽量快一点。”
“不用,不用,还是仔细点吧,这宝贝可花了我不少钱呢。”刘老爷忙摆手。
顾北知便不再说话了,等到了书房,刘老爷像是抱出来一个带着锁的木箱子,打开木箱子,里面还有个箱子,也带着锁。
打开里面的箱子之后,还有棉布包着,刘老爷小心翼翼的抱出棉布包,放在书桌上,然后揭开棉布包,这才退后一步,“顾师傅快给瞧瞧,这是不是真品?”
这一番作态之后,所谓的宝贝终于露出了真容,一个普通的、有些旧的青釉缠枝花鸟纹的瓷罐。
顾北知拿出工具,戴上手套,开始测量并记录数据,该罐高14.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个头不大。
从此罐的胎质来看,胎质黄中带灰,胎身很薄,圈足浅脚,凸底青釉,敲击罐身,声音清脆明亮,是前朝常见的1200℃高温烧制,似乎产自巩县窑。
但细看胎质,稍显细腻,偶尔有不均匀的白点,杂质也很少,再看瓶身花纹勾画技法粗略,生硬而不流畅。
顾北知将这些一一记录在纸上,实际上他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玩意是真的还是假的,值多少钱,但为了说服客人,还得详细的记录下来才行。
他在第一眼看到这个瓷罐的时候,已经用金手指鉴定过了。
‘名称:青釉缠枝花鸟罐(赝品)’
‘种类:瓷器-罐’
‘生产时间:五十年内’
‘价值:五十五两左右’
‘鉴定评价:???’
是的,他的金手指又升级了,现在已经能直接看到是否是真品,之后再升级,估计就能看到鉴定依据了。
顾北知心想,金手指是让他一定要吃这行饭。但虽然一眼能看出来了,他还是继续自己记录着数据,他能感觉得到,除了刘老爷之外,还有人在盯着他看。
那是一种阴凉的感觉,不是刘老爷的视线带来的。
心里虽然已经提高的警惕,顾北知依然装作很专心的研究着眼前这个瓷罐,慢慢的、细致的看了许久,直到一张纸都被他记满了字。
他将工具都收起来,摘下手套,拿起纸对刘老爷说结果,“刘老爷,这件青釉瓷罐,是仿品。”
“它虽然想仿制出前朝巩县窑的瓷罐,但因为本朝烧制瓷器的工艺和前朝有所不同,您看这胎质,前朝因工艺的不成熟,胎质中多含杂质、火斑。”
“而咱们赵国自一百年前便改进了烧瓷工艺,胎质细腻、较白,杂质少,瓷器的音色更加清亮而不脆短。”
“再看这器身上的花纹,勾画线条较为生硬,颜色单一,无层次,缺少美感。”
顾北知这噼里啪啦一顿损,恨不得挑出一百个毛病,说的刘老爷都面容僵硬,眼冒火光了,最后总结了一句,“是五十年前的仿品,也就值个五十五两。”
五十年对于古董来说,完全不算时间,没有增值得余地。
要是这件仿品能保存个一千年,那即使是假的,也值钱了。然而它现在只是个不怎么值钱的破罐子。
瞧着刘老爷心痛的样子,他肯定是花了比五十五两更多的钱买下来的,他拉着顾北知不死心的问,“顾师傅啊,你看的准吗?”
顾北知将鉴定结果抄写了一份,一份要留给刘老爷,一份要拿回店里留底。
“顾某自认眼力不错,刘老爷再请别的鉴定师来,也是这样的结果,顶多判断价值得时候多五两少五两的差别。”
刘老爷拍着自己胸脯顺气,打听起顾北知都鉴定过什么好物件。
“这个,说来惭愧,因为入行时间太短,目前经我手鉴定的物件不多,其中获鹿镇比较少见,也就两三样。”
“哦?顾师傅快说来给刘某开开眼。”刘老爷颇为感兴趣的追问。
“其中一件是个金丝玉镇纸,造型简约大方,玉质上佳,通体毫无杂质,出自六百年前的齐朝,价值千金。”顾北知收好了自己的东西。
“不过是个镇纸,居然还这么贵?”刘老爷纳闷了。
“这东西值多少钱,还得看买的人有多喜欢,镇纸算是文房的第五宝,喜欢的人极多,价格确实要高些。”顾北知解释了一句。
“还有一件,是块成色上佳,通透度极好的翡翠,大约直径有二寸,掏一对手镯还有富余。”顾北知端起茶碗喝完里面的茶水。
刘老爷眼神眯了眯,笑盈盈的帮他又倒了一杯,“我倒是听人说顾师傅收了件诗文执壶,一直舍不得卖,可有此事?”
“确实有,获鹿镇来往的走商不多,更少见带南边的瓷器,机缘巧合碰到一个走商来店里卖南边的瓷器,我们掌柜知我爱瓷,便都交由我来鉴定了。”
顾北知看了眼茶碗,没再喝,“那件诗文执壶,是黄釉褐彩,器身有二十四个字,雅而精致。”
“器身上的字是?”刘老爷呼吸稍微急促了一秒。
“是一首诗,王维的《鹿柴》。”顾北知念了诗,念完点评,“是首写景的诗,一般诗文执壶上多见写景诗,少数为写情,写人的。”
顾北知的视线向门外游移,工具箱也背在了身上,毫不掩饰的表达着想走的意思,但刘老爷就像看不到他的暗示一般,拉着他问了很多关于诗文执壶的事。
“刘老爷,鉴定已经结束,您可派人跟我去取剩下的银子。”顾北知决定不礼貌的直接告辞。
“这时间还早,顾师傅不如留下吃顿饭?”刘老爷挽留。
“不必了,店里还有事,告辞。”顾北知坚决要走。
刘老爷挽留不成,只能送他离开,他们刚出了书房,有两个人从暗室里出来,坐在书桌前商量起来,“看样子这小子是真的不知密报的信息。”